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记忆

2024-06-16 | 来源:本网 作者:郝玉静
  一次我回娘家路过一片麦地,看到成熟的麦子如潮水般随风起伏。不一会儿,大型联合收割机轰隆隆地进地收割麦子。看到如此情景,不由人感慨万千啊!那一大块地,不大功夫就被收割完毕。麦农把收割机里的麦子装到事先备好的车里,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他们打心底里庆贺这一料的庄稼就算收割完毕。
  而在以前,这收麦子是的的确确要拉开帷幕,经历一段艰辛的劳作,才能完成三夏大忙任务。
  儿时的记忆里,收麦子是生产队统一安排,社员们通力配合,一起来完成这项艰巨的三夏收割碾打任务。那个时候条件落后,收麦子用钐镰子收割,钐镰子收割不到的地方用镰刀收。生产队把人员进行分配,年轻力壮的劳力用架子车拉麦子,年轻的媳妇牵牲畜;中年男人负责收割,年龄大的拉耙,就是把遗留的零散麦子拉到一起,再装到架子车上。其实,收割,往麦场里运是个大活,有些麦地还挺远的。他们冒着炎炎烈日,汗流浃背地干活也挺不容易的。麦场里大部分是中年妇女,她们的任务是摊场,晾晒麦草。碾场时翻场,起场。麦场里安排的碾麦草的是专人,他们负责用电碌碡把摊开的麦草一圈一圈,一遍又一遍的碾压。直到翻过两次,完全碾压好了,就开始起场。起场时妇女们用叉把麦草全成垛,有人拿着尖叉推麦草。她们把麦草重新垒起来,垒成一个很大很高的麦垛子。所碾压的麦子经过几遍用叉清除麦草后,就剩下麦子和麦壳了。把麦子全在一起,就开始扬场。几个人并排站着,拿着木锨,顺着风势高高扬起,那飞扬在空中的麦子落地时,麦子和壳自然分离开来。在经过清扫麦壳,麦子就更加干净了。当然,生产队几百亩地的麦子,要经过十多天的收割,碾打,晾晒,才能完成,这个过程也是及其艰辛的。
  常听人说:“三夏大忙,秀姑娘下床。”可见收麦子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可谓龙口夺田啊!不过,那个时候的人们,劳动积极性都很高,就是天再热,也不轻易离开劳动场地。生产队派专人给社员烧水,用水桶送水。有时候也烧绿豆汤,以防中暑。那个时候,每到收麦子的时候,学校就放假支援三夏大忙。学生被老师带领给生产队捡拾麦子,那叫“颗粒归仓”。我们把捡拾的麦子用绳子扎捆结实,背到生产队的仓房那里,有专人过称,记录在各人的小本本上。一斤麦子五分钱,等三夏大忙结束后统一算账,给捡拾麦子的学生发一定的劳动报酬。我记得我上一年级的时候,捡拾麦子的小本子没有写名字,老师给其他人都发了劳动报酬,唯独没有给我发。后来我去问老师,他才找出那个没有名字的小本子让我看是不是我的,我终于挣到了八角钱的劳动报酬。第一次挣钱,心里乐开了花。
  夏收季节,为了严防学生进麦场,学校还派五六年级的男生专门看场。他们胳膊上带着执勤的红袖筒,手里拿着个小红旗,轮流值班。他们不光负责学生安全,还看护着不让学生捡拾麦子私自带回家的。一经发现,全部没收。这就是生产队时期收麦的情景,所收割,碾打的麦子属于生产队所有。他们负责给国家缴纳公粮,所剩的麦子晾晒干后就保存在仓库里了。年终决算后,根据工分多少才给社员们分粮。当然每个生产队的收成不一样,社员分到的粮食就不一样。我记得母亲说,我们四队还是青年队的,那就是说劳动力年轻化,干活有力气。
  自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划分给各家各户,那麦收季节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当土地分到户后,耕种收割就成为每家每户的事情了。有钱人家地里上的肥料多,麦子就长势好,就是丰收年。我家那个时候没钱买化肥,地里就是土粪,牲畜粪之类的,十几亩地,仅凭这些粪也不行的。地薄,每年的麦子收成都不好。有一年干旱,我家四亩地里长的麦子个子矮,麦穗小,如同蝇子头大小,收割的时候还难以下手,一家人用镰刀收割了一天,所收麦子没有装满一架子车的。就这样的收成,所收麦子交了公粮后就没多少粮食了。所以说,家人总是缺吃的,一年接不上来年。我记得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81年实行的,小弟也是那年出生,非但他没有分上土地,还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扣了家里的自留地。那样以来,我家是人多地少,每年种的麦子比一般人家就少,可交公粮是按人头交的。好多年一直都是难以逃出吃粮紧张的僵局。
  每年的夏收季节,我家人总是早早筹备,尽早开始进入三夏大忙中。起先父亲要碾场,趁下过雨地面湿润,他套上毛驴,拉上碌碡把场碾光,碾实在,那是因为收回来的麦子全部要在麦场上碾打的。父亲把收麦子用的镰刀,钐镰子的刃都仔细地磨一遍。铁叉、木叉、架子车、矛、尖叉、麦耙等物修整一番。
  开始收麦了,父亲扛着钐镰早早上地去收麦子,我和大姐,妹妹,弟弟拉着架子车,套上毛驴去麦地里装麦子。麦子装好了,父亲就会帮我们用绳子把麦子捆扎结实。然后,大姐驾辕,我牵着毛驴,拉着麦子往场院走去。弟弟和妹妹力气小,他们就在地里捡拾捡拾麦子,或用耙子把散落的麦子拉在一起,等我们再次装车的时候一并装上。用钐镰子收麦子很费力气,要使出全身的劲才行。父亲钐一会麦子就用毛巾擦汗,或坐在地畔的树下巴嗒巴嗒地抽着烟斗。他歇会,就又开始钐麦子了。那个时候收麦子,母亲负责场院里晒麦子,做饭,送水,也是忙得不可开交。就村里人看到我们一家老小收麦子的阵势,笑着说:“你们全家老少齐动员,队伍挺庞大啊!”话是这么说,人是多,可力气有限。每天收不到多少麦就人困马乏的干不动了。特别是天阴下雨的时候更折磨人。家人要抢时间把所有麦子垒起来,一叉一叉挑着垒,真得很不容易。天晴了,又要把麦子摊开晾晒。由于麦场小,所收麦子基本都需要先垒起来的。碾麦子的时候,又要早早把麦子摊开晾晒,早饭过后要翻一遍。大概一点左右,就开始碾麦子了。父亲把驴套在石碌碡上,手拽缰绳,驴就拉着石碌碡在父亲的指挥下一圈圈转着碾麦。碾一遍后,家人们就开始翻场,翻过后父亲又开始拉着驴碾第二遍。我们碾场一般碾两遍就开始起场了。起场时全家人齐动员,挑麦草,推麦子,全麦子。等把全部麦草垒好,麦子全成堆,人也累散架了。当然最苦的还是父母了,他们再累,也要等到半夜有风的时候扬场。有时候扬完麦子天都大亮了。可见家人碾一场麦子要多么辛苦了。
  同样是收麦子,有钱人家就显得轻松点。有些雇人收割,叫有手扶拖拉机或者三轮车的人帮忙拉麦子。碾场也是叫车碾场,十分快捷省力。我家大多数收麦子都是老牛拉破车式的,既累人还慢。就母亲说,即便是叫个车拉麦子,也没有得力的人装车啊!我家麦收季节的困惑不光是收碾麦子,特别是把麦子碾好了,没有晒干前没地方放。那个时候雨特别多,一旦下雨的话,家人就心急火燎,手足无措。家离场挺远,路是上坡路,拉回家有点不现实。放在场里吧,雨下的时间长了怕坏了。很无奈的情况下,家人只好买了塑料纸盖在麦子上。可雨下得时间长了,麦子也会因被水淹湿而坏掉一些。为了看护麦子,家人还用麦草搭棚住在场院里。后来,父母就在场院的角上搭建了一间小屋,储存粮食方便。那个时候,我家收麦子总是收得最早,收完最晚的一户人家。可无论时间长短,收成好坏,家人都要竭尽全力地把麦子全部归仓。看着那一袋袋的麦子,家人也有收获的喜悦。可再多的麦子,公粮交后就所剩无几了。可农民就是靠土地吃饭,每年的希望都寄托在土地上。
  我在娘家有过二十多年收麦子的经历,也饱尝了收麦子的酸甜苦辣咸。当两个姐姐出嫁,大弟出外打工,小弟上高中,大学的那些年月,我和爱人一如既往,不辞劳苦地年年帮娘家收割麦子。爱人就是在娘家学会了钐麦子,曾经钐麦子时把手磨得起泡,掉了好多皮,好长时间才修复好的。有爱人钐麦子,父亲就不用再为钐麦子而发愁了。不过那个时候的人还互相帮忙,特别是最后一次碾麦草,临近场院的邻居都来帮忙翻麦草、起场。直到把麦子全成堆,麦草垒成垛才算完工了。父亲总会给帮忙的乡亲们油炸麻花,油条,油饼,用啤酒饮料招待他们,这也算是麦子成熟了的庆功宴啊!乡亲们吃着,喝着,聊着,开心着,幸福满满哒!但那种互助合作的经历不长久,后来收麦子也逐渐的成了各人顾各人了。
  当农村种地,收割麦子全部实行机械化后,原来的场院都被种上了蔬菜,玉米了。人们也没有聚在一起碾场谈笑,热闹的场景了。当前收麦子,大型联合收割机只要说进地,不到半个小时麦子就收割完毕了。人们把麦子拉到水泥路上晾晒,干起来也快。回忆那些年收割麦子的经历,无不让人感到生活的艰辛。但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如今人们收割麦子不用发愁,轻轻松松的就把麦子收了。
  今非昔比,如今农民种地不用交公粮,还享受国家土地补贴政策,保障种粮农民的合理收益,我们要由衷的感谢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让农民享受了国家的惠民政策,也使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作者简介
  郝玉静,教师,耀州区作协会员,耀州区诗词学会会员。编撰了《我的平凡世界》《我的教师之路》《我的学生时代》《我的父亲》等文集,2008年被中国教育学会新课堂组聘为研究员,《诗颂新中国70华诞》大型诗词评选活动中《祖国啊我的祖国》荣获金奖,自己被授予新时代爱国诗人“荣誉称号”,曾有百余篇论文,诗文发表在公众平台、网刊、杂志、报刊,多篇文章获奖。我坚信,人生路有多长,笔耕就有多远。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