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庄飞虹

2024-05-13 | 来源:本网 作者:张笃龙

  顺G108国道向北出韩城城区不远,路东侧高大的路牌上赫然写着郭庄村。一眼望过去,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与传统村落一点也联系不起来。

  郭庄砦村,隶属韩城市西庄镇辖区,位于飞虹原北,汶水河畔,北邻高崖,西接G108国道。郭庄砦村以解、陈、薛三姓为主,保存有三百年前的古城墙,砦子城墙西高东低,村砦像一条船在水中飘荡,故名为“在河之舟”。城墙内有传统建筑群落,其中有著名的庙宇建筑三圣庙、石牌坊、城墙北石洞,有保存完好的民居、祠堂,所有建筑精雕细琢,古香古色,远看碧瓦朱檐,五脊六兽,雕梁画栋,栩栩如生。2016年郭庄村入选为全国第四批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单位、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我们下了G108国道,车子端直开进了郭庄街道。同行一阵惊呼:“彩云,彩云!”透过前车窗仰望,街道前方上空,彩云浮动,绚丽异常。我们见过很多彩云,朝霞,晚霞,彩虹,火烧云,但这里的彩云奇特,它介乎于彩云和彩虹之间,有云的形状,有虹的多彩,这就是所谓的“郭庄飞虹”了。当然这是黄河水汽上升、阳光照射、祥云飞动共同作用的自然现象,只是在郭庄这里表现得尤为显著,故有“飞虹之源”的称誉。但于我们,能一览郭庄飞虹的美丽绚烂是我们莫大的幸运。我们下了车,沿街道慢行,仔细观察。街道两旁布满花坛,水泥路面平整干净,两旁道沿整齐划一,沿街墙面粉刷一新,墙头屋檐全是仿古建筑样式,整体观察,似有传统村落影子,但大多都已是砖混结构的平房了,街面仅存的原有砖木结构老住宅也是表面进行了改观,看起来整洁漂亮了,却失去了传统村落文化的古朴雅致风貌。

  来到一座古建筑前,民工们正在忙碌着,修缮翻新,这可能就是三圣庙建筑群了。能看出破败不堪的原状,暂时没有开放,也看不出什么奇特之处。再往里走,街道两旁粉刷一新的墙壁上布置了大量彩色壁画,细看都是传统文化中反映儒家思想的三字经的图解:教之道,贵以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我们一直来到村口,孤立的城门楼子吸引了我。朝着村巷方向,二层上似一个戏楼,雕梁画栋,有点意思,有砖砌楼梯直通二楼。城门洞里悠闲地坐着两位老人,我上前搭讪,和老人聊了起来。其中一位年龄较大的老人姓薛,名志文,很健谈。问高寿也说不清,只说属鼠。老人们说,抗日战争时期黄河抗战,村子住满了抗日战士,国民党的、共产党的,河对岸也驻扎着日本鬼子,沿黄河岸布设了大量碉堡,夜里探照灯扫射过来,他们小孩在城楼上看,说是日本鬼子的手电筒亮得很。薛老对河对岸的山西人很有看法,由于出了很多汉奸,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先被进行了清算。我出城门洞东望,一片杂树林挡住了视线,老人说前面就是黄河。本来我还想下去看看黄河,感受一下当年抗日战士与日军隔河对峙的情景,时间关系没有下去。再观察城门洞前,是一块空地,想象着当年的抗日烽火,抗日战士在此操练,穿过城门洞奔向岸边碉堡,誓死坚守阵地,到底没让日本鬼子渡过黄河。在慨叹滔滔黄河让日军望而生畏的同时,更加敬畏我们的抗日战士誓死保卫黄河、保卫家园、保卫祖国的无畏气概,是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第二道滔滔黄河,筑起了中华民族的钢铁长城。飞虹还辉映在郭庄上空,在城门楼前的空中显得如此夺目,原来不也是无数先烈们血染的风采吗?我深深地、深深地再看了飞虹一眼!

  城门楼子上砖刻匾额“东来紫气”虽然很普通,但在这里却有了特别的联想,正是这黄河母亲的祥和瑞气和宽阔胸怀,滋润养育着亿万中华儿女和五千年华夏文明。我拾级走上城门二楼,三面封闭,从向西敞开的阁楼里望,靠东墙面整幅壁画,画面极具张力,一条巨龙翻江倒海,昂首呼啸而来,张牙舞爪,霸气天下,立体感强烈,似有镇守黄河之势。两旁侧墙上的壁画却是两块画面叠加,湮没不清,一侧好似一边是猴子摘桃,一边是一个樵夫担着一担木柴走过门前;另一侧一边是松鹰图,一边是一人高举斧子向着迎面飞来的一条蛇砍去的情形。暂时不知道出自何典故,我才疏学浅,寡闻少见,需请教方家释疑。阁楼外有一圈狭窄的甬道,站在甬道上遥望东方,尽管看不到奔腾汹涌的黄河之水,但欣赏飞虹映空,我们仿佛已经感受到了黄河如巨龙腾飞,傲视一切的气魄。

  从城门楼子下来,再折回街道,太阳正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新农村建设整修街道,两旁花团锦簇,景观树成为主流,但缺少大树遮荫,再也看不到过去大家围在树荫下三五成群纳凉神侃、打情骂俏的和谐气氛。也可能是因为现在农村青壮劳力大多外出打工,村里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可当天是周日,也不见一个学生出入和小孩玩耍的情形。古老的村庄焕发新颜的同时,却少了生机活力,更缺少了绿树成荫、炊烟袅袅的景象。

  来到一家门道坐下来歇息,与一位留守老人聊起来。郭庄没有郭姓人家。相传当年中唐大将军郭子仪驻军此地,为当地修桥铺路,方便群众,村民纪念郭子仪取名郭庄桥,郭庄砦由此得名。

  我们来去匆匆,没有时间深入其他街巷,没能好好领略这里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村落文化的遗存,更没能体会“在河之舟”的魅力,仅仅从这一条已经整修粉刷一新的街道,隐约感受到昔日的文化氛围。让我们深感快慰的是,我们欣赏到了郭庄飞虹的奇观,也算不枉此行。稍事休息,我们匆匆告辞,赶往下一个考察点。

  张笃龙名片

  张笃龙,西安高陵人,1966 年9月出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西安市高陵区财政局干部。爱好写作,闲余操文弄墨,吟诗作词,散文、诗歌收录《高陵文丛—雪落无痕》《高陵文丛—落雨有声》《为了共和国母亲》《叶浓履痕》《“我为高陵做贡献”大型文化艺术活动征文优秀作品集》等文集,多篇散文诗歌刊登在《中国自然资源报》《陕西日报》《西安日报》《西安晚报》《榆林日报》《文化艺术报》等报刊杂志。现为陕西省诗词学会、陕西省楹联学会会员、省民间艺术收藏协会会员、西安市高陵区作协常务理事。

责任编辑:李欢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