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文化珍贵的市井画卷~朱文杰《记忆老西安》第二卷
2024-06-21 | 来源:本网
作者:朱文杰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步伐,将西安建成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城市,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的新篇章。
曾经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今天“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枢纽城市西安。作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文明薪火,源远流长。中华文明的大时代诞生在这片土地上,周礼、秦制、汉风、唐韵,造就了这座城市的恢弘博大气象,形成了一座长安城、半部中华史。
“存史资政”、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史馆工作的职责,随着政府机构的改革,西安市文史馆划入了市政府办公厅。机构设置虽然有所变化,但“存史资政”、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却一直进行着。其中,市文史馆员、著名作家朱文杰先生《记忆老西安》第二卷的出版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
《记忆老西安》是一部挖掘西安城市根脉的书,从西安的老街巷写起,以“亲闻、亲见、亲历”的原则,将珍贵的历史碎片化记忆,串联成为了一座城市百年以来的民俗史、文化史、命运史,构成了近现代西安古城的市井风俗画卷,读之令人思绪万千,回味无穷。2019年9月《记忆老西安》第一卷(上下册)由线装书局出版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好评如潮。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星先生评价道:“款款讲述着一个个家族、家庭,一个个朋友、同学、邻居的生动故事,揭示着这些今天已被林立的高楼大厦、豪华超市五光十色的霓彩所遮盖的土地上曾经的秘密。或辉煌得与家国命运相连,或卑微得如蝼蚁般苟活……这是历史的写照,是时代的背景,更是西安这座城市的根脉所系。”著名作家赵熙先生也评价道:“文杰在撰写老西安系列散文中,以真实撼动人心,创作了一批近年来有深度、又不可多得的作品。”文史馆员、著名作家商子雍先生评价道:“文杰身为一个老西安人,根据自己几十年的所见、所闻、所经、所历,把西安城的旧人旧事娓娓道来、细细铺排,涉猎的领域宽泛,包含的内容丰富。不少文章有着独具只眼的学术见解,对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建设,有着不小的借鉴、参考价值。”文史馆员、著名作家叶广芩女士评价道:“作为西安来说,能有这一套《记忆老西安》。我觉得是一件幸事!一个城市,他的文化是发展经济各方面的一种基础。文化的积淀是我们西安经济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一个基点。如果没有这样老西安的文化记忆,这种传统文化的存留,西安的任何发展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真正的宝贵的财富是深沉的,是内敛的,是值得我们今天的人品味的,是要剥去黄土,细细的来欣赏这种文化的,而不是你拿在手里轻飘飘的浮光掠影的。西安的文化是沉重的,是耐人寻味的。正是因为有这种文化的传承和积淀。所以我们今天读《记忆老西安》的时候,才觉得他的珍贵,才觉着他的深厚。”文史馆研究员阎建滨先生评价道:“写老西安系列文章,在当代古城文人中无第二人。”还有一位热心的读者评道:“历史的穿越,让我们又回到了童年,一幅幅市井民俗画卷展现在眼前,满满的幸福感在心中涌动。”
文化界人士的共鸣、广大读者的好评,鼓舞了年逾古稀之年朱文杰先生的写作热情,迎来了他写作生涯的井喷期。于是,一年时间内,又一部60万字的《记忆老西安》第二卷(上下册)面世了。
相比第一卷,第二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在内容上,作者从最熟悉的童年记忆西大街,开始向更广阔的近代西安城市变迁中心东大街迈进,视野更加宽广。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与城市商业的变迁,在西安城是以东大街为主角的,随着1935年6月1日西安火车站正式启用,古城西安进入了火车时代。于是,商业纷纷落户在东大街上。东大街成了西安城市的新中心。东大街不仅是商业街,也是美食街、时髦街、文化街,钟楼邮电大楼、钟楼新华书店、中山大楼的华侨商店、西安饭庄纷纷驻扎,成为近代西安的潮流地标。朱文杰先生笔下的《东大街文化思考》《钟楼食品店》《东大街上看时髦》《东大街的上海"阿拉"》《东大街上服装店》等文章,都生动地记录了那个商业繁华岁月的历史变迁。
二是在艺术上,第二卷依然保持了作者第一卷的叙述风格和文字魅力。朱文杰先生将文学的叙述、史学的考据、艺术的趣味融合为一,既保持了长文的历史厚度,又不令人有阅读上的疲倦,正如文史馆员、费秉勋先生评语说的:“文杰说起西安的方方面面来,起个头就有说不完的话,所以提笔为文紧接地气,说起西安来每每满腹话题絮叨不尽,使文章生出一种独特的‘啰嗦美’。”第二卷中写西安美食的文章特别多,读者如身临其境、馋涎欲滴。
三是在态度上,第二卷对城市街巷“存史”保持一种敬畏感,始终坚持“亲见、亲闻、亲历”原则。朱文杰先生以一个老西安人的高度责任感,为城市记忆保存一份“口述史”的真实性。因此他常常不顾年迈,亲自到老街区、老巷子、老房子中去实地考察,对每一条街名,每一个传说,都去认真的查资料印证。正是他这种对城市的深情、对历史的敬畏、对文化的厚爱,创作出了一百多万字《记忆老西安》系列长卷,造就了《记忆老西安》这部洋洋上百万字的大书,成为这座城市珍贵的百年市井风俗画卷。我们在祝贺《记忆老西安》第二卷出版的同时,也期待着第三卷的面世。 朱文杰:1948年生于西安,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西安市文史馆馆员、“老西安研究中心”主任,西安市诗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西北大学中国节庆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安秦砖汉瓦研究会副会长、西安城墙历史文化研究会研究员。出版诗集《哭泉》《灵石》《梦石》《朱文杰诗集》(上、下卷);报告文学《老三届采访手记》;散文集《清平乐》《拾穗集》《长安回望》《吉祥陕西》(上、下卷),《邮票上的美丽陕西》《记忆老西安》(第一卷上下册)。
曾经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今天“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枢纽城市西安。作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文明薪火,源远流长。中华文明的大时代诞生在这片土地上,周礼、秦制、汉风、唐韵,造就了这座城市的恢弘博大气象,形成了一座长安城、半部中华史。
“存史资政”、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史馆工作的职责,随着政府机构的改革,西安市文史馆划入了市政府办公厅。机构设置虽然有所变化,但“存史资政”、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却一直进行着。其中,市文史馆员、著名作家朱文杰先生《记忆老西安》第二卷的出版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
《记忆老西安》是一部挖掘西安城市根脉的书,从西安的老街巷写起,以“亲闻、亲见、亲历”的原则,将珍贵的历史碎片化记忆,串联成为了一座城市百年以来的民俗史、文化史、命运史,构成了近现代西安古城的市井风俗画卷,读之令人思绪万千,回味无穷。2019年9月《记忆老西安》第一卷(上下册)由线装书局出版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好评如潮。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星先生评价道:“款款讲述着一个个家族、家庭,一个个朋友、同学、邻居的生动故事,揭示着这些今天已被林立的高楼大厦、豪华超市五光十色的霓彩所遮盖的土地上曾经的秘密。或辉煌得与家国命运相连,或卑微得如蝼蚁般苟活……这是历史的写照,是时代的背景,更是西安这座城市的根脉所系。”著名作家赵熙先生也评价道:“文杰在撰写老西安系列散文中,以真实撼动人心,创作了一批近年来有深度、又不可多得的作品。”文史馆员、著名作家商子雍先生评价道:“文杰身为一个老西安人,根据自己几十年的所见、所闻、所经、所历,把西安城的旧人旧事娓娓道来、细细铺排,涉猎的领域宽泛,包含的内容丰富。不少文章有着独具只眼的学术见解,对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建设,有着不小的借鉴、参考价值。”文史馆员、著名作家叶广芩女士评价道:“作为西安来说,能有这一套《记忆老西安》。我觉得是一件幸事!一个城市,他的文化是发展经济各方面的一种基础。文化的积淀是我们西安经济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一个基点。如果没有这样老西安的文化记忆,这种传统文化的存留,西安的任何发展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真正的宝贵的财富是深沉的,是内敛的,是值得我们今天的人品味的,是要剥去黄土,细细的来欣赏这种文化的,而不是你拿在手里轻飘飘的浮光掠影的。西安的文化是沉重的,是耐人寻味的。正是因为有这种文化的传承和积淀。所以我们今天读《记忆老西安》的时候,才觉得他的珍贵,才觉着他的深厚。”文史馆研究员阎建滨先生评价道:“写老西安系列文章,在当代古城文人中无第二人。”还有一位热心的读者评道:“历史的穿越,让我们又回到了童年,一幅幅市井民俗画卷展现在眼前,满满的幸福感在心中涌动。”
文化界人士的共鸣、广大读者的好评,鼓舞了年逾古稀之年朱文杰先生的写作热情,迎来了他写作生涯的井喷期。于是,一年时间内,又一部60万字的《记忆老西安》第二卷(上下册)面世了。
相比第一卷,第二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在内容上,作者从最熟悉的童年记忆西大街,开始向更广阔的近代西安城市变迁中心东大街迈进,视野更加宽广。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与城市商业的变迁,在西安城是以东大街为主角的,随着1935年6月1日西安火车站正式启用,古城西安进入了火车时代。于是,商业纷纷落户在东大街上。东大街成了西安城市的新中心。东大街不仅是商业街,也是美食街、时髦街、文化街,钟楼邮电大楼、钟楼新华书店、中山大楼的华侨商店、西安饭庄纷纷驻扎,成为近代西安的潮流地标。朱文杰先生笔下的《东大街文化思考》《钟楼食品店》《东大街上看时髦》《东大街的上海"阿拉"》《东大街上服装店》等文章,都生动地记录了那个商业繁华岁月的历史变迁。
二是在艺术上,第二卷依然保持了作者第一卷的叙述风格和文字魅力。朱文杰先生将文学的叙述、史学的考据、艺术的趣味融合为一,既保持了长文的历史厚度,又不令人有阅读上的疲倦,正如文史馆员、费秉勋先生评语说的:“文杰说起西安的方方面面来,起个头就有说不完的话,所以提笔为文紧接地气,说起西安来每每满腹话题絮叨不尽,使文章生出一种独特的‘啰嗦美’。”第二卷中写西安美食的文章特别多,读者如身临其境、馋涎欲滴。
三是在态度上,第二卷对城市街巷“存史”保持一种敬畏感,始终坚持“亲见、亲闻、亲历”原则。朱文杰先生以一个老西安人的高度责任感,为城市记忆保存一份“口述史”的真实性。因此他常常不顾年迈,亲自到老街区、老巷子、老房子中去实地考察,对每一条街名,每一个传说,都去认真的查资料印证。正是他这种对城市的深情、对历史的敬畏、对文化的厚爱,创作出了一百多万字《记忆老西安》系列长卷,造就了《记忆老西安》这部洋洋上百万字的大书,成为这座城市珍贵的百年市井风俗画卷。我们在祝贺《记忆老西安》第二卷出版的同时,也期待着第三卷的面世。 朱文杰:1948年生于西安,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西安市文史馆馆员、“老西安研究中心”主任,西安市诗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西北大学中国节庆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安秦砖汉瓦研究会副会长、西安城墙历史文化研究会研究员。出版诗集《哭泉》《灵石》《梦石》《朱文杰诗集》(上、下卷);报告文学《老三届采访手记》;散文集《清平乐》《拾穗集》《长安回望》《吉祥陕西》(上、下卷),《邮票上的美丽陕西》《记忆老西安》(第一卷上下册)。
责任编辑: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