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飘香(散文)

2024-05-09 | 来源:丝路都市文化汇网 作者:王引林

曹志锋老师近照
  我是前年在曲江池畔认识曹志峰先生的。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中午,时值仲春,草长莺飞,绿柳成荫,花儿竞相开放,弥散着诱人的芳香,从远处望去曲江池水和天空融为一体,湛蓝湛蓝的,柔和的阳光洒在湖面上,微风拂来波光粼粼。
  游人们漫步在池边欣赏美景,心旷神怡,惬意十足,时不时举起相机拍照留念,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一位慈眉善目,精神矍铄的老者见我举着手机拍照,便停下脚步,欣然帮我拍照,我很感激,邂逅相遇总觉此人气度不凡,便和老人攀谈了起来。
  我们一边走一边聊,老者谈吐不俗,引经据典,谈古论今,我顿生仰慕之情。我们相谈甚欢,最后到了依依不舍的地步。
  我提出加先生微信,先生欣然应允。此后我和先生经常微信聊天,无话不谈,对先生的生平事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觉得曹先生有许多值得人们学习借鉴的方面,随以记之。
  曹先生出生于陕西富县农村,自幼受父亲影响,对毛笔字很感兴趣,父亲常常告诫儿子:“字好出马一杆枪”。
  父亲手把手教他写毛笔字,为了培养他的自信,在上小学时,逢年过节就让他写对联,村邻知道后也争相请他写。
  先生的字越写越溜,逐渐出名,整个学生时代,班报、校报他一手承办,在诸多恩师的指导下,书法日渐精进,倍受师生好评。
  初中二年级时,富县寺仙公社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贫下中农冒着严寒,战天斗地开稻田、修水渠。
  公社为了烘托气氛,鼓励士气,领导要他在崖壁上刷写标语。在公社书记的带领下,他们来到了位置显眼,山崖石面相对平整的地方挥动臂膀,心无旁骛地用心刷写。
  几天功夫,山崖上的“农业学大寨”、“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立下愚公移山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等标语赫然显现。
  端庄大气,气势豪迈的大字在冬日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受到了干部、社员的夸赞。
  一九七四年曹先生从富县二中高中毕业,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当年他加入了基干民兵。寺仙公社把基干民兵组成了农业学大寨农田水利基建连,他在连部驻地参与果园的规划与建设。
  一九七五年五月,张村驿川口水库合拢竣工倒计时,基干民兵连被调去参加突击大会战。
  他们住在张村驿小学会议室,就地铺麦草为床。
  清晨五点去工地,最迟九点前就要从高山上往坝面拉六十车土。拉空车上山时,头距离地面不足一尺,一步一滴汗,下坡时拉着结结实实一架子车土,用尽全力扛住车把稳步下行。稍有不慎,脚下沙石蹭绊失控,会造成车毁人亡惨剧。
  川口水库大会战凯旋,他又回到牧场。在牧场的日子里,他背着字典,带着笔纸,忙里偷闲,学不止息。
  一九七六年三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命运。公社中学一个女教师产假,学校需要雇佣一名代课教师,组织上推荐他去中学代课。
  他在寺仙公社中学代课期间,担任班主任,还带五年级语文,六年级物理课。他独立编写了一本乡土教材《养猪》。带领五年级学生办了养猪场。他边学边教,就母猪发情、仔猪育肥和饲料配制及疾病防疫知识等给学生系统教授。他成为兼学别样,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典范。
  一九七六年富县教育工作流动现场会在寺仙公社召开。为了迎接现场会召开,学校要他在教工办公室和学生宿舍砖窑顶端书写标语。他“胆大不识羞”地接受了任务。
  首先从报纸上找到范字,然后按所需规格在报纸上用三角尺、放大仪把字的边沿画出来,再用墨染黑,晾干。
  搭上梯子上到窑顶,把字样底下放上复写纸,用图钉固定住,再用尺子把字复印到墙面,再用油漆刷写出来。报纸上的规范仿宋体“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被他用笨拙办法搬上了墙。
  此后公社安排他在街道墙框写标语。从此他迈开了书写大字的脚步。
  他在寺仙公社中学当代课教师的时候,被抽调参与公社整理档案,工作之余替文书处理内勤事务。
  那段时间,他白天在中学上课,晚上来公社工作,这些为他后来从事行政工作积累了经验。
  一九七七年三月,他被县委组织部录用为亦工亦农干部,分配到钳二公社任共青团委书记。
  一九七八年转为国家正式干部。
  先后在钳二公社、富县县委办公室、宣传部、富城镇政府、县委研究室,县委党校工作。曾任公社团委书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富城镇政府副镇长、县委研究室副主任、县委党校副校长、校长等职务。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任县委研究室副主任时,研究室机构“一班人马,一套机构,若干牌子”。农工部、体改办、目标管理办、加强基层办,他作为业务副职,日以继夜下乡调研,夜深人静纸上耕耘,圆满完成了任务,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这个时期,除了制作公文,拟草县委、县政府红头文件,调查报告、编写工作简报,工作汇报、总结,各类会议材料外,省市以上报刊公开发表文章,或者有关学会及其活动获奖作品10多件,约50余万字。
  新世纪以来,他的人生轨迹有了重大改变。做不了演员就做一位有眼力的观众。不被组织选择,就做好为人之夫、为人之父,负责守道,踏实生活。
  他背井离乡,辞别故土步入古都西安,在追梦的漫漫征途中,思在途,梦在途,书法人生两相扶。
  曹先生初到西安从业于《陕西日报》社,做一位清醒的有作为的新闻工作者是他的选择,在新闻出版媒体从业中,二零零四年,《西部开发报“沸腾陕西”》特刊出版,他独立编采了六个版面内容,获得了陕西省委宣传部3项奖励。
  他被西安市外宣办确定为重要新闻记者,参与了多届“西洽会”和西安地铁二号线开通、汉城湖、大明宫开园和一系列重要会议、活动的对外宣传报道。
  发表了《古都风华再现——西安市古新分制实现唐皇城复兴》《让西安走向世界  让世界了解西安》等第十五届世界古迹遗址大会报道。曾获得了中组部和《人民文学》举办的“三个代表杯”奖。
  书法是他人生经历、格局、境界和思想修为,精神世界的反映和自然流露。养心健体,服务社会是习书的意义。
  曹先生是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孔子学会理事,陕西省三秦文化研究会研究员,陕西省艺术研究院文人书画研究中心专业书法家,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
  2012年夏季,曹先生任陕西省环保厅的《生态新时代》杂志主编,兼任陕西丝路春秋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
  他的书法作品在两届清明节公祭黄帝陵海峡两岸书画名家展中入选:
  受邀参加北京知青联谊会现场挥毫泼墨,赢得好评;受邀参加香港知青联成立十周年,赠送作品获得专制纪念金牌。
  二零一七年十月八日,在新加波举行的丰达集团公司创立六十周年庆典舞台上,他的书法作品被一集团公司作为贺礼馈赠。
  二零一四年被企业报联盟向企业重点推荐为全国百名书画名家;曹志峰在“光耀中华协和万邦”国际书画巡展活动中被誉为“欧美文化交流促进大使”。
  二零二二年“翰墨百家”“笔墨纵横杯”全国书画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二零一六年四月,曹先生光荣退休。退休后为孙子服务,听老婆指挥是生活的主题。
  自二零一六年起,奏响了“锅碗瓢盆,玩具奶瓶”的生活主旋律。早晨六点便起床给家人做早餐,洗衣服,打扫卫生。陪着两个可爱的小外孙玩耍,给他们热奶,洗水果,做辅食,忙碌而快乐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二零一七年,曹先生被《秦风》杂志聘为副主编。孙子上学后属于他的时间越来越多了,越来越超脱了。他有了锻炼和从事书法和写作的大量时间。他依然在文墨里寻找快乐,实现自己未竟的梦想。
  曹先生人品好、有学养、从政时兢兢业业为民服务,堪称模范。他的书法技艺精专,一生孜孜不倦,在祖国博大精深的翰墨里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取得不凡的功绩。
  他的人生轨迹对当代青年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很有借鉴意义,值得推崇。
  作者简介
  王引林,宝鸡县功人,希望以正能量的文字激励人们干事创业,铸就辉煌。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