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心灯

2024-06-16 | 来源:本网 作者:吕东奇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2021辛丑年清明刚过,我的父亲吕天录突然心衰永远离开我们了,无疾而终,他没有给自己的儿女子孙增添任何麻烦……
  回忆父亲勤劳诚信、谦和简朴的一生,我常常思绪万千,潸然泪下。
  自励人生“信”为本
  1935年春,父亲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0年春节,年仅15岁的父亲掖下夹着简单的行囊,作为家里的独生子,怀揣着全家人厚厚的期望和梦想,离开贫困的家,只身一个人翻山越水,辗转奔波上百华里,来到富平县美原镇,跟随其舅父在镇子上一家老字号中药铺做学徒。做学徒,也叫熬相公”。“相公”,即宰相、公侯。“宰相起于行伍,将军起于兵士”,意为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头(基层)做起。受其舅父近乎“苛刻”言传身教深刻影响,成就了父亲勤朴自励信义为本的秉性。他常常告诫我们,做人要以诚信仁义为本。在我最早的记忆里,就连家中的碗碟杯子上,都印有一个“信”字。
  1954年,由于工作出色,责任心强,父亲在私营药铺劳动中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被组织抽调到富平县供销社工作。1956年6月,他又被组织抽调到当时渭南地区偏远的蓝田县和西安市长安县搞社会主义路线教育,因工作出色留在了当时蓝田县革委会(政府)办公室负责后勤及伙食管理工作。
  父亲的出息给了年迈的祖父母莫大的欣慰。无奈,年事已高的祖父母已身体多病。父亲是个“大孝子”,面对向上升迁还是回乡照顾祖父母,1970年,父亲毅然选择了调回原籍合阳县,经组织考察安排他负责县革委会(政府)办公室的伙食管理工作,他经常深入灶房和厨师们一起研究在伙食费不足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改善机关灶的水平,他和同志们在一片空地圈了个猪圈,饲养了几头猪,为大家补贴伙食,并利用机关院内边角空地,自己动手开垦种油菜蔬菜,改善伙食,粗细搭配,让大家尽量变着花样吃饱饭。家里孩子多,他和母亲商量,先让奶奶经常跟着他到县城“享清福”,母亲在家管孩子,农闲时做裁缝和料理好家务,被乡民誉为“大孝子”。
  踏平坎坷“勤”当先
  家国情怀两相顾,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1979年后,依照组织安排,父亲主动报名参加当时最为艰苦的省地重点抽黄工程建设,加入了浩浩荡荡、热火朝天的抽黄工程建设大军,到东雷抽黄合阳县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为了便于工作,他借住在黄河滩太里湾的群众家里,和群众心连心同吃同住同劳动。鱼水情深,一心扑在工作上。因长期泡在工地,加之劳累和经常蜗居潮湿的工棚,他患下了严重的下肢风湿关节病,尽管如此,他仍不下火线,人称抽黄工地“飞毛腿”的他,常常跛着脚,跑前跑后,给大家搞好后勤物资及生活保障。还主动捐献工资和参加义务劳动。
  哪里艰苦就到哪里去。其后,他又参加本县开天辟地打通天堑的当时亚洲第一公路高桥——合阳金水沟大桥建设。后来,他又来到当时合阳最艰苦的水利建设工地,义务参加定国水库建设。他每天翻沟越岭骑着自己破旧的加重自行车,驮着家里的铁镐铁掀早早来到工地义务劳动,哪里需要他就跑向哪里,哪里有困难,准找到他,帮忙出主意、想办法。胳膊摔伤了,他简单包扎,轻伤不下火线。被大家誉称腿勤脑勤“两勤”干部,工地“飞毛腿”。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腿疾原因,为便于工作,组织拟调任他为县政府办主任,而他却坚持要为大家多服务,甘愿做他所热爱的后勤工作,后组织任命他为合阳县政府招待所所长(级别差半级)。
  伴随着举国改革开放的东风,1985年,他带领职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进行国有企业改制,创建合阳县黄河宾馆担任党支部书记。在企业改造中,他勇为大家担当负责,自己垫工资,为集体担保,乃止一年无工资福利,因单位锅炉改造欠西安厂家资金,他甚至被当成“债主”在西安遭多日“软禁”。身心受到伤害,但是,为了集体,他无怨无悔。
  长期的两地分居使他顾及不上家庭,家中独留母亲一人撑持,照顾年幼的孩子。谁知1987年清明刚过的一个午夜,我亲爱的母亲由于长期操劳过度,突发脑溢血病,当父亲找人用手扶拖拉机拉到县医院,终因抢救无效,被病魔夺去了年仅46岁的生命,撇下她5个亲爱的孩子和家庭,早早地离开了人世。那年,我刚考上大学,大妹刚参加工作,三个年幼的小妹还正在上学,父亲既当爹又当妈,为我们上学、工作日夜操劳来回奔波,抚养我们一个个成人成家立业……
  倾情桑梓泽后昆
  “桑榆未晚,微霞更红”。1995年秋,父亲从合阳县政府办招待所他一生钟爱的后勤“红管家”岗位上光荣退休,离岗后他人闲心不闲,又一头扑在家乡建设的事业上。
  他倾情桑梓乐助邻,2011年夏,为了更好全身心投入家乡建设,年逾古稀的老父亲又几经辗转亲自把自己的党组织关系转回了老家中王村党支部。回乡后与乡贤一起组织成立“老干部顾问团”,他为村镇建设发展踊跃参政议政出谋划策,为村落发展提思路、搞规划,改造村道排水,整治村容村貌;他关心集体,在村里建小学、幼儿园和敬老院时,积极捐款捐物;对困难乡邻,他慷慨解囊,经常性为困难户捐款捐衣捐物,帮助购置农资,还把家中剩余的建材、木材无私地捐给困难户;他还个人捐资帮助村民修缮族谱,鼓励搞好村落文化传承,积极为村集体的建设和发展奉献余热……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父亲安葬那天,十里八乡的人们都自发前来悼念,他自小资助帮扶过的五保户、贫困户及孤儿孙虎子、小军子等都从内蒙古、江西和西安等地四面八方匆匆赶回来为他送行,九十多岁高龄的老大爷声泪俱下:“兄弟,你咋不等你老哥哩!”村党支部和他退休前所在的政府招待所为他举行了庄严而简朴的追悼告别仪式,送别的人们从老屋的家门口、街道一直排到他的墓地,长达数千米……
  父亲离开我们50多天了,但是父亲的音容笑貌一直留在我们心中。我多么希望父亲您能多召集我们开会,当面聆听他的教诲,感受爱的力量,传承好的家训,家风家教……父亲,儿会接过您的接力棒,开好会,当好人,干好事,听民言,聚民智,为民服务。欣逢建党100周年,村党支部决定为纪念父亲这位一心向党、忠心为民,党龄近60年的老共产党员,特申请授予“光荣在党50年勋章”,这是对父亲英灵最深切的告慰,也是对父亲辛勤一生最高的奖赏……
  父亲您是我们在追梦路上奋发有为,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指路明灯……我们将永远以父为镜,并教育好孩子,在美丽城乡建设如火如荼的新时代,同大家一道共谋共建共管共同缔造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新家园。
  父亲一生的掠影再次浮现在我的脑海:
  少小富平当学徒,蓝田社教励志鸿;
  抽黄工地飞毛腿,金水桥畔建奇功;
  谦和勤朴树家风,抚育子孙真情浓;
  倾情桑梓泽后昆,颐养千年福禄宏。
  父亲的一生历经风雨,平凡而伟大,忠魂永在,风范长存。他的光辉,犹如一盏耀目的心灯,永远都在照亮着我们人生前行的路……
  作者简介:
  先后兼任《中国建设报》《中国环境保护》《西北建设》等报刊工作站站长,在中省市报刊发表作品千余篇,获奖数十次,著写《筑梦》《追梦》系列文集,作品入编《再塑丰碑》《南北文学》《秦东英模》《陇海兰新城市建设》《崛起的辉煌》等文集。荣获全国住建环卫系统优秀工作者,中国市长协会优秀联络员,第十四届全运会火炬手,全省城乡建设管理、人居环境、绿化工作先进个人,陕西好人,文明代言人和标杆人物等荣誉,被录入《文化名人》。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