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的山村——毛主席转战陕北在肖崖村居住纪实
2024-05-17 | 来源:榆林陕北文化研究
作者:李子钊
肖崖——陕北高原一个极为普通的村庄,七十多年前,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转战陕北途中,在这里住过四天四夜,留下了许多革命活动片段和鲜为人知的难忘故事。因此,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载入了共和国史册。
▲位于横山区魏家楼镇肖崖村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恢复战争创伤、实现和平建国,毛泽东亲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并签订了《双十协定》,但墨迹未干,内战爆发,国民党向解放区发动了猖狂进攻。在节节失利的情况下,国民党收缩兵力,由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目标是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边区,而边区的指向则是党中央首府延安。
1947年3月,胡宗南调集23万大军,从西、南、西北三个方向闪击延安。当时,我军西北野战兵团不足3万人,面对敌人十倍于我的严峻局面,毛主席、党中央科学分析形势,作出了诱敌深入、实行“蘑菇”战术、在运动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战略决策,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毛主席转战陕北
转战陕北从1947年3月18日开始到1948年3月23日东渡黄河,共一年零五天时间,转战12个县,行程2000多里,居住过38个村庄,肖崖是其中之一。
肖崖位于蜿蜒向东的大理河北岸的拐渠里,解放前,村里住着十几户人家,多为李姓。村庄由下梁峁、小二峁、桃树峁、黄蒿塔和前峁则五山环抱。村子两旁的方家沟、雷家沟两条溪水流入大理河,整个村庄山环水绕、杨柳罩天、十分隐蔽,从河边大路上行走时,如不留意,很难发现山坳里还有一个村庄。 ▲肖崖村
1947年8月4日夜,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冒雨来到肖崖村,大家的衣服都湿透了。毛主席住在背圪崂院内的李俊成家,周恩来、任弼时住在李俊明家的两孔窑洞,其他窑洞分别由警卫人员和机要人员居住。中央机关灶设在背圪崂坡底下的井沟大院内,其他部队在肖崖周边的崖磘上、周家坬、魏家楼几个村庄布防。毛主席门前有两个卫兵站岗,背圪崂对面的桃树峁安排数名流动哨兵,村里的水井边也有战士护卫。部队进驻地几天前,就有专人来肖崖定居住点,说是要住一个路过的团长,时间很短,家里的一切东西不必搬动。因此,村上的人谁都想不到是毛主席要来。 ▲肖崖毛主席旧居
中央首长居住的背圪崂地处村庄的大山下,背座东南,面向西北,有一线排开的8孔土窑接石口的窑洞。门前有一尺多高的通铺门台,院内有4间马棚,石碾、石磨、猪羊圈、鸡窝、厕所齐全,是名副其实的农村院落。窑洞脑畔的覆盖层高达十多丈,便于防空。背圪崂偏僻、安静、日照时间短,夏天凉爽,先遣勘察人员正是看准了这些方面,才让中央首长住在这个小院内。 ▲从左到右一、二孔为前后窑(室),前室是发报室和工作人员休息室;后室是任弼时、彭德怀的办公室和寝室;第三孔是毛主席的办公室兼寝室;第四孔是周恩来的办公室兼寝室。
转战期间,毛主席化名“李德胜”,其意是离开延安得胜利,周恩来化名“胡必成”,任弼时化名“史林”。转战一开始,部队番号叫“昆仑纵队”,为了保密,后来变为“三支队”,到肖崖时改成“九支队”。 ▲毛主席的办公室兼寝室
八月的陕北,天气燥热,蚊虫叮咬,为了让窑洞通风换气,先遣勘察人员提前将主席窑洞的窗户纸换上了纱布。4天4夜时间里,毛主席总是通宵达旦地工作。他的床铺是一块长条木头板,办公用的是李俊成家的小炕桌,点的是一盏麻油灯。 ▲毛主席住过的窑洞
李俊成的母亲梁锦兰被战士们称为“房东大娘”,有一次她带着女儿仙鹤(上学后起名李仙芝)去主席住的窑洞里取家里用的东西,得知自己住的是李家的窑洞时,主席说“我也姓李,咱们是一家子”,并微微带笑地问起梁锦兰的家庭情况,看到活泼可爱的小女孩,问几岁了?上学没有?梁大娘说11岁了,世事乱,没地方上学。主席抚摸着仙鹤的头,亲切地说:“等打败胡宗南,让小女子念书去。”仙鹤感冒发烧,主席派警卫员送去了药片和饼干等食品。
背圪崂对面有一座小山叫桃树峁,长满了桃树、杏树、枣树、果树,还有一棵上百年的老榆树。主席夜里工作,上午休息,下午就在院子里散步,经常到老榆树下乘凉,有时候停下脚步和跟在身后的警卫员聊天。李俊明的岳父冯建强在延安见过毛主席,当时他正在女婿家做客,看见主席下巴那颗痣后,神秘地告诉梁大娘说,你家住的不是“李团长”,是毛主席。开始谁也不敢声张,后来就悄悄地传开了,村民们知道是毛主席来了,心里充满了幸福和喜悦,都想亲眼见一见人民的救星。同时,大家相互告诫:千万不能对外讲。 ▲毛主席在研究地图
在转战陕北的艰苦岁月里,毛主席不仅带领数百人的贴身部队在陕北千沟万壑与敌人周旋,而且指挥着全国各个战场的人民解放战争。 史料记载,毛主席在肖崖期间给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等军事指挥员发出8封指示电报,现已收录在《毛泽东军事文集》之中,展示了军事统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高超指挥艺术。 毛主席在肖崖虽然时间很短,但留下了一件件、一桩桩军民鱼水情深的佳话。有一次,主席见到背圪崂的李秀春,和蔼地问:光景好不好?粮食够不够吃?部队欺负老百姓不?踩不踩地里的庄稼?李秀春一一作了回答,主席满意地点点头。
中央率领的“九支队”来到肖崖时,因刚下过大雨,洪水卷着泥沙把村里唯一的水井灌得无法饮用。部队领导就组织手枪连战士们挖出淤泥,排尽浊水,使村民们及时饮用上清澈甘甜的井水。为了不忘子弟兵的恩情,解放后,村上专门用砖石水泥将旧水井修缮一新,并在水井上方嵌刻了“爱民井”三个红漆大字,以志纪念。
驻扎在井沟、上庄两个农家小院的战士们,每天都给老乡家挑水,有时还下地干活,见到倒覆的庄稼苗还扶起来培好土。李怀春的婆姨李旺莲家境贫寒,到了八月还换不了单衣,穿着厚衣裳,加之天气炎热,患了眼病。部队知道后,专门送去了一件单衣和眼药水,她逢人便说,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队伍。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人。为了表达老百姓对子弟兵的感激之情,村上的妇女为战士们晾晒过湿透的背包、衣服,缝补过鞋袜衣裤。梁大娘几次给主席送去自己酿造的干酱、米醋,还有新鲜的玉米棒,都被婉言谢绝了。
在肖崖的几天时间里,毛主席在梁大娘家的小炕桌上,天天通宵办公,微弱的灯光总是亮到天明。为了不影响主席夜间工作,背圪崂的住户把自己家的牲畜和家禽赶到别处喂养。几十年后,健在的老人们每当回忆起此情此景,总是感慨万千,激动不已。“肖崖山上的果木呀根连着根,毛主席和咱肖崖人啊就像那鱼水一样亲”,从此,这首“信天游”流传至今。 8月8日接近中午时分,据情报人员报告,距离肖崖不到15公里的敌整编29军刘戡的队伍从石湾镇出发了。主席说:“敌人走,我们也走。”尽管走得很急,但主席还是不忘住过4天的“房东”。当他走出门,看见自己窑洞窗户上还钉着纱布,立即交代工作人员放下16张窗户纸,并一再叮咛要及时把窗户糊好。当时下着大雨,山村小路湿滑,背圪崂坡坬路陡,人马无法行走,毛主席等绕道弯弯院李德英家门前稍微平坦的小路出发了,主席的小青马在前,主席紧跟其后,村里人跟在部队后面送别。
这一天正是当年的立秋季节。也就是这一天,蒋介石为在延安占领了一座空城的胡宗南打气撑腰,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老对手毛泽东就在100多公里以外的大理河川道的行进途中,刘勘更未料到,追寻已久的人民解放军近在咫尺。部队走到周家坬滩时,雨越下越大,毛主席在前路泥泞、后有追兵的情况下,镇定自若,指挥队伍进入路边的古庙,在院内一棵老槐树下暂避风雨,待雨渐小时,所有人马在大树下绕行三圈后又踏上了转战的新征程。
部队离开后的一个多小时,一名解放军战士又返回肖崖村找到梁大娘家,抱歉地说:“房东大娘,两天前,我借了您家一盒火柴,因为部队走得急,没来得及还,实在对不起。”说着拿出一盒新火柴,双手递送时说:“请您收下,这是我们军队的纪律。”梁大娘愣了片刻,一时记不起来,还没来得及推让,只见那个小战士行了一个军礼,转身出门去追赶大部队,消失在茫茫的雨雾之中。
毛主席走后不久,国民党战机对肖崖村进行了空袭,第一次投下两枚炸弹,把村民的窗户纸都震裂了,有幸的是没有人员伤亡。第二次是梁锦兰和儿媳吴淑珍在树圪垯山地里收割黑豆,一架飞机向下俯冲时扫射了一阵子弹,留下满地的弹壳。还有一次,一架敌机在肖崖低空盘旋几圈后飞走了,可能是侦察行动。肖崖虽然不是明火直杖的战场,但笼罩在战争的环境之中,肖崖百姓看到了战火和硝烟,经受了生死的考验。 国民党军队进攻延安的目的,就是妄图凭借强大的兵力和先进的武器,摧毁中共首脑机关,将中央领导就地歼灭,如若不成,则赶过黄河,寻机歼之。毛泽东针锋相对,坚定地表示:打不败胡宗南,绝不过黄河。7月29日,毛泽东在靖边县小河村给刘、邓、陈、谢的电报中讲到“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部队曾几次陷入危险境地,幸运的是在毛主席的指挥下都化险为夷。尽管美国为蒋介石援助了当时最先进的测向仪侦察我军的去向,但始终没有找到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行踪,其中的原因正如毛主席指出的那样: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陕北战场能取得完全胜利,充分证实了一个真理:兵民是胜利之本。肖崖人民支援正义战争,拥护共产党,热爱毛主席,护佑解放军,不露天机,守口如瓶,为中央机关和中央领导的安全休整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肖崖人引以为荣,引以为豪。
转战陕北的伟大壮举,是人民战争的华丽篇章,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战三捷”后,稳定了陕北战局,而沙家店战役后则为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奠定了坚实基础。毛主席撤离延安前曾预言:蒋介石进攻延安,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少则一年,多则两年,我们还要回来的。1948年4月22日,解放军收复延安,党中央曾经的所在地又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为了记载毛主席在肖崖的革命活动,传承战争年代的光荣传统,弘扬转战陕北的辉煌历史,1970年开始筹建“毛主席旧居纪念馆”,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健在的“房东大娘”梁锦兰被邀请参加横山县举行的追悼大会。肖崖人聚集在毛主席旧居前深切悼念、寄托哀思。1977年,在村党支部的组织下,生产大队的党团员在桃树峁栽下了一颗颗松树苗,县上在毛主席当年纳凉的老榆树原址盖了一座凉亭。2000年以后,县政府拨款铺设了从大路村口到旧居前的水泥路,扩建了活动广场,修起了围墙,恢复了旧址原貌,重新布展。 2020年,“肖崖毛泽东旧居”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立碑对外公布。 荣耀的肖崖成为横山革命历史的重要组织部分,40多年来,外地游客、机关干部、在校学生、人民群众和解放军战士络绎不绝地前来瞻仰参观,革命传统、爱国主义以及各种主题教育、入党宣誓活动都在此进行。 近年来,肖崖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面实现“小康”。铁路穿村而过,高速、国道沿大理河两岸通行。为了规划、保护好这个革命纪念地,举村搬迁,新村楼房鳞次栉比,群众衣食住行无忧,精神生活充实,文化活动丰富。 1948年3月23日,毛主席渡过黄河后站在岸边,回望着生活战斗了13年的地方,深情地感叹道:“陕北是个好地方!”。具有红色基因的肖崖人将继续发扬战争年代的革命精神,不忘初心,世代奋斗,把这个光荣的村庄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作者系陕西省城乡规划协会会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恢复战争创伤、实现和平建国,毛泽东亲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并签订了《双十协定》,但墨迹未干,内战爆发,国民党向解放区发动了猖狂进攻。在节节失利的情况下,国民党收缩兵力,由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目标是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边区,而边区的指向则是党中央首府延安。
1947年3月,胡宗南调集23万大军,从西、南、西北三个方向闪击延安。当时,我军西北野战兵团不足3万人,面对敌人十倍于我的严峻局面,毛主席、党中央科学分析形势,作出了诱敌深入、实行“蘑菇”战术、在运动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战略决策,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毛主席转战陕北
转战陕北从1947年3月18日开始到1948年3月23日东渡黄河,共一年零五天时间,转战12个县,行程2000多里,居住过38个村庄,肖崖是其中之一。
肖崖位于蜿蜒向东的大理河北岸的拐渠里,解放前,村里住着十几户人家,多为李姓。村庄由下梁峁、小二峁、桃树峁、黄蒿塔和前峁则五山环抱。村子两旁的方家沟、雷家沟两条溪水流入大理河,整个村庄山环水绕、杨柳罩天、十分隐蔽,从河边大路上行走时,如不留意,很难发现山坳里还有一个村庄。 ▲肖崖村
1947年8月4日夜,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冒雨来到肖崖村,大家的衣服都湿透了。毛主席住在背圪崂院内的李俊成家,周恩来、任弼时住在李俊明家的两孔窑洞,其他窑洞分别由警卫人员和机要人员居住。中央机关灶设在背圪崂坡底下的井沟大院内,其他部队在肖崖周边的崖磘上、周家坬、魏家楼几个村庄布防。毛主席门前有两个卫兵站岗,背圪崂对面的桃树峁安排数名流动哨兵,村里的水井边也有战士护卫。部队进驻地几天前,就有专人来肖崖定居住点,说是要住一个路过的团长,时间很短,家里的一切东西不必搬动。因此,村上的人谁都想不到是毛主席要来。 ▲肖崖毛主席旧居
中央首长居住的背圪崂地处村庄的大山下,背座东南,面向西北,有一线排开的8孔土窑接石口的窑洞。门前有一尺多高的通铺门台,院内有4间马棚,石碾、石磨、猪羊圈、鸡窝、厕所齐全,是名副其实的农村院落。窑洞脑畔的覆盖层高达十多丈,便于防空。背圪崂偏僻、安静、日照时间短,夏天凉爽,先遣勘察人员正是看准了这些方面,才让中央首长住在这个小院内。 ▲从左到右一、二孔为前后窑(室),前室是发报室和工作人员休息室;后室是任弼时、彭德怀的办公室和寝室;第三孔是毛主席的办公室兼寝室;第四孔是周恩来的办公室兼寝室。
转战期间,毛主席化名“李德胜”,其意是离开延安得胜利,周恩来化名“胡必成”,任弼时化名“史林”。转战一开始,部队番号叫“昆仑纵队”,为了保密,后来变为“三支队”,到肖崖时改成“九支队”。 ▲毛主席的办公室兼寝室
八月的陕北,天气燥热,蚊虫叮咬,为了让窑洞通风换气,先遣勘察人员提前将主席窑洞的窗户纸换上了纱布。4天4夜时间里,毛主席总是通宵达旦地工作。他的床铺是一块长条木头板,办公用的是李俊成家的小炕桌,点的是一盏麻油灯。 ▲毛主席住过的窑洞
李俊成的母亲梁锦兰被战士们称为“房东大娘”,有一次她带着女儿仙鹤(上学后起名李仙芝)去主席住的窑洞里取家里用的东西,得知自己住的是李家的窑洞时,主席说“我也姓李,咱们是一家子”,并微微带笑地问起梁锦兰的家庭情况,看到活泼可爱的小女孩,问几岁了?上学没有?梁大娘说11岁了,世事乱,没地方上学。主席抚摸着仙鹤的头,亲切地说:“等打败胡宗南,让小女子念书去。”仙鹤感冒发烧,主席派警卫员送去了药片和饼干等食品。
背圪崂对面有一座小山叫桃树峁,长满了桃树、杏树、枣树、果树,还有一棵上百年的老榆树。主席夜里工作,上午休息,下午就在院子里散步,经常到老榆树下乘凉,有时候停下脚步和跟在身后的警卫员聊天。李俊明的岳父冯建强在延安见过毛主席,当时他正在女婿家做客,看见主席下巴那颗痣后,神秘地告诉梁大娘说,你家住的不是“李团长”,是毛主席。开始谁也不敢声张,后来就悄悄地传开了,村民们知道是毛主席来了,心里充满了幸福和喜悦,都想亲眼见一见人民的救星。同时,大家相互告诫:千万不能对外讲。 ▲毛主席在研究地图
在转战陕北的艰苦岁月里,毛主席不仅带领数百人的贴身部队在陕北千沟万壑与敌人周旋,而且指挥着全国各个战场的人民解放战争。 史料记载,毛主席在肖崖期间给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等军事指挥员发出8封指示电报,现已收录在《毛泽东军事文集》之中,展示了军事统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高超指挥艺术。 毛主席在肖崖虽然时间很短,但留下了一件件、一桩桩军民鱼水情深的佳话。有一次,主席见到背圪崂的李秀春,和蔼地问:光景好不好?粮食够不够吃?部队欺负老百姓不?踩不踩地里的庄稼?李秀春一一作了回答,主席满意地点点头。
中央率领的“九支队”来到肖崖时,因刚下过大雨,洪水卷着泥沙把村里唯一的水井灌得无法饮用。部队领导就组织手枪连战士们挖出淤泥,排尽浊水,使村民们及时饮用上清澈甘甜的井水。为了不忘子弟兵的恩情,解放后,村上专门用砖石水泥将旧水井修缮一新,并在水井上方嵌刻了“爱民井”三个红漆大字,以志纪念。
驻扎在井沟、上庄两个农家小院的战士们,每天都给老乡家挑水,有时还下地干活,见到倒覆的庄稼苗还扶起来培好土。李怀春的婆姨李旺莲家境贫寒,到了八月还换不了单衣,穿着厚衣裳,加之天气炎热,患了眼病。部队知道后,专门送去了一件单衣和眼药水,她逢人便说,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队伍。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人。为了表达老百姓对子弟兵的感激之情,村上的妇女为战士们晾晒过湿透的背包、衣服,缝补过鞋袜衣裤。梁大娘几次给主席送去自己酿造的干酱、米醋,还有新鲜的玉米棒,都被婉言谢绝了。
在肖崖的几天时间里,毛主席在梁大娘家的小炕桌上,天天通宵办公,微弱的灯光总是亮到天明。为了不影响主席夜间工作,背圪崂的住户把自己家的牲畜和家禽赶到别处喂养。几十年后,健在的老人们每当回忆起此情此景,总是感慨万千,激动不已。“肖崖山上的果木呀根连着根,毛主席和咱肖崖人啊就像那鱼水一样亲”,从此,这首“信天游”流传至今。 8月8日接近中午时分,据情报人员报告,距离肖崖不到15公里的敌整编29军刘戡的队伍从石湾镇出发了。主席说:“敌人走,我们也走。”尽管走得很急,但主席还是不忘住过4天的“房东”。当他走出门,看见自己窑洞窗户上还钉着纱布,立即交代工作人员放下16张窗户纸,并一再叮咛要及时把窗户糊好。当时下着大雨,山村小路湿滑,背圪崂坡坬路陡,人马无法行走,毛主席等绕道弯弯院李德英家门前稍微平坦的小路出发了,主席的小青马在前,主席紧跟其后,村里人跟在部队后面送别。
这一天正是当年的立秋季节。也就是这一天,蒋介石为在延安占领了一座空城的胡宗南打气撑腰,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老对手毛泽东就在100多公里以外的大理河川道的行进途中,刘勘更未料到,追寻已久的人民解放军近在咫尺。部队走到周家坬滩时,雨越下越大,毛主席在前路泥泞、后有追兵的情况下,镇定自若,指挥队伍进入路边的古庙,在院内一棵老槐树下暂避风雨,待雨渐小时,所有人马在大树下绕行三圈后又踏上了转战的新征程。
部队离开后的一个多小时,一名解放军战士又返回肖崖村找到梁大娘家,抱歉地说:“房东大娘,两天前,我借了您家一盒火柴,因为部队走得急,没来得及还,实在对不起。”说着拿出一盒新火柴,双手递送时说:“请您收下,这是我们军队的纪律。”梁大娘愣了片刻,一时记不起来,还没来得及推让,只见那个小战士行了一个军礼,转身出门去追赶大部队,消失在茫茫的雨雾之中。
毛主席走后不久,国民党战机对肖崖村进行了空袭,第一次投下两枚炸弹,把村民的窗户纸都震裂了,有幸的是没有人员伤亡。第二次是梁锦兰和儿媳吴淑珍在树圪垯山地里收割黑豆,一架飞机向下俯冲时扫射了一阵子弹,留下满地的弹壳。还有一次,一架敌机在肖崖低空盘旋几圈后飞走了,可能是侦察行动。肖崖虽然不是明火直杖的战场,但笼罩在战争的环境之中,肖崖百姓看到了战火和硝烟,经受了生死的考验。 国民党军队进攻延安的目的,就是妄图凭借强大的兵力和先进的武器,摧毁中共首脑机关,将中央领导就地歼灭,如若不成,则赶过黄河,寻机歼之。毛泽东针锋相对,坚定地表示:打不败胡宗南,绝不过黄河。7月29日,毛泽东在靖边县小河村给刘、邓、陈、谢的电报中讲到“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部队曾几次陷入危险境地,幸运的是在毛主席的指挥下都化险为夷。尽管美国为蒋介石援助了当时最先进的测向仪侦察我军的去向,但始终没有找到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行踪,其中的原因正如毛主席指出的那样: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陕北战场能取得完全胜利,充分证实了一个真理:兵民是胜利之本。肖崖人民支援正义战争,拥护共产党,热爱毛主席,护佑解放军,不露天机,守口如瓶,为中央机关和中央领导的安全休整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肖崖人引以为荣,引以为豪。
转战陕北的伟大壮举,是人民战争的华丽篇章,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战三捷”后,稳定了陕北战局,而沙家店战役后则为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奠定了坚实基础。毛主席撤离延安前曾预言:蒋介石进攻延安,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少则一年,多则两年,我们还要回来的。1948年4月22日,解放军收复延安,党中央曾经的所在地又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为了记载毛主席在肖崖的革命活动,传承战争年代的光荣传统,弘扬转战陕北的辉煌历史,1970年开始筹建“毛主席旧居纪念馆”,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健在的“房东大娘”梁锦兰被邀请参加横山县举行的追悼大会。肖崖人聚集在毛主席旧居前深切悼念、寄托哀思。1977年,在村党支部的组织下,生产大队的党团员在桃树峁栽下了一颗颗松树苗,县上在毛主席当年纳凉的老榆树原址盖了一座凉亭。2000年以后,县政府拨款铺设了从大路村口到旧居前的水泥路,扩建了活动广场,修起了围墙,恢复了旧址原貌,重新布展。 2020年,“肖崖毛泽东旧居”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立碑对外公布。 荣耀的肖崖成为横山革命历史的重要组织部分,40多年来,外地游客、机关干部、在校学生、人民群众和解放军战士络绎不绝地前来瞻仰参观,革命传统、爱国主义以及各种主题教育、入党宣誓活动都在此进行。 近年来,肖崖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面实现“小康”。铁路穿村而过,高速、国道沿大理河两岸通行。为了规划、保护好这个革命纪念地,举村搬迁,新村楼房鳞次栉比,群众衣食住行无忧,精神生活充实,文化活动丰富。 1948年3月23日,毛主席渡过黄河后站在岸边,回望着生活战斗了13年的地方,深情地感叹道:“陕北是个好地方!”。具有红色基因的肖崖人将继续发扬战争年代的革命精神,不忘初心,世代奋斗,把这个光荣的村庄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作者系陕西省城乡规划协会会长)
责任编辑: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