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原一颗灿烂的明珠——记陕甘豫晋鲁“周文化研究联谊会”会长、宝鸡第十四届人大代表聂宗科

2024-05-23 | 来源:本网 作者:闰土
  五月,是一个美丽如花、繁花似锦的五月,“五一”劳动节来到了,到处莺歌燕舞,到处是一片欢乐的气氛。上午九点,我踏进了位于风情园西门的法门书画院二楼,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拜见了扶风名人一一陕甘豫晋鲁“周文化研究联谊会”会长聂宗科。
  其实我和聂总早就认识,他原办企业,由于爱好文化,特别是喜欢研究周文化,他的企业是:宝鸡圣大文化旅游发展公司,企业也不知不觉地蒙上了一层文化的色彩,以企业打造文化,以企业养文化。第一次认识,是在扶风县召开一次周文化的研究会上,那次我受邀参加,是为宣传报道一下周文化,在那次会议上,经过有关人员的介绍,我才知道了他的身份,在会上他滔滔不绝地对周文化的剖析、讲解,是我默默地对这位大师肃然起敬,不由得打心眼里佩服,为他渊博的知识而感到骄傲,下去后我第一时间就加了他的微信,并备注了电话号码。以后虽然经常见面,但各有其事,见面后随便握个手,打个招呼就匆匆离开。
  记得2021年吧?我去宝鸡市作协开完会,市作协秘书长让我把聂宗科老师的会员证带回去,我答应了,拿回会员证后,我亲自送到他的办公室,那天他有时间,我也不忙,我俩就谈起了文化,更谈起了周文化,他口若悬河地讲述了他2010年去全国各地考查周文化并和各地的搏物馆建立了合作关系。2012年他又去台湾博物馆,回来后就考虑把这些资料整理成书籍。特别是去西北五省的考察,那辛苦程度不言而喻。
 
  聂总又讲了他2016年出版的《福田心耕》这本书,写了西周历史、西周文明史,又写出了人类文化和文明,那天我们谈了很多很多。在这里用“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一点儿也不过分,我大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说实话,我真是听迷了,我也喜爱周文化,也时不时地写些文章,也喜欢看周文化方面的书,更爱听这方面的故事,今天总算遇到知音了。不知不觉近三个小时过去了,聂总一看表十二点多了,又拉我去吃了一碗羊肉泡馍。在饭桌上,我又听到他想出一本有关周文化的书,书名暂定为《周原文明史论》我一听更感到惊呀?这可是专业的书呀,它不同于文学作品。我又一次抬起头来,再次细细打打量着他,他身材修长,肩宽体瘦,仿佛是经过精心雕制的玉人,那魁梧的个头,一双大眼炯炯有神,如果说他再年轻二三十年,那绝对是美女们追求的帅哥、美男子。
  从他的言谈中,我更进一步对他有了了解:聂宗科,号弘福,扶风法门寺艺术馆馆长、扶风县博物馆荣誉顾问、中华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陕甘豫晋鲁“周文化研究交流联谊会”会长,宝鸡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乡土工匠“民间文艺家”。先后出版发行《福田心耕》专著,中国收藏网特聘顾问,夏商周历史文化独立研究学者、榜书作品“福”被世界60多个国家名人收藏。一碗羊肉泡馍整整吃了一个半小时,要不是聂总有事,我们还会交流下去。我关心着聂总,更关心的是他的《周原文明史论》的问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2024年元月份,聂总的书终于出版了,他要在扶风开发行会,听说省市和周边县区的有关周文化的学者和领导光临,还有扶风有关领导参加,只可惜我出了点小事故,右腿摔伤,没有参加这个难能可贵的发行会,至今都感到惋惜。
  后来,聂总送我了一本书,我一看这本书十分厚重,精装硬皮,印刷十分精致,书文图并茂,再一看达30多万字。晚上我拿着这本《周原文明史论》细细品读,真不容易呀?我也相继出版了两本书,真正认识到出书的艰难和不易,更何况这本书是专门研究周文化的专著,就搜集资料没有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是不行的,我再一次对聂总刮目相看,又打心眼里敬佩他的无私奉献精神。聂总对我说道:“我写的是西周《周原文明史论》,写这本书前,我实地考察了陕甘豫鲁晋5省40多个县区,获得了历史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为了更深地解析周人的思想源头,我对周前历史进行了详细地考证。是古人类历史一步一步把我引入历史研究的深水区。十多年来,我放下企业经营,自费考察了国内1000多处景区、查找了上万份资料。”
  翻阅着《周原文明史论》,那文字加图片的书籍,让我爱不释手。我知道有句名言:“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这书更不是拿嘴说出来的。我又一次默默地佩服聂宗科这个人,他在用毕生的精力和心血打造研究周文化。有时他为了查个东西,要翻阅大量的资料,有时过了吃饭时间,他泡一袋方便面充饥,晚上加班到十一二点,这都很正常。我没有睡意,再次翻阅书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序一,这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孔子学院院长、北京汉字研究会会长的李敏生,他真是大名鼎鼎。还有序二,是张天恩,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主任、研究员,西北大学、西藏民族学院兼职教授,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历史考古课题组副组长。还有序三是孔润年,这一个个大伽令人肃然起敬,他们能写序,就知道这本书的厚重和不易。书从第一章的寻根问祖、周族溯源到第十章的周原文明、光耀中华,还有周原文明总论、后记等等。
  如果说了解一个人,不但看他的涵养、素质、更要看他的内心世界以及文化的修养,处人接物、言谈,而聂宗科这个专家,我们扶风人大都称他为聂总,真正是一位为难得的人才,他满腑经论,真正说起周文化来,不讲重复话,那真是三天三夜也讲不完,难怪几个大学和学院都聘请他去讲课。讲一句真实话,《周原文明史论》我看了一大半,就去看他写的后记,我知道一般书的后记很重要,画龙点睛地叙述书的写作过程以及要点、来龙去脉等等,对阅读起很大的积极引导作用。在后记中聂总这样写道:“数十年来,为研究周文化,我默默地沿着周族走过的足迹,一边考察,一边写作,度过了很多个美妙的不眠之夜。在考察遗址、遗迹山川地貌的时候,累了我在车里躺一躺,饿了吃些自带的干粮,喝点矿泉水。考察准确的山川位置,没有路,我就用刀劈开一条路。记得有一次,我上岐山,是下午上的山,由于贪恋山上的景色,天黑找不到下山的路了,没有办法只能住在山上,那是七八月份的天气,山是凉风习习,月亮挂在天边,我嘻笑自己的迷恋做法,但我绝对不后悔,我是认准一条路一直走到黑的人,用农民的话来说:认准一条路,那八头牛都拉不过来。”
  聂总不但这样说,也真正这样做,这些年为周文化事业,为出《福田心耕》《周原文明史论》的书,他跑的路、车烧的油、吃喝拉撒花的钱,连他都记不清了。最后他呆呆望着我一笑,那笑是苦笑,包含着对周文化的挚爱和热情,他又一次满怀深情地说道:“谁叫咱爱好这呢?这都是天注定的,也是周文化这块磁铁吸引了我。用“知迷不误”形容太恰当不过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现在的聂总,头上的衔太多了,人们都认可这些了,周文化太伟大了,用省市专家的话说:“聂宗科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是周文化研究的一颗灿烂光辉的明珠。”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