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正科级公务员到民间草根作家——浅议刘桂宪长篇小说《炉火时代》

2024-05-16 | 来源:本网 作者:龚建华
  癸卯年8月,收到好友刘桂宪68万余字长篇小说《炉火时代》,心中甚是兴奋。这是一部反映陕南乡村年轻一代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矢志不渝改变家乡落后面貌,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一部长篇巨着。全书以家乡旬阳在上世纪80年进入新时期后的发展变化为背景,把陕南农村新的现实生活内容和新时期的时代特征以及人民群众精神风貌描述的淋漓尽致。在旬阳小说界,如何写好社会变革时期的乡村生活,如何处理好文学与时代的关系,已成为旬阳作家亟需思考的问题。而作者在创作《炉火时代》时,把好了这个关。
  认识作者源于旬阳市文联召开的一次小说作品研讨会,他本人在会上向众多文友讲述了自己创作长篇小说《炉火时代》的心路历程。作者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2岁丧母9岁丧父,是爷爷把他一手拉扯大,自幼边打零工边上学,吃尽了苦头。也有当地群众说他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高中毕业后,由于乡亲们的信赖,作者先后担任过生产队政治队长,小队会计,大队民兵连长,民办教师,1976年入党后担任大队党支部副书记,自此干起了为人民服务的差事。1977年参加了一期路线教育工作后,先后担任过公社青年干部、团委书记。1979年由半脱产转为国家正式干部,先后担任乡党委文书、管委会副主任、主任,乡党委书记、区委委员、副区长、区长、区委书记等职。1997年安康地委党校毕业后,先后担任旬阳县医院党支部书记、党委书记、旬阳县粮食局局长等职。
  其时,作者在2015年退休前,就有了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写一部小说的想法。2013起作者便动笔,一边思考一边写,一发不可收拾。在岗工作之余和退休后更是熬更守夜加班写,完稿后的小说手稿摞起来有几尺高,因为是伏案俯首而写,写得作者有了颈椎顽疾至今未痊愈,但他带病写作毫不气馁。他说自己写的小说素材,来源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写的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事,都是有生活原型的人和事,同时也有自己工作、生活中的影子。他说写这部小说,一是对自己的人生之旅做个总结,二是圆自己一个作家梦,开启自己退休第二人生。
  在当今的旬阳,用小说反映百姓生活是文学创作的主流之一,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把故事讲好。只要你能把好故事写成好小说,你就能获得文学界的高度评价。讲述一个有趣、耐读的故事,已经成为旬阳现在许多小说写作热爱者潜在的创作愿望,作者也不例外。虽然说小说可读性不是评价小说艺术价值高低的一个决定性标准,但小说没有可读性,终归不是一件很好的事。《炉火时代》作者是很会讲故事的高手,他的长篇小说《炉火时代》,有旬阳籍作家吴建华为《炉火时代》写的序言为证,就能证实《炉火时代》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这里不再赘叙。
  通过阅读,我认为《炉火时代》,是作者用浓郁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创作的反映新时代乡村变革的力作。小说内容贴近现实,蕴意深厚,人物鲜活,结构新颖,叙事从容,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炉火时代》中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的思想内涵、个性化的语言风格、人物的性格刻画和心理描写,所发生事件的描述方式等几方面来看,在旬阳公开出版的几部乡土小说中,尤其是在新时期旬阳乡土题材小说创作中,《炉火时代》另辟蹊跷,独树一帜,有新突破。实为一部乡土气息浓郁,乡村色彩斑斓的好小说。
  《炉火时代》里的故事,发生在秦岭以南的河源县双岭乡石家沟村,这个村共有5个村民组,300多户人家,1300多人口,600多个劳力。小说按照故事情节发展,先后出现在读者眼前的人物有81人,其中很有故事,且故事很多的主要人物有30余人。这篇小说以陕南十万大山为背景,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末为聚焦,以改变石家沟村闭塞、守旧、贫穷、落后面貌为使命,酣畅淋漓地再现了地再现了一位忘我的村干部,带领一群有志气的青年、一层贫乏劳累交加的群众,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与命运抗争。他们从通水、通电、通路开始,在释放人的能量和价值中崛起,在改变深山老林贫困面貌的同时,改变了自己,也彰显了自己,充实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成为炉火时代的一个印迹。作者文笔细腻,场景宏大,视野宽阔,所描写的人物都是追梦人,这些人物个性特点鲜明,故事引人入胜,是一部回过头来看时代、思考人生而大有新意与深意的长篇力作。
  《炉火时代》关注乡村蜕变,不仅讲述着陕南乡村的治理故事,还着重描写了陕南乡村年轻一代新群体的成长史和创业史。作者以新的视觉,以叙述的方式让读者通过阅读介入陕南乡村生活,采用个体叙事和宏大叙事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表现着社会变革时期陕南乡村的生产方式、人情风物、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时代变迁,还将个体的生命经历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深度相连起来,展现出新时代陕南农村社会丰富的生活景象和人文景观。
  《炉火时代》的中心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一部长篇小说若是没有塑造出几个生动鲜活、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那么它的艺术价值便会大打折扣。《炉火时代》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全部来自作者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个个形象鲜明,具体、生动、独特,我阅读后就感觉这些人物仿佛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是我们的领导或同事,要么就是我们身边的熟人或邻居。作者在书写笔下的人物时,并没有把他(她)们简单化、脸谱化,而是写出了他(她)们性格侧面的丰富性。在这些人物中,他(她)们集乐观、聪明、善良、宽容、顽强集于一身。他(她)们各自的性格,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世俗性与反世俗性的矛盾,拓展和延续了他(她)们生命的张力。由此,更显得这些人物形象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独具魅力。
  《炉火时代》的乡土味道就像一道美餐,对读者很有诱惑力,是一部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怀乡情调的、受读者喜爱的长篇小说。作者带着对故乡和工作过的地方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泥土的气息,跃然写在纸上,写出了家乡的风土人情和家乡的过去和现在,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作者在家乡旬阳这块地域里找到了自己最熟悉的创作题材,找到了艺术个性之源,找到了文化之根。
  《炉火时代》描写的每一个故事,大都是人物性格生动、乡土画面鲜明、山村风景传神的。作者在表现旬阳地方特色的同时,写出了自己所要表现的小说艺术特色,作者在重新认识故乡的同时,重新认识了自己。作者在创作中不仅追求“真”,而且追求“深”。企图在对乡情乡音的精细描绘中展示真诚的乡思乡愁,进而在乡思心绪状态下展示自己乡愁的情愫中,披露出自己对故乡命运的思考。
  《炉火时代》是作者把自己参加工作后至退休前所经历的人和事高度浓缩后的放大版,但它不是简单的放大,而是有新的突破。小说里所写的内容契合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时代主题,所揭示的农村新旧观念的碰撞与扬弃具有一定典型性。因此,可以说,《炉火时代》是时代性与典型性的完美结合。
  《炉火时代》全书共有63章,在写作手法上,作者采用了电影蒙太奇的手法进行创作。人物、事件描写的很有跨越性、穿越性以及连续性,且环环相扣。时代感很强,画面感很诱人,当读者阅读时,眼里看到的是文字,脑海里呈现的却是电影或者电视剧画面。可以说,《炉火时代》是可以拍摄成一部电影、一部电视连续剧的好脚本。
  《炉火时代》动笔时,作者还在岗工作,付梓时作者已退休。经过7年磨砺,《炉火时代》得到省、市有关专家和学者,以及出版单位、宣传、文联等部门的高度重视支持指导,被列为2020年度陕西省委宣传部重点文艺创作资助项目得到扶持。使《炉火时代》于2021年春与读者见面,作者因此实现了从正科级公务员到民间草根作家身份的悄然蜕变。在此,为作者点赞!
  要说不足,作者认为自己在写作中,把《炉火时代》里的主要人物形象没有塑造好,对他(她)们真正的人生目的,和对理想、事业的追求,表达的不够完美。我感觉,作者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有些不够丰盈,有欠缺,但这些不足,丝毫不影响《炉火时代》是一部读者非常喜欢的长篇小说。
  完稿于2024年4月9日至29日
  作者简介:龚建华,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作家库认证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写作中心创作员,中国散文网注册会员,政协安康市、旬阳市文史研究员,安康市作家协会会员,安康市诗词学会会员,安康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安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1976年至今发表文学、新闻作品400余万字。个人文集《唱着歌儿行走》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有43件文学作品在中省市县征文活动中获奖。并被收录于国内各类书籍、报刊、杂志、网站。个人艺术简介入编《当代中国文艺家大辞典》、《安康市艺术人才艺术档案》。
  代表作有:《七月十八日的记忆》、《金寨 一个有着美丽传说的好地方》、《真的 我好想你》荣耀入编中国散文学会《当代写作》,《醉走铜钱关》荣获第十届“中华颂”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我在北戴河看日出》荣获“东方美”全国诗联书画大赛一等奖;《我那难忘的当兵梦》荣获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二等奖;《2012十二生肖楹联》光荣入编《中华十二生肖楹联大典》;诗作《旬阳风景区水泉坪遐思》发表于《散文选刊·下半月》,散文《神河情缘》、《有家的感觉真好》入编陕西秦文化资源·文化艺术频道。《有家的感觉真好》荣获陕西省委统战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大赛优秀奖;小品《找梅花》荣登陕西省烟草系统文艺舞台展演;个人艺术简介入编《当代中国文艺家大词典》、《安康市艺术人才艺术档案》。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