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养父

2024-05-10 | 来源:青青水竹 作者:李昌虎
  那是一九九二年的寒冬,我上高中,寒假去找父亲,来到他打工的地方——陕西韩城。此时的黄土高原已经冻成了冰窖,北风呼啸,如刀割一般痛。见到父亲时,他刚从庄稼地回到住处。腿上缠着裹脚,全身沾满黄土,身着一件破旧不堪的棉袄,腰间扎着一条草绳,肩膀上还有一个拳头大的洞,棉絮在寒风中不停的晃动,脚上穿的胶鞋和黄土一样的颜色。
  看到父亲消瘦的模样,眼泪瞬间模糊了我的双眼,内心五味杂陈。见到我,父亲立即放下手中锄头,快速走到我跟前,用那沾满黄土的双手抚摸着我的脸,那双长满老茧的手刺得我脸生痛。
  他俯下身子,嘴巴几乎贴到我的耳朵上,轻声地说:“本来说好去桑树坪煤矿,不识字,人家不要,没有办法,只好在农村给人家做农活挣钱,不要回去给你妈乱说啊。”接着他目光坚毅地看着我,说:“儿子,你的任务就是好好读书,要把书读成!”
  父亲的声音很低,低到我无法听到,但在我听来,又如雷贯耳,非常震撼。没错,是他温暖的气流声传到我的耳旁,他的舐犊之情直抵我的心脏。
  那一夜,我们父子睡在一起,那是我记事以后第一次和父亲睡在一起,他给我讲了很多他的故事。由于不识字,他受到的刁难和欺骗;由于贫穷,他受到的冷眼和嘲讽……
  那一夜我突然长大,也让我突然明白父亲为什么一直要我去读书,虽然他讲不出为什么读书的大道理,但他用自己的故事,用最朴实无华的言语诠释了知识能够改变命运真谛。
  那一次父子相见,彻底改变了我,我理解了父亲一人养活全家六口人的不易,也让我更深地理解了父爱如山的道理。
  那次相聚,彻底改变了我对父亲原有的一些看法和偏见。父亲因为性格过于耿直,加上没有读过书,说话方式有很多人接受不了,为此他得罪了很多人,在村子里是出了名的杠精。打我记事起,因为我们家人多劳少,分得的粮食自然就少。为此,父亲总是和队长吵架,说把他的工分记错了,欺负老实人。但每次吵完之后,并没有给家里多分点口粮,相反加深了人家对父亲不好的印象。因为这件事,我和姐姐经常劝父亲,胳膊拧不过大腿,不要和生产队干部争执,可根本不管用,因为他天生性格就是固执而且直率。
  弟弟的出生,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加深了父亲与干部的隔阂,他们成了死对头,无法调和。
  一九八二年,弟弟出生的那一年春节,父亲提前去鞭炮厂订制了万字头鞭炮。大年初一,他五点多就开始忙碌,砍了家门前的毛竹,把小鞭炮缠绕在竹竿上,足足十挂,每挂鞭炮足足有十米长。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从早上六点一直响到天大亮。
  当时家里很穷,为了初一出行,父亲为什么如此奢侈?后来他告诉我,这是为了让全村人知道,我的弟弟平安地来到这个世界上。
  那次相聚,我知道了父亲为什么要离开养他几十年的村子,外出打工。那个年代,外出打工还是个新鲜词。因为父亲不想听到别人叫他“杠精”的外号,更不想听到别人说他无理取闹。后来我从内心深处理解父亲之所以变成这样,是因为他受到排挤,是因为家里极度贫穷,是因为没有劳动力,是因为说话不委婉……他自己深知原因所在,但他看不惯现状,所以要说,不仅自己受到排挤,也动了别人的奶酪。
  父亲其实是个极其善良的人。他喜欢做公益,我发现,每当下雨天,别人都在家睡大觉,他就会穿上雨衣,去把村里的羊肠小道整修一番,道路两边的树枝,路上冲下来的泥土和杂草都一一清除掉。
  父亲是个热心肠的人。土地到户以后,我经常看见他帮助村子里无人看管的老人干活 ,他没有索取,只有奉献。那个小小的村庄给父亲和我都留下太多印记。
  记得我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父亲非常高兴,他一大早就去镇上找放电影的师傅,要求人家带上最好的影片,去我家门口放映电影,那一天是我看到父亲最开心、笑容最多的一天。
  后来随着姐姐陆续成家立业,家里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父亲的笑脸也逐渐多了起来。我参加工作以后,父亲特意来到郑州广电大厦办公楼前,看到现代化都市,看见崭新的新闻大厦,他很久很久没有挪动一步,我隐约看见父亲眼里含住泪花。我让父亲去我的办公室看看,他死活不肯,只是轻轻地说:“在这看看就好,在这看看就好,去办公室会打扰别人工作的。”
  二零零九年,父亲生病了,病得很重,在陕西省肿瘤医院最终被确诊为喉癌晚期,错过了最佳手术期,只能保守治疗。我听到诊断结果,犹如晴天霹雳一般,这不可能,怎么可能呢?可现实总归是现实,只能接受。
  这一年,我带着父亲辗转郑州和西安很多医院,父亲吃了很多药。因为他不能吃饭,只好输人体蛋白。父亲骨瘦如柴,不像人样了。父亲和病魔搏斗了一年多,在二零一零年初冬,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父亲去世的前一天,弟弟打来电话,接到父亲病危电话的那一刻,我立即买了广州飞往西安的最近一班航班,暂停了广州亚运会的采访工作。飞机上,我一路念叨:“父亲啊,你坚持到我回家见上一面吧。”当我赶到西安,正好赶上下班高峰,好不容易赶到汽车站,可长途汽车停运了。我立即决定打出租车回家。一路上我不停地催促司机快点,再快点。可惜,车行驶到山阳县城时,弟弟打来电话,父亲已经走了。此时,手机停滞在我的耳边,我茫然不知所措,出租车司机安慰着我,此时车内很安静,只能听到车轮奔跑的沙沙声。
  我一直追赶,可还是没能给父亲送终,我强忍泪水回到家中,父亲遗容已经整理完毕,他眼睛是睁开着的,估计是想看看我才愿意合上吧。我用手轻轻的抚摸他的面颊,父亲慢慢地合上了双眼。
  父亲去世的那年,我采写的新闻专题《少林小子展翅白云之帆》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那是当年全国市级广播电视台记者获得的最高奖。那一年春节,我拿着获奖证书,跪在父亲墓前,兑现了自己的诺言:“要做最正直的新闻工作者,要采写最优秀的新闻作品。”这也是对父亲言传身教的传承,是对父亲在天之灵的汇报。
  今年是父亲离开我们的第十五个年头,我依旧会经常梦见父亲。梦中的父亲不说话,也没有表情,但有很清晰的面部轮廓,对着我微笑。
  时至今日,父亲的很多话语我依旧铭记心间,父亲的神态依旧烙印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能忘怀。
  父爱如山高,父爱如海深。我的父爱,没有陪伴,但有仁爱;我的父爱没有陪读,但有教诲;我的父爱,没有丰厚的金钱物质,但有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我的父爱只需要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动作,就足以理解。
  现在想来,我非常庆幸在我生出十五天,因为生母去世,生父给我找个一个好家庭,找了一个好养父,让我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存活了下来,并且茁壮成长。在家庭极度贫穷,极度缺少劳力的情况下,父亲坚持让我读书,最终让我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更加庆幸的是,让我在李氏大家族中感受到温暖和幸福。

李昌虎在英国伦敦
  作者:李昌虎,陕西省山阳县南宽坪镇人,现定居河南郑州,郑州广播电视台首席记者,河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中国新闻奖获得者,多部新闻作品获得中国影视大奖和河南省政府一等奖,足球评论员,参与现场报道三届世界杯,四届奥运会,两届青奥会,两届亚运会和五届全国运动会。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