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西瓜
2024-06-24 | 来源:本网
作者:库建国
网上百度才知, 西瓜的原产地是非洲,尤其是埃及、中东等地,然后分南北两路向亚洲大陆传播。在9世纪时,西瓜自西域传入中国,因此得名“西瓜”。关于西瓜在中国的历史,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称西瓜原名为“稀瓜”,后讹传为“西瓜”。然而,也有考古证据表明,中国在4000年前就开始种植西瓜了,这表明中国是西瓜的栽培地之一,但并不改变其原产于非洲的事实。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产地和消费大国,世界上超过70%的西瓜产量都来自中国。
西瓜以它味甜爽口,降温消渴等功效博得大家喜爱。每到夏季,大家几乎每天都要吃一定数量的西瓜。
我对吃西瓜有记忆还是上世纪六十年中期。父亲从外边买回来西瓜,切成小牙牙,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那种感觉至今难忘。当时处于人民公社化时期,农民家里只有少量自留地,用来全部种粮食和蔬菜,根本无法种植西瓜。西瓜,只有生产队或者集体、国营农场才能种植。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吃西瓜的记忆越来越多。在渭北高原,西瓜开园就基本到了阴历七月中旬了。小时候,老百姓手头紧张,西瓜对绝大多数农村人来说就是奢侈品,平时根本吃不起。我吃西瓜就是跟着大人去西瓜园里吃。到了瓜园,卖瓜的瓜农先给大家免费杀个西瓜品尝。这时,大人基本上都是尝几牙,尽可能让孩子多吃。当时年龄小也理解不了大人的良苦用心,只是一个劲地吃。完了,根据需要去地里采摘,过秤收钱。当时的西瓜可能一斤也就几分钱。
住在农村,几乎没有卖西瓜的,每周距家5公里的张洪镇逢一次集,家里给上一两毛钱,遇见西瓜摊,花几分钱就吃饱了。
父亲在单位工作,我家经济条件相对好一点,我每年还能吃几次西瓜。每次吃西瓜,先要给三娘送去两三牙。三叔父去世早,三娘和他的儿子(按排行我叫他二哥)一家艰难地生活在一起。我两家也住在同一个院子。我几乎没见过母亲和三娘说过话,但,凡是家里做下好吃的饭,买回来的水果等,母亲都让我们给三娘偷偷送过去。(二哥家孩子多,多送没有,只有趁晚上或者家里只有三娘一个人时送过去)西瓜吃完了,还要想办法把瓜皮切碎偷偷喂猪。尽可能不要叫人知道我们还吃西瓜了。过去不理解,后来也就知道父母为啥要这样做!每年八月十五中秋节必须吃西瓜,这时的西瓜不但要吃,还要献月亮。父亲有时早早买回来西瓜,把它埋在粮食里边保鲜。从西瓜买回到中秋节晚上吃,这个时间段很难熬。小时候贪吃,老是想着那个西瓜。记得有一年,西瓜埋在麦囤里。自己实在控制不住食欲,就偷偷里切了几牙吃了,把剩余的又埋了起来。结果,中秋节晚上吃西瓜时全坏掉了。我挨了母亲一顿打,从此以后,西瓜埋在哪里我就不知道了。
六、七十年代,学生学习负担轻,每天下午都必须去地里割猪草。如果遇见一两窝西瓜(西瓜籽自由落地长出来的)那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这个地方必须记住,每隔几天就要去看看,有时候还要想办法弄来油渣给施肥,如果西瓜张得大一点,还要想办法把它用东西遮挡起来,防止被别人摘去了。好不容易等了十几天,西瓜长大了,摘下来,杀开瓜瓤还是白色。尽管吃起来没有西瓜应有的味道,我们还是一口气把它吃完。
改革开放像一缕春风,吹绿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九十年代末,我参加了工作,有了固定收入。西瓜农民自己可以种、农场种,我们还从国外进口西瓜。夏季能吃到,春、秋、冬季都能吃到西瓜。就我们渭北高原来说,随着科学种田技术的推广,西瓜也分早熟和晚熟。西瓜已经放下自己高贵的身段,进入普通人家。
吃西瓜的季节,我回家看望父母时都要买西瓜。这个季节也是学生暑假期间,我们姊妹几个已经生养了十几个孩子,这时,他们都会团聚在父母身边。说父母像一个幼儿园园长一点也不为过。这时买西瓜就不能买一二十斤了,必须多买才能吃到父母嘴里。县城在川道里,父母住在原面农村。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西瓜运输就成问题。我常常拉下脸皮,求人借顺车把西瓜给父母送回去。后来,我买了摩托车,也就方便多了。
2012年,父亲随我住在咸阳,4月底5月初就有了西瓜,不过价格还是比较高。我每次买一两斤给父亲吃。西瓜价格降至2元一斤时我和夫人、儿子才吃。
今年的天气特别热,我们几乎天天都要吃一定数量的西瓜。今天,突然间想起了过去吃西瓜的往事。勾起了对父母的思念。不知道老人家在天堂还能吃到西瓜不?今年的西瓜一斤卖一块钱左右,我不知道瓜农的收益如何……
2024年6月23日于咸阳世纪优盘小区 网上百度才知, 西瓜的原产地是非洲,尤其是埃及、中东等地,然后分南北两路向亚洲大陆传播。在9世纪时,西瓜自西域传入中国,因此得名“西瓜”。关于西瓜在中国的历史,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称西瓜原名为“稀瓜”,后讹传为“西瓜”。然而,也有考古证据表明,中国在4000年前就开始种植西瓜了,这表明中国是西瓜的栽培地之一,但并不改变其原产于非洲的事实。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产地和消费大国,世界上超过70%的西瓜产量都来自中国。
西瓜以它味甜爽口,降温消渴等功效博得大家喜爱。每到夏季,大家几乎每天都要吃一定数量的西瓜。
我对吃西瓜有记忆还是上世纪六十年中期。父亲从外边买回来西瓜,切成小牙牙,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那种感觉至今难忘。当时处于人民公社化时期,农民家里只有少量自留地,用来全部种粮食和蔬菜,根本无法种植西瓜。西瓜,只有生产队或者集体、国营农场才能种植。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吃西瓜的记忆越来越多。在渭北高原,西瓜开园就基本到了阴历七月中旬了。小时候,老百姓手头紧张,西瓜对绝大多数农村人来说就是奢侈品,平时根本吃不起。我吃西瓜就是跟着大人去西瓜园里吃。到了瓜园,卖瓜的瓜农先给大家免费杀个西瓜品尝。这时,大人基本上都是尝几牙,尽可能让孩子多吃。当时年龄小也理解不了大人的良苦用心,只是一个劲地吃。完了,根据需要去地里采摘,过秤收钱。当时的西瓜可能一斤也就几分钱。
住在农村,几乎没有卖西瓜的,每周距家5公里的张洪镇逢一次集,家里给上一两毛钱,遇见西瓜摊,花几分钱就吃饱了。
父亲在单位工作,我家经济条件相对好一点,我每年还能吃几次西瓜。每次吃西瓜,先要给三娘送去两三牙。三叔父去世早,三娘和他的儿子(按排行我叫他二哥)一家艰难地生活在一起。我两家也住在同一个院子。我几乎没见过母亲和三娘说过话,但,凡是家里做下好吃的饭,买回来的水果等,母亲都让我们给三娘偷偷送过去。(二哥家孩子多,多送没有,只有趁晚上或者家里只有三娘一个人时送过去)西瓜吃完了,还要想办法把瓜皮切碎偷偷喂猪。尽可能不要叫人知道我们还吃西瓜了。过去不理解,后来也就知道父母为啥要这样做!每年八月十五中秋节必须吃西瓜,这时的西瓜不但要吃,还要献月亮。父亲有时早早买回来西瓜,把它埋在粮食里边保鲜。从西瓜买回到中秋节晚上吃,这个时间段很难熬。小时候贪吃,老是想着那个西瓜。记得有一年,西瓜埋在麦囤里。自己实在控制不住食欲,就偷偷里切了几牙吃了,把剩余的又埋了起来。结果,中秋节晚上吃西瓜时全坏掉了。我挨了母亲一顿打,从此以后,西瓜埋在哪里我就不知道了。
六、七十年代,学生学习负担轻,每天下午都必须去地里割猪草。如果遇见一两窝西瓜(西瓜籽自由落地长出来的)那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这个地方必须记住,每隔几天就要去看看,有时候还要想办法弄来油渣给施肥,如果西瓜张得大一点,还要想办法把它用东西遮挡起来,防止被别人摘去了。好不容易等了十几天,西瓜长大了,摘下来,杀开瓜瓤还是白色。尽管吃起来没有西瓜应有的味道,我们还是一口气把它吃完。
改革开放像一缕春风,吹绿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九十年代末,我参加了工作,有了固定收入。西瓜农民自己可以种、农场种,我们还从国外进口西瓜。夏季能吃到,春、秋、冬季都能吃到西瓜。就我们渭北高原来说,随着科学种田技术的推广,西瓜也分早熟和晚熟。西瓜已经放下自己高贵的身段,进入普通人家。
吃西瓜的季节,我回家看望父母时都要买西瓜。这个季节也是学生暑假期间,我们姊妹几个已经生养了十几个孩子,这时,他们都会团聚在父母身边。说父母像一个幼儿园园长一点也不为过。这时买西瓜就不能买一二十斤了,必须多买才能吃到父母嘴里。县城在川道里,父母住在原面农村。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西瓜运输就成问题。我常常拉下脸皮,求人借顺车把西瓜给父母送回去。后来,我买了摩托车,也就方便多了。
2012年,父亲随我住在咸阳,4月底5月初就有了西瓜,不过价格还是比较高。我每次买一两斤给父亲吃。西瓜价格降至2元一斤时我和夫人、儿子才吃。
今年的天气特别热,我们几乎天天都要吃一定数量的西瓜。今天,突然间想起了过去吃西瓜的往事。勾起了对父母的思念。不知道老人家在天堂还能吃到西瓜不?今年的西瓜一斤卖一块钱左右,我不知道瓜农的收益如何……
西瓜以它味甜爽口,降温消渴等功效博得大家喜爱。每到夏季,大家几乎每天都要吃一定数量的西瓜。
我对吃西瓜有记忆还是上世纪六十年中期。父亲从外边买回来西瓜,切成小牙牙,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那种感觉至今难忘。当时处于人民公社化时期,农民家里只有少量自留地,用来全部种粮食和蔬菜,根本无法种植西瓜。西瓜,只有生产队或者集体、国营农场才能种植。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吃西瓜的记忆越来越多。在渭北高原,西瓜开园就基本到了阴历七月中旬了。小时候,老百姓手头紧张,西瓜对绝大多数农村人来说就是奢侈品,平时根本吃不起。我吃西瓜就是跟着大人去西瓜园里吃。到了瓜园,卖瓜的瓜农先给大家免费杀个西瓜品尝。这时,大人基本上都是尝几牙,尽可能让孩子多吃。当时年龄小也理解不了大人的良苦用心,只是一个劲地吃。完了,根据需要去地里采摘,过秤收钱。当时的西瓜可能一斤也就几分钱。
住在农村,几乎没有卖西瓜的,每周距家5公里的张洪镇逢一次集,家里给上一两毛钱,遇见西瓜摊,花几分钱就吃饱了。
父亲在单位工作,我家经济条件相对好一点,我每年还能吃几次西瓜。每次吃西瓜,先要给三娘送去两三牙。三叔父去世早,三娘和他的儿子(按排行我叫他二哥)一家艰难地生活在一起。我两家也住在同一个院子。我几乎没见过母亲和三娘说过话,但,凡是家里做下好吃的饭,买回来的水果等,母亲都让我们给三娘偷偷送过去。(二哥家孩子多,多送没有,只有趁晚上或者家里只有三娘一个人时送过去)西瓜吃完了,还要想办法把瓜皮切碎偷偷喂猪。尽可能不要叫人知道我们还吃西瓜了。过去不理解,后来也就知道父母为啥要这样做!每年八月十五中秋节必须吃西瓜,这时的西瓜不但要吃,还要献月亮。父亲有时早早买回来西瓜,把它埋在粮食里边保鲜。从西瓜买回到中秋节晚上吃,这个时间段很难熬。小时候贪吃,老是想着那个西瓜。记得有一年,西瓜埋在麦囤里。自己实在控制不住食欲,就偷偷里切了几牙吃了,把剩余的又埋了起来。结果,中秋节晚上吃西瓜时全坏掉了。我挨了母亲一顿打,从此以后,西瓜埋在哪里我就不知道了。
六、七十年代,学生学习负担轻,每天下午都必须去地里割猪草。如果遇见一两窝西瓜(西瓜籽自由落地长出来的)那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这个地方必须记住,每隔几天就要去看看,有时候还要想办法弄来油渣给施肥,如果西瓜张得大一点,还要想办法把它用东西遮挡起来,防止被别人摘去了。好不容易等了十几天,西瓜长大了,摘下来,杀开瓜瓤还是白色。尽管吃起来没有西瓜应有的味道,我们还是一口气把它吃完。
改革开放像一缕春风,吹绿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九十年代末,我参加了工作,有了固定收入。西瓜农民自己可以种、农场种,我们还从国外进口西瓜。夏季能吃到,春、秋、冬季都能吃到西瓜。就我们渭北高原来说,随着科学种田技术的推广,西瓜也分早熟和晚熟。西瓜已经放下自己高贵的身段,进入普通人家。
吃西瓜的季节,我回家看望父母时都要买西瓜。这个季节也是学生暑假期间,我们姊妹几个已经生养了十几个孩子,这时,他们都会团聚在父母身边。说父母像一个幼儿园园长一点也不为过。这时买西瓜就不能买一二十斤了,必须多买才能吃到父母嘴里。县城在川道里,父母住在原面农村。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西瓜运输就成问题。我常常拉下脸皮,求人借顺车把西瓜给父母送回去。后来,我买了摩托车,也就方便多了。
2012年,父亲随我住在咸阳,4月底5月初就有了西瓜,不过价格还是比较高。我每次买一两斤给父亲吃。西瓜价格降至2元一斤时我和夫人、儿子才吃。
今年的天气特别热,我们几乎天天都要吃一定数量的西瓜。今天,突然间想起了过去吃西瓜的往事。勾起了对父母的思念。不知道老人家在天堂还能吃到西瓜不?今年的西瓜一斤卖一块钱左右,我不知道瓜农的收益如何……
2024年6月23日于咸阳世纪优盘小区 网上百度才知, 西瓜的原产地是非洲,尤其是埃及、中东等地,然后分南北两路向亚洲大陆传播。在9世纪时,西瓜自西域传入中国,因此得名“西瓜”。关于西瓜在中国的历史,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称西瓜原名为“稀瓜”,后讹传为“西瓜”。然而,也有考古证据表明,中国在4000年前就开始种植西瓜了,这表明中国是西瓜的栽培地之一,但并不改变其原产于非洲的事实。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产地和消费大国,世界上超过70%的西瓜产量都来自中国。
西瓜以它味甜爽口,降温消渴等功效博得大家喜爱。每到夏季,大家几乎每天都要吃一定数量的西瓜。
我对吃西瓜有记忆还是上世纪六十年中期。父亲从外边买回来西瓜,切成小牙牙,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那种感觉至今难忘。当时处于人民公社化时期,农民家里只有少量自留地,用来全部种粮食和蔬菜,根本无法种植西瓜。西瓜,只有生产队或者集体、国营农场才能种植。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吃西瓜的记忆越来越多。在渭北高原,西瓜开园就基本到了阴历七月中旬了。小时候,老百姓手头紧张,西瓜对绝大多数农村人来说就是奢侈品,平时根本吃不起。我吃西瓜就是跟着大人去西瓜园里吃。到了瓜园,卖瓜的瓜农先给大家免费杀个西瓜品尝。这时,大人基本上都是尝几牙,尽可能让孩子多吃。当时年龄小也理解不了大人的良苦用心,只是一个劲地吃。完了,根据需要去地里采摘,过秤收钱。当时的西瓜可能一斤也就几分钱。
住在农村,几乎没有卖西瓜的,每周距家5公里的张洪镇逢一次集,家里给上一两毛钱,遇见西瓜摊,花几分钱就吃饱了。
父亲在单位工作,我家经济条件相对好一点,我每年还能吃几次西瓜。每次吃西瓜,先要给三娘送去两三牙。三叔父去世早,三娘和他的儿子(按排行我叫他二哥)一家艰难地生活在一起。我两家也住在同一个院子。我几乎没见过母亲和三娘说过话,但,凡是家里做下好吃的饭,买回来的水果等,母亲都让我们给三娘偷偷送过去。(二哥家孩子多,多送没有,只有趁晚上或者家里只有三娘一个人时送过去)西瓜吃完了,还要想办法把瓜皮切碎偷偷喂猪。尽可能不要叫人知道我们还吃西瓜了。过去不理解,后来也就知道父母为啥要这样做!每年八月十五中秋节必须吃西瓜,这时的西瓜不但要吃,还要献月亮。父亲有时早早买回来西瓜,把它埋在粮食里边保鲜。从西瓜买回到中秋节晚上吃,这个时间段很难熬。小时候贪吃,老是想着那个西瓜。记得有一年,西瓜埋在麦囤里。自己实在控制不住食欲,就偷偷里切了几牙吃了,把剩余的又埋了起来。结果,中秋节晚上吃西瓜时全坏掉了。我挨了母亲一顿打,从此以后,西瓜埋在哪里我就不知道了。
六、七十年代,学生学习负担轻,每天下午都必须去地里割猪草。如果遇见一两窝西瓜(西瓜籽自由落地长出来的)那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这个地方必须记住,每隔几天就要去看看,有时候还要想办法弄来油渣给施肥,如果西瓜张得大一点,还要想办法把它用东西遮挡起来,防止被别人摘去了。好不容易等了十几天,西瓜长大了,摘下来,杀开瓜瓤还是白色。尽管吃起来没有西瓜应有的味道,我们还是一口气把它吃完。
改革开放像一缕春风,吹绿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九十年代末,我参加了工作,有了固定收入。西瓜农民自己可以种、农场种,我们还从国外进口西瓜。夏季能吃到,春、秋、冬季都能吃到西瓜。就我们渭北高原来说,随着科学种田技术的推广,西瓜也分早熟和晚熟。西瓜已经放下自己高贵的身段,进入普通人家。
吃西瓜的季节,我回家看望父母时都要买西瓜。这个季节也是学生暑假期间,我们姊妹几个已经生养了十几个孩子,这时,他们都会团聚在父母身边。说父母像一个幼儿园园长一点也不为过。这时买西瓜就不能买一二十斤了,必须多买才能吃到父母嘴里。县城在川道里,父母住在原面农村。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西瓜运输就成问题。我常常拉下脸皮,求人借顺车把西瓜给父母送回去。后来,我买了摩托车,也就方便多了。
2012年,父亲随我住在咸阳,4月底5月初就有了西瓜,不过价格还是比较高。我每次买一两斤给父亲吃。西瓜价格降至2元一斤时我和夫人、儿子才吃。
今年的天气特别热,我们几乎天天都要吃一定数量的西瓜。今天,突然间想起了过去吃西瓜的往事。勾起了对父母的思念。不知道老人家在天堂还能吃到西瓜不?今年的西瓜一斤卖一块钱左右,我不知道瓜农的收益如何……
2024年6月23日于咸阳世纪优盘小区
责任编辑: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