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商洛桃花源

2024-05-09 | 来源:本网 作者:王天时
  无论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还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一般来说,他们都有生活的原型。《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是曹雪芹写他自己,《人生》中的高加林是路遥根据他弟弟的经历加以提炼概括的,陈彦《主角》中的忆秦娥曾主演过《刘海戏金蟾》中的胡大姐,轰动桑梓。那么,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有没有生活原型?
  答案是肯定的,《桃花源记》有生活原型,而且是我的故乡商洛山。
  有人会问:1600多年前,交通不便,陶渊明在江西,商洛山在陕西,相隔几千里,陱渊明没有亲自见过商洛山,《桃花源记》咋能写的是商洛山呢?
  现实主义是写体验感受的,浪漫主义可以通过想象来写作。吴承恩不会腾云驾雾,没到过西天,咋能写出孙悟空大闹天宫呢?范仲淹没去过洞庭湖,咋就写出了《岳阳楼记》?学识渊博的人,可以通过想象,创造出自己理想中的人物和精神世界。
  科学精神就是不能空口说白话,立论要有证据,说话要有根据。请耽误你点时间,我把这些证据罗列出来。
  商洛山、商山四皓是《桃花源记》的生活原型这个观点提出者是民国时期国学大师、北京大学教授陈寅恪先生。他在《桃花源记旁证》中这样写道:“陶渊明写作《桃花源记》的主要根据,即是来自如《赠羊长史使秦经商山》一诗中所说由征西将佐归来后所谈的西北人民逃避苻秦暴政的情形”。陈寅恪学富五车,学术大家,博古通今,治学严谨,他的研究是可信的。
  商洛山、商山四皓是《桃花源记》的生活原型,是陶渊明自己在《桃花源诗》中已经表达清楚了的问题。陶渊明重点是写《桃花源诗》,《桃花源记》只是长诗前的一段序言,相当于今天的题记。后来语文课本只选了序,而没有引用长诗,序不胫而走,影响巨大,主体诗歌却为大多数读者所忽略。诗和序可以前后印证。《桃花源诗》开篇四句诗是:“嬴正乱纲常,贤人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陶渊明在这里指出了桃花源里的隐居者和商山四皓的关系,实际上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陶渊明的写作缘由,正是有了现实世界商山四皓的隐居,才有了他笔下理想世界中桃花源人的隐居。陶渊明要隐居,做隐士,心中是有榜样的。商山四皓就是他效法的榜样和追求的理想人格。这两者之间有着前因后果的联系。
  陶渊明虽然没有到过商洛山,但通过途经商山的邻居,也熟悉了解了商洛山。
  公元417年,南朝宋武帝刘裕出兵关中,攻破长安,消灭后秦,左将军宋龄石派遗左长史羊长龄去关中祝贺。羊长史从南京出发,出使长安,走商洛道是捷径。羊和陶是朋友,也是邻居,陶渊明打算和羊长史一道到商洛,不想临行前突然生病,不能同行,于是便写下《赠羊长史使秦经商山》一诗,表达自己的心曲和愿望。节选诗中的后半段,以便大家赏阅。“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闻君当先迈,负病不获举。路若经商山,为我少踌躇。多谢绮与甪,精爽将何为;紫芝谁复采,深谷久应芜;驷马无贳患,贫贱有交娱。清谣结心曲,人乖运见疏。拥怀累代下,言尽意不舒。”
  今天我们读《桃花源记》,可以发现文中描写的环境和商洛丹江盆地的环境非常相似。《桃花源记》里作者描写的环境是:“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水之源头,水流漂舟;山之众多,可长草木,紫芝复采,森林茂密,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商洛山也是四山环抱的盆地,盆地中有丹江流过,从古到今,可通舟船,是长安通往东南的交通要道,且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22度。由于多山多树,空气新鲜,川道里的负氧离子常年都在1200以上。
  《桃花源记》中的人物与商山四皓有着共同的隐居经历。人物有着共同性。四皓先生是“修身养性,见义而动”的高士,隐居的理由是不满秦始皇的暴政,“避秦乱”;而桃花源里隐居的人也是“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的义士,隐居的理由也是“避秦乱”。爱上一个人,恋上一座城,甚至连所爱的人采过的野菜,吃过的饭蔬,喝过的泉水,住过的山洞,也发自内心的喜欢。写到文章里就有了感人的精神力量。
  标志物相似。桃花源最鲜明的标志物是桃花。“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有水有花,而且是江之源头,大山的深处,所以才命名为“桃花源”;商洛山是丹江之源头,秦岭的腹地,且从古到今都是桃花盛开的地方。商洛山中,从古到今,多种桃树,因为多有桃花而赢得美誉。唐代诗人元稹曾留下这样的诗句:“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王禹偁也有这样的景物描写:《南静川野桃花下独酌》“野桃无主满山隈,迁客携觞独自来。尽日馨香留我醉,每春颜色为谁开。枝穿绿竹浑如画,片落丹河去不回。待约同年一攀折,便知刘阮到天台”。刘阮到天台,也是到深山釆药而迷路,遇野桃吃而成仙的故事。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刘阮到天台吃桃成仙,是山寨版的桃花源记。
  咱们探讨《桃花源记》的生活原型,是为了加深对桃花源理想世界的理解。在这个理想世界中,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争,人和人和平相处,幸福地生活着。“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间”“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描写的“桃花源”理想世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反映了中华民族追求美好的生活,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锲而不舍的理想追求。
  探索《桃花源记》的生活原型,可以加深我们对隐士文化和隐士精神的理解,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原文。以商山四皓为代表的隐士文化的精神本质就是“抗暴政,远邪恶;行仁义,养清廉;知进退,尚谦让;守中庸,走正道;淡名利,薄财富;天下危之则助之,天下安之则退之;进可以为官,退可以为民,不贪图权力富贵”。
  探索《桃花源记》的生活原型,可以增强故乡人民的担当和正义,可以发展我们的旅游产业。今年我们商洛要举办全国青年排球锦标赛和国际沙滩排球锦标赛,到时候,国内外运动员、教练员、观众云集商洛,一方面办好赛事,另一方面又大力宣传22度商洛,桃花源商洛,那么,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一举两得,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