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花事

2024-06-18 | 来源:本网 作者:沈宁
  自从毕业以来,虽然在长安居住多年,却不曾好好欣赏春天的花,总是被俗事牵绊,辜负大好春光。倒是大学期间,跑遍整个长安去看花,比如青龙寺的樱花,兴善寺的腊梅,南门的郁金香,桃花潭的桃花……时光荏苒,那种青涩的欣喜渐渐被淡忘,埋藏在记忆深处。今年春天依然忙碌,只是不用去外地奔波,偷闲之余,一瞥长安花事。
  长安地处中国中部,在东西、南北交界处,明显的特征就是春、秋季短暂,夏、冬季偏长。长安的春天短暂,几场雨之后便已然入夏,正如范成大所言“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但稍微用心体会,还是会领略春天的美好。从前一年的农历腊月上旬到今年的一月底,是腊梅怒放的时候,西安没有特别集中的腊梅种植地,只是零零散散的开放在公园、小巷子里。倒是兴善寺的腊梅可往一观。这座被称为“长安众寺”之首的寺庙,坐落在闹市中,几树蜡梅傲然绽放,真如蜡染一般。可能因为寺庙的钟磬声和香熏的缘故,使得蜡梅更加幽静、神秘。一个晴明的午后,带上一壶茶,一本书,去兴善寺,在蜡梅旁的石凳上直坐到夕阳落山,淡淡的幽香和难得的清净令人欣喜。或许,雪后的蜡梅更具韵味,只是还未在雪后去兴善寺一览。
  时间快到二月的时候,才真正能感受到春的气息,气温回升,花木发芽。最先到来的就是迎春花,两三天的功夫,含苞的迎春花就已经盛开了,远远望去一丛丛鹅黄,散发着青春的朝气。应该是近水花先发,水边的迎春花总是先一步开。曲江池周围种植许多迎春花,饭后可以去散步,在黄昏中呼吸春的气息。农历二月被称为“杏月”,顾名思义,二月是属于杏花的。满树碎小的杏花点缀在绿叶中间显得格外精致。也是只消一二日,杏花便全开了,花期有一周左右。只是这些树被种在人来车往的马路边,少有大片的杏林,早已没有了陈与义笔下“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的雅趣了。
  比杏花略早一些发芽、开花的就是玉兰花了,纯白或淡粉,挂在高高的树枝上,亭亭玉立,远远望去像一个个精致的小灯笼。玉兰的花朵比较大,由花苞一天一天舒展开,直到完全张开,像人成长一样,不经意间就突然长大。玉兰花凋谢得也很有特色,一瓣一瓣地凋落,所以玉兰的花期算是比较长的。玉兰和辛夷花我是不大区分得开的,只记得屈原《山鬼》中写道“辛夷车兮结桂旗”。相较之下,我喜欢纯白的玉兰,纯洁如玉,不容污染,是那样的简单、干净,更具有一股高贵的气质。玉兰花在长安还是比较普遍,但和法喜寺那株500年的玉兰难以相媲美。
  到了二三月之交,便是长安的盛春时节,真是百花争鸣,千花斗艳的时刻。粉白相间的桃花、纯白的梨花、淡粉色的樱花,竞相绽放,共同把春天这支曲子推向高潮,令人心潮澎湃,应接不暇。桃花潭的桃林是很美的,一片连着一片,走在桃林里让人想起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落英缤纷”的景象。桃花的花瓣密,香味浓,远远就能闻到香味,许多蜜蜂在其间耕耘。蜜蜂比人更了解花,更懂花,他们能真正走到花心深处,而人只关注表面的艳丽。人是多么肤浅的动物啊。虽然不在城南,但看到桃花总让人想起崔护笔下那凄美的故事。去年,人面桃花相映红,今年,唯有桃花笑春风。这大底就是人生,因遗憾而美丽。
  长安的梨花我没怎么看过,也不晓得哪里有成片的梨园,想起白居易“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凄美,已如痴如醉。樱花倒是看过不少,大一时就听闻青龙寺的樱花很美,慕名前往,失望而归。两大树樱花开得很繁,一簇一簇,像女子脸上堆满笑容,只是人太多,树太少,难成壮观之象。倒是交大的那条樱花路更美,两排樱花树,枝叶交映,周日人少,很安静。坐在或是躺在树下尽情欣赏,忽而有一种忘我之感,大底是王国维先生所说的“无我之境”吧。偶尔的几声鸟啼,和着樱花的芳香直透心房。其实,大街上的樱花也是很美的,只是行人匆匆,少有人欣赏。今年,我每天从凤城八路骑车走未央路去凤城四路上班,沿途的花倒是没少看。我总觉得雨中的樱花比晴天的樱花好看,纱烟萦绕的湿润,如女子喝醉酒脸上的那一抹红晕,格外沉醉。
  当然还有人们所称赞的南门的郁金香。人工种植的郁金香,一畦一畦,每一畦的颜色都不相同,粉的、红的、黄的……各有特色。在我眼中,郁金花如穿旗袍的女子、穿长衫的男子,有一种优雅之风,艳而不媚,香而不烈。只是我去的时候郁金香已经逐渐枯萎,徒增一点惆怅之情。
  我看到和记忆中长安的花大概就是如许。没有花就没有春天的艳丽,是时候走出闹市,走进自然,去感受自然的魅力,去追寻美的享受。
  二月廿四日望云人于长安
  作者简介
  沈宁,90后,秦人,喜欢文学,偶尔写点小感悟,难入法眼,自娱自乐。现居长安,从事教育培训工作。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