西安的西仓
2024-07-04 | 来源:本网
作者:朱文杰
(一)西安西仓溯源
历史上的西仓,位于西安西大街城隍庙后街中段路北,曾是古代官府粮仓之一的永丰仓所在地,形成的一片周长千米左右的方形区域。永丰仓的历史一直延续到清代。光绪十九年的《西安府图》中,不仅有永丰仓的标示,在它周围,还出现了东、西、南、北四条巷道,分别称西仓东巷、西仓西巷、西仓南巷、西仓北巷。
永丰仓 西安城当时有两座粮仓,永丰仓因与相对咸宁县所辖区域内的敬禄仓,位置偏西,所以得名西仓,而敬禄仓则被叫做东仓,在今东仓门附近。
据《明清西安词典》所记载,在西仓的四条巷道中,西仓南巷因为地处永丰仓门前,所以曾叫做西仓门。1981年更名为西仓南巷。
在1000多年前的隋唐长安城中,今西仓一带是在皇城的西北隅,仓库的位置处于唐承天门前第一横街上,今莲湖公园紧南边红埠街、教场巷一线位置。第一横街宽441米,算是隋唐长安城皇城太极宫正门的承天门。在今西仓南巷两侧的位置上,驻防着右千牛卫和右监门卫这两个禁军。其中,右千牛卫是皇帝的贴身侍卫部队;右监门卫负责宫城的门禁管理。唐末韩建缩建长安城后,这些昔日的衙署区才逐渐形成居民区。到了宋元时期,这里设有"秦川驿",主要负责传递官府公文,输送物资,为来往官员提供食宿等工作。"秦川驿"在《元奉元城图》中有所显示。
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张永禄先生是我西安西南城角的乡党,唐史研究方面的大家,对隋唐都城历史研究的造诣,国内少有出其右者。据张先生介绍,西仓其实就是指明清时期建在那里的官府粮仓,永丰仓仓窑为横长方形,东西长280余米,南北宽约200米,四周筑有高大的仓墙。张先生还说,根据嘉靖《陕西通志》的《明西安城图》所示,西仓一带设有永丰仓及屯田道,具体位置永丰仓偏西,屯田道偏东。永丰仓和屯田道设在一起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两处机构的内容相互关联。永丰仓储纳所征赋粮,调节市场物价。而屯田道则是明朝陕西分掌屯田事务的官署,由布政司里的参政、参议分守,负责派管粮食储备、开荒屯田、生产粮食、水利等工作。
西仓东巷通北教场有一条100米左右长的窄巷子。这条100米长的窄巷子形成于抗日战争时1940年,是由张扶万等提出的开通本市西仓北边道路以便居民出避日本鬼子飞机轰炸西安的提案促成的。
张扶万 张扶万(1867-1943),陕西省富平县人。名鹏一,字扶万,号一叟、壹翁、在山草堂主人等,以字行。
张扶万是关中大儒刘古愚高足,曾入京拜康有为为师,支持并参加“维新变法”和“公车上书”活动。他精通史典,能诗善书,擅长金石考古,在当时的陕西学界有崇高威望,被誉为“关中淹博士”。1945年出版的《陕西文献》称张扶万“关辅四十年来最博洽者”。他先后担任中国银行秘书长、陕西孔教会会长、陕西考古会委员长和西安碑林管理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等要职。尤其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扶万先生冒着生命危险辗转移藏保护于右任先生所捐赠的东汉熹平石经残石等石刻文物,使其最终得以安全完好地入藏西安碑林,成为西安碑林史上一段不朽的传奇。
西仓集市的形成,人们习惯认为大约始于清末。因为永丰仓不再承担官府粮仓之职,也不需要重兵守护,永丰仓一带成了居民混杂的区域,才为它周围形成集市创造了条件。西仓附近遂逐渐形成了集市,并以各种小商小贩依时云集、生意持久兴旺而远近闻名。
西安解放后,西仓的粮库曾一度改为军需仓库,为军事禁区,历经多年的发展演变,如今西仓已成为一个偌大的民间交易场所。集市沿西仓四周的四条巷道展开,卖鸟卖虫子的来了,卖艺杂耍的来了,剃头卖小吃的来了,吆喝廉价旧货商品的人来了……各色讨生活的生意人让西仓集市慢慢形成了气候,热闹异常。成了西安坊间极富盛名的“市井天堂”。
西仓的集市一星期中每逢周四、周日才有,人们习惯把这两天到西仓叫"逛档子",为啥叫"逛档子"?有人说是因为周四、周日这两天是逢集的档期,故而叫档子;有人说是因为西仓集市中小摊点一个一个紧挨着,其间自然形成隔档,所以这个集市被叫成“档子”;有人说是是因为摊主多是挑着担子进市场,“担子”念着念着便谐音成了“档子”;还有人说,清代时紧挨西仓北边的北校场每月要定期进行军事操练,旗人爱玩鸟和蝈蝈,当他们进入校场后,他们的跟班就帮各自主人提着鸟笼、揣着蝈蝈笼子蛐蛐罐,在校场外等着,校场设置着栅栏,阻挡闲杂人等入内,久而久之,这道栅栏就被叫成“档子”了;有人甚至还调侃说“档子”其实是“上当”的意思,指这里卖的东西多,人也杂,还招引骗子小偷,买货时很容易上当受骗,“回回都上当,当当不一样”的说法,庶几其真实写照。西仓也曾流传有民谣,大概记得有这么几句:“进了西仓甭逞能,档子里面藏陷阱。话说年年都上当,当当之中看笨怂。”虽然始终没个准定的说法,但是只要提到档子,谁都明白说的是西仓集市。
西仓西巷
西仓西巷 西仓集市中,尤以鸟市最有名。在西安,西仓鸟市声名响亮,也是西安鸟市首选之地。而西仓鸟市主要占据西仓北巷东段;西仓北巷西段是鱼市;西仓西巷是鸽子市、三轮车市;西仓东巷有虫市,也卖衣服鞋帽;南巷以小玩意旧货杂品居多。还有出土文物、珠宝玉器、金银首饰、文玩、古旧书刊、钱币等各种收藏品。
甚至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西仓鸟市几乎就是西仓集市的代名词。那里也成为西安爱鸟之人必逛之处。
如今,西仓集市仍延续着旧时的热闹,并保持着每逢周四、周日开市的传统。
(二)我与西仓的缘分
我这一生与西仓有缘,因为我就出生在西仓北边隔一道不到一百米长的窄巷子的教场巷21号,西边是北教场的练兵的营盘,北边紧挨西仓的北教场5号院子是我父亲的姐姐,我姑妈家。我姑父张芝萱50年代是作小生意卖豆浆油条的,逢档子开市他就到西仓摆摊,我孩童时也跟着去过。
到1953年我家才搬到北马道的神器库巷,这里离西仓也不太远。西仓是我儿童时代的乐园。
以后我小学、初中、中专时搬到西南城角。可能从小受西仓熏陶,我上小学时家住四知村,爱玩的游戏都和西仓有关,从小就喜欢捉蛐蛐斗蛐蛐,逮蚂蚱,挖田鼠洞,还在城墙外环城林里捉过正出壳的爬在树根处的蝉蛹。并跟着同学玩过放信鸽,1958年除四害时用弹弓打过麻雀,用竹筛子扣过麻雀。上小学三年级就开始集邮票,爱收藏连环画、火花、烟盒、糖纸等,十多岁时照着连环画学画画,以及剪纸。这些爱好都多少与西仓有点关系。
1969年元月我中专毕业分配到铜川工作,1985年调回西安在市文联《长安》文学杂志上班,正巧单位租的教场门37号警备区招待所办公,事情真是绝了,十六年后我又回到了我的出生地,在这里呆了两年多。这两年时到西仓逛档子那可是经常的事。我还注重有关陕西及西安古旧书刊及文史资料的收集。在西仓里的旧书摊上我确实拣了不少宝贝呢!因之我对于西仓有一种特殊的情怀。
我不少同学、朋友,认识的熟人,都与西仓有缘。
我初中西安市二十七中651班同班同学、曾任西安市美术广告公司总经理的油画家林安令的夫人丁冬玲家,住西安西巷36号。我70年代中曾去过他们西仓的家。这是我第一次深入西仓的老民居中。林安令的妻弟丁晓祥告诉我丁家80年代才搬走。
胡景翼的三弟胡景铨 还听安令告诉我他们邻院37号是胡景翼的胡家大院。这家院子是胡的三弟胡景铨在抗战时购置的。胡景翼的儿子胡希仲在这里住到1959年。胡景翼字笠僧,我在《记忆老西安》第四卷书中写过《西安“北院”的笠僧楼》一文,和胡景翼的孙女有联系。她叫胡畇,1954年出生,1958年被富平老家与她父亲胡希仲同参加横山起义的一位战友收养,改名梁军。养父梁文波,原系国民党骑六师文工团队员,1946年参加陕北横山起义。她说她解放初来西安也在西仓她亲生父亲胡希仲家住过一段时间。
胡景通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二十四期步科。早年入国民二军,任连长、营长。抗日战争中曾任骑兵第六师师长,后曾任第二十二军副军长兼陕北保安指挥官。后兼任第八十六师师长。1949年9月参加绥远和平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陕西省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 我西安市二十七中同学的纪溪坪,是个地道的老西安,逛西仓的常客。他很会玩,喜欢花鸟虫鱼,且道行很深,是个玩家,除了耍蛐蛐,还耍蚂蚱,再就是耍鸟,养的有百灵鸟、鹩鸽。溪坪他家当时住南北土地庙什字45号。是一位著名作曲家,任西安市音协副主席,60年代末知青上山下乡时期纪溪坪谱曲的《延安窑洞住上了北京娃》当年是唱红了中国的歌。溪坪的老师是创作了《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有旋律之王称号的音乐家刘炽。
纪溪坪养的百灵鸟,就是在西仓买的,这只百灵鸟叫声美妙动听,婉转多变,可以说,是我见到最灵异的鸟。溪坪给我介绍百灵鸟是中国四大鸣禽之首,百灵鸟善模仿,听到什么学什么,能模仿多种鸟、兽、虫的叫声,学得惟妙惟肖,并能把数套叫口,一套一套地连贯起来演示。一次在溪坪家的“韵园”喝茶。这只百灵叫开了,溪坪跟着对我解说,这一句是学他弹钢琴的琶音“哆来咪发唆拉西”1234567,这一句是学他老爷子咳嗽,这一句学隔壁的鸡叫,这一句是学他养的狗叫,还有蛐蛐叫……。闻所未闻,那次,我真是开了眼。
有一年冬天,在西仓附近街上碰到纪溪坪,他突然从怀中掏出一个上有雕花,特别精致的小木匣,让我听,立刻从木匣中传出几声清脆悦耳的蛐蛐声。并告诉我这蛐蛐叫金翅。说完忙放回怀里贴身上衣口袋里。这一下,真把我惊住了,蛐蛐属秋虫,咋活到冬天了呢?溪坪这家伙真神了。
我和纪溪坪也是同行,70年代他任职西安市歌舞剧院,我任职铜川市歌舞剧团。我多次造访过他土地庙什字的45号小院的“韵园”。
再有,2000年前后的一天我到溪坪家去谝闲传,一进他后院“韵园”,就听一片蝈蝈蚂蚱叫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原来,溪坪逛西仓档子时,见路旁偏僻处停一辆卡车,车厢的全是麦秸秆编的装着蚂蚱的小笼子,一小伙子坐在马路沿子上哭。他好奇,上前询问。才知小伙子是山东人,看别人长途贩蝈蝈蚂蚱到西安来卖,生意红火的不得了,自己就贩了一车赶到西安。谁知八月的西安酷热难当,把蚂蚱都给热晕中暑了,蔫得不叫了,已有闷死的,眼看着全都活不成咧,小伙子是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一点辙都没有,急得直哭。溪坪一听,安慰道:“小伙子甭急,我给你治。”于是,他带小伙子去教场门一家中药铺,买了一两灰锰氧,回到车旁,借了一个脸盆放上水,把灰锰氧倒入盆中搅匀,从树上折一股树枝,蘸上药水,朝蚂蚱笼子上甩,甩了两次。还真灵,不到半个时辰,蚂蚱全活过来咧,又开始叫了。把这小伙子感激地差点儿给溪坪跪下。当时溪坪问小伙子蚂蚱咋卖呢?回答一只五元。溪坪忙给他支招,你这蚂蚱品种不一样,要分开卖。品种最好的三十元,中档十来元,最后剩下差的再卖五元。还帮着小伙子分。过两天溪坪不放心,又去西仓档子看。小伙拉着他的手说:“卖的好得很!钱全收回来了,而且是越贵还卖的越快。大叔!你救了我!”小伙拿出一沓子钱感谢溪坪,他自然不要。仅说了句:卖不完,给俩蚂蚱就行。谁知这小伙子临回山东前,真给他送上门,拿了一大竹笼蚂蚱。而且放下就跑了。溪坪只得四下送人,还剩下五六只,一下叫得连他养的百灵鸟都变了口。
曾任《陕西百年文艺经典.诗歌卷》主编、《太白诗丛》主编、《诗书画文丛》主编、《大地文化丛书》主编、《西安城墙(文化卷)》主编、《中国名家书画文库》主编。《情系黄土地~陕西知青老照片》主编、《集邮年华》主编、《集邮情怀》主编、《国家名片上的丝绸之路》主编,还担任《名人眼中的碑林》《名人看未央》《名人话未央》《十说碑林》特邀编审。
出版诗集《哭泉》《灵石》《梦石》《朱文杰诗集》(上下卷);报告文学《老三届采访手记》;散文集《清平乐》《拾穗集》《长安回望》《吉祥陕西》(上、下卷),2019年《记忆老西安》(第一卷上下册),2020年《记忆老西安》(第二卷上下册),2021年《记忆老西安》(第三卷上下册),2022年《记忆老西安》(第四卷上下册),2023年《记忆老西安》(第五卷上下册),《碑林老字号》《长安吉祥说》(四册)。
历史上的西仓,位于西安西大街城隍庙后街中段路北,曾是古代官府粮仓之一的永丰仓所在地,形成的一片周长千米左右的方形区域。永丰仓的历史一直延续到清代。光绪十九年的《西安府图》中,不仅有永丰仓的标示,在它周围,还出现了东、西、南、北四条巷道,分别称西仓东巷、西仓西巷、西仓南巷、西仓北巷。
永丰仓
据《明清西安词典》所记载,在西仓的四条巷道中,西仓南巷因为地处永丰仓门前,所以曾叫做西仓门。1981年更名为西仓南巷。
在1000多年前的隋唐长安城中,今西仓一带是在皇城的西北隅,仓库的位置处于唐承天门前第一横街上,今莲湖公园紧南边红埠街、教场巷一线位置。第一横街宽441米,算是隋唐长安城皇城太极宫正门的承天门。在今西仓南巷两侧的位置上,驻防着右千牛卫和右监门卫这两个禁军。其中,右千牛卫是皇帝的贴身侍卫部队;右监门卫负责宫城的门禁管理。唐末韩建缩建长安城后,这些昔日的衙署区才逐渐形成居民区。到了宋元时期,这里设有"秦川驿",主要负责传递官府公文,输送物资,为来往官员提供食宿等工作。"秦川驿"在《元奉元城图》中有所显示。
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张永禄先生是我西安西南城角的乡党,唐史研究方面的大家,对隋唐都城历史研究的造诣,国内少有出其右者。据张先生介绍,西仓其实就是指明清时期建在那里的官府粮仓,永丰仓仓窑为横长方形,东西长280余米,南北宽约200米,四周筑有高大的仓墙。张先生还说,根据嘉靖《陕西通志》的《明西安城图》所示,西仓一带设有永丰仓及屯田道,具体位置永丰仓偏西,屯田道偏东。永丰仓和屯田道设在一起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两处机构的内容相互关联。永丰仓储纳所征赋粮,调节市场物价。而屯田道则是明朝陕西分掌屯田事务的官署,由布政司里的参政、参议分守,负责派管粮食储备、开荒屯田、生产粮食、水利等工作。
西仓东巷通北教场有一条100米左右长的窄巷子。这条100米长的窄巷子形成于抗日战争时1940年,是由张扶万等提出的开通本市西仓北边道路以便居民出避日本鬼子飞机轰炸西安的提案促成的。
张扶万
张扶万是关中大儒刘古愚高足,曾入京拜康有为为师,支持并参加“维新变法”和“公车上书”活动。他精通史典,能诗善书,擅长金石考古,在当时的陕西学界有崇高威望,被誉为“关中淹博士”。1945年出版的《陕西文献》称张扶万“关辅四十年来最博洽者”。他先后担任中国银行秘书长、陕西孔教会会长、陕西考古会委员长和西安碑林管理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等要职。尤其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扶万先生冒着生命危险辗转移藏保护于右任先生所捐赠的东汉熹平石经残石等石刻文物,使其最终得以安全完好地入藏西安碑林,成为西安碑林史上一段不朽的传奇。
西仓集市的形成,人们习惯认为大约始于清末。因为永丰仓不再承担官府粮仓之职,也不需要重兵守护,永丰仓一带成了居民混杂的区域,才为它周围形成集市创造了条件。西仓附近遂逐渐形成了集市,并以各种小商小贩依时云集、生意持久兴旺而远近闻名。
西安解放后,西仓的粮库曾一度改为军需仓库,为军事禁区,历经多年的发展演变,如今西仓已成为一个偌大的民间交易场所。集市沿西仓四周的四条巷道展开,卖鸟卖虫子的来了,卖艺杂耍的来了,剃头卖小吃的来了,吆喝廉价旧货商品的人来了……各色讨生活的生意人让西仓集市慢慢形成了气候,热闹异常。成了西安坊间极富盛名的“市井天堂”。
西仓的集市一星期中每逢周四、周日才有,人们习惯把这两天到西仓叫"逛档子",为啥叫"逛档子"?有人说是因为周四、周日这两天是逢集的档期,故而叫档子;有人说是因为西仓集市中小摊点一个一个紧挨着,其间自然形成隔档,所以这个集市被叫成“档子”;有人说是是因为摊主多是挑着担子进市场,“担子”念着念着便谐音成了“档子”;还有人说,清代时紧挨西仓北边的北校场每月要定期进行军事操练,旗人爱玩鸟和蝈蝈,当他们进入校场后,他们的跟班就帮各自主人提着鸟笼、揣着蝈蝈笼子蛐蛐罐,在校场外等着,校场设置着栅栏,阻挡闲杂人等入内,久而久之,这道栅栏就被叫成“档子”了;有人甚至还调侃说“档子”其实是“上当”的意思,指这里卖的东西多,人也杂,还招引骗子小偷,买货时很容易上当受骗,“回回都上当,当当不一样”的说法,庶几其真实写照。西仓也曾流传有民谣,大概记得有这么几句:“进了西仓甭逞能,档子里面藏陷阱。话说年年都上当,当当之中看笨怂。”虽然始终没个准定的说法,但是只要提到档子,谁都明白说的是西仓集市。
西仓西巷
西仓西巷
甚至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西仓鸟市几乎就是西仓集市的代名词。那里也成为西安爱鸟之人必逛之处。
如今,西仓集市仍延续着旧时的热闹,并保持着每逢周四、周日开市的传统。
(二)我与西仓的缘分
我这一生与西仓有缘,因为我就出生在西仓北边隔一道不到一百米长的窄巷子的教场巷21号,西边是北教场的练兵的营盘,北边紧挨西仓的北教场5号院子是我父亲的姐姐,我姑妈家。我姑父张芝萱50年代是作小生意卖豆浆油条的,逢档子开市他就到西仓摆摊,我孩童时也跟着去过。
到1953年我家才搬到北马道的神器库巷,这里离西仓也不太远。西仓是我儿童时代的乐园。
以后我小学、初中、中专时搬到西南城角。可能从小受西仓熏陶,我上小学时家住四知村,爱玩的游戏都和西仓有关,从小就喜欢捉蛐蛐斗蛐蛐,逮蚂蚱,挖田鼠洞,还在城墙外环城林里捉过正出壳的爬在树根处的蝉蛹。并跟着同学玩过放信鸽,1958年除四害时用弹弓打过麻雀,用竹筛子扣过麻雀。上小学三年级就开始集邮票,爱收藏连环画、火花、烟盒、糖纸等,十多岁时照着连环画学画画,以及剪纸。这些爱好都多少与西仓有点关系。
1969年元月我中专毕业分配到铜川工作,1985年调回西安在市文联《长安》文学杂志上班,正巧单位租的教场门37号警备区招待所办公,事情真是绝了,十六年后我又回到了我的出生地,在这里呆了两年多。这两年时到西仓逛档子那可是经常的事。我还注重有关陕西及西安古旧书刊及文史资料的收集。在西仓里的旧书摊上我确实拣了不少宝贝呢!因之我对于西仓有一种特殊的情怀。
我不少同学、朋友,认识的熟人,都与西仓有缘。
我初中西安市二十七中651班同班同学、曾任西安市美术广告公司总经理的油画家林安令的夫人丁冬玲家,住西安西巷36号。我70年代中曾去过他们西仓的家。这是我第一次深入西仓的老民居中。林安令的妻弟丁晓祥告诉我丁家80年代才搬走。
胡景翼的三弟胡景铨
胡景翼的独子胡希仲
胡希仲是胡景翼的独子,当年与习仲勋是小学同学,写过《我的挚友习仲勋》,逝世时习仲勋还发来唁电,称赞他“特别是横山起义更做出了卓越贡献。把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胡景翼的五弟胡景通在这个院子住得时间最长,80年代搬到和平门东十道巷什字12号,才离开西仓的。胡景通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二十四期步科。早年入国民二军,任连长、营长。抗日战争中曾任骑兵第六师师长,后曾任第二十二军副军长兼陕北保安指挥官。后兼任第八十六师师长。1949年9月参加绥远和平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陕西省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 我西安市二十七中同学的纪溪坪,是个地道的老西安,逛西仓的常客。他很会玩,喜欢花鸟虫鱼,且道行很深,是个玩家,除了耍蛐蛐,还耍蚂蚱,再就是耍鸟,养的有百灵鸟、鹩鸽。溪坪他家当时住南北土地庙什字45号。是一位著名作曲家,任西安市音协副主席,60年代末知青上山下乡时期纪溪坪谱曲的《延安窑洞住上了北京娃》当年是唱红了中国的歌。溪坪的老师是创作了《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有旋律之王称号的音乐家刘炽。
纪溪坪养的百灵鸟,就是在西仓买的,这只百灵鸟叫声美妙动听,婉转多变,可以说,是我见到最灵异的鸟。溪坪给我介绍百灵鸟是中国四大鸣禽之首,百灵鸟善模仿,听到什么学什么,能模仿多种鸟、兽、虫的叫声,学得惟妙惟肖,并能把数套叫口,一套一套地连贯起来演示。一次在溪坪家的“韵园”喝茶。这只百灵叫开了,溪坪跟着对我解说,这一句是学他弹钢琴的琶音“哆来咪发唆拉西”1234567,这一句是学他老爷子咳嗽,这一句学隔壁的鸡叫,这一句是学他养的狗叫,还有蛐蛐叫……。闻所未闻,那次,我真是开了眼。
有一年冬天,在西仓附近街上碰到纪溪坪,他突然从怀中掏出一个上有雕花,特别精致的小木匣,让我听,立刻从木匣中传出几声清脆悦耳的蛐蛐声。并告诉我这蛐蛐叫金翅。说完忙放回怀里贴身上衣口袋里。这一下,真把我惊住了,蛐蛐属秋虫,咋活到冬天了呢?溪坪这家伙真神了。
我和纪溪坪也是同行,70年代他任职西安市歌舞剧院,我任职铜川市歌舞剧团。我多次造访过他土地庙什字的45号小院的“韵园”。
再有,2000年前后的一天我到溪坪家去谝闲传,一进他后院“韵园”,就听一片蝈蝈蚂蚱叫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原来,溪坪逛西仓档子时,见路旁偏僻处停一辆卡车,车厢的全是麦秸秆编的装着蚂蚱的小笼子,一小伙子坐在马路沿子上哭。他好奇,上前询问。才知小伙子是山东人,看别人长途贩蝈蝈蚂蚱到西安来卖,生意红火的不得了,自己就贩了一车赶到西安。谁知八月的西安酷热难当,把蚂蚱都给热晕中暑了,蔫得不叫了,已有闷死的,眼看着全都活不成咧,小伙子是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一点辙都没有,急得直哭。溪坪一听,安慰道:“小伙子甭急,我给你治。”于是,他带小伙子去教场门一家中药铺,买了一两灰锰氧,回到车旁,借了一个脸盆放上水,把灰锰氧倒入盆中搅匀,从树上折一股树枝,蘸上药水,朝蚂蚱笼子上甩,甩了两次。还真灵,不到半个时辰,蚂蚱全活过来咧,又开始叫了。把这小伙子感激地差点儿给溪坪跪下。当时溪坪问小伙子蚂蚱咋卖呢?回答一只五元。溪坪忙给他支招,你这蚂蚱品种不一样,要分开卖。品种最好的三十元,中档十来元,最后剩下差的再卖五元。还帮着小伙子分。过两天溪坪不放心,又去西仓档子看。小伙拉着他的手说:“卖的好得很!钱全收回来了,而且是越贵还卖的越快。大叔!你救了我!”小伙拿出一沓子钱感谢溪坪,他自然不要。仅说了句:卖不完,给俩蚂蚱就行。谁知这小伙子临回山东前,真给他送上门,拿了一大竹笼蚂蚱。而且放下就跑了。溪坪只得四下送人,还剩下五六只,一下叫得连他养的百灵鸟都变了口。
2024年3月至5月于龙首苑
朱文杰:1948年生于西安,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西安市文史馆馆员、“老西安研究中心”主任,西安市诗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西北大学中国节庆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安秦砖汉瓦研究会副会长、西安城墙历史文化研究会研究员、西安饮食股份公司首席文化顾问。曾任《陕西百年文艺经典.诗歌卷》主编、《太白诗丛》主编、《诗书画文丛》主编、《大地文化丛书》主编、《西安城墙(文化卷)》主编、《中国名家书画文库》主编。《情系黄土地~陕西知青老照片》主编、《集邮年华》主编、《集邮情怀》主编、《国家名片上的丝绸之路》主编,还担任《名人眼中的碑林》《名人看未央》《名人话未央》《十说碑林》特邀编审。
出版诗集《哭泉》《灵石》《梦石》《朱文杰诗集》(上下卷);报告文学《老三届采访手记》;散文集《清平乐》《拾穗集》《长安回望》《吉祥陕西》(上、下卷),2019年《记忆老西安》(第一卷上下册),2020年《记忆老西安》(第二卷上下册),2021年《记忆老西安》(第三卷上下册),2022年《记忆老西安》(第四卷上下册),2023年《记忆老西安》(第五卷上下册),《碑林老字号》《长安吉祥说》(四册)。
责任编辑: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