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老子故里”——河南鹿邑上个分!

2024-04-22 | 来源:文旅号 作者:小运粮
  之前写了一篇“批评鹿邑老子文化博物馆”的文章,提出了“不能把老子文化与道家、道教混同,需要做出区隔”的观点。一不小心有了4万余的阅读量,后台也收到了一些网友的评论,有认同的、也有不认同的,有人认为不该批评、有人则为我的勇气点赞,这些都让我有了进一步了解鹿邑的想法。
  说巧合,也不是巧合!那篇文章发表之后,正好在北京的“鹿邑县李氏文化研究会”的一个负责人,通过朋友渠道联系上了我,希望有时间能够到鹿邑进行考察和调研。我作为半个文旅人,本着发表文章即是为促进文旅发展的目的欣然接受了邀请,于2024年4月13日—15日走访参观了鹿邑。
  在鹿邑期间参观了当地主要的景点,如中华李姓文化园、太清宫、明道宫(老君台)、老子历史博物馆、千年白果树(银杏)等,当然也有一些单位没去到,比如我批评的“老子文化博物馆”。在这个期间,也与研究会的众多朋友进行了深入交流,直观地感受和认识了鹿邑当地的文旅情况,初步了解了当地的人文风情,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一些新认识、新看法,其中有一些意见和建议已经形成报告提交给当地作为参考,下面简单说说在鹿邑期间的良好体验,也是给鹿邑点个赞。
  一、鹿邑人的虚心受教、包容大度让人感动
  在鹿邑期间,接触到的人,不管是研究会领导、成员,还是文旅部门领导,或者是文史专家学者,都很虚心,不管是之前写到的批评文章,还是在调研交流过程中新提出来的意见和建议,他们都极为重视。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笔者可以畅所欲言,即便与他们的观点有冲突,也从不争辩,极有老子的“不争”“处下”的风度。这样的虚心态度、容人之量实在是值得点赞!毕竟“虚心使人进步”,“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样的态度相信一定能把事干好,这样的态度也一定对到访的游客很友好,鹿邑一定是宠客的!
  二、鹿邑的老子文化发展工作让人感动
  在笔者眼里,老子文化大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老子文化—道家文化—道教文化,这三个层次是不一样的。其中,容易显化的是道教文化,所以文旅部门一般更重视道教文化。但鹿邑在老子文化的系统化、全面性挖掘与利用方面还是下了功夫的。这对于一个区域内的偏远县城而言,实属不易。
  1.注重加强老子文化研究。联合郑州大学专门成立了“老子学院(研究院)”,建立了正处级的研究中心,成立了专门的研究队伍及专家智库,使得老子研究更加正规化、科学化、系统化。在笔者看来,老子文化研究是传承弘扬老子文化最为基础及紧要的工作,这是一切工作的前提,鹿邑能这么认真对待,首先值得点赞。
  2.积极传承弘扬李氏文化。将李氏文化作为老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鹿邑的高见,是对老子文化的重要完善和补充,这也值得点赞。为此,鹿邑成立了专门的李氏文化研究会,积极开展李氏文化研究,并积极建设了“中华李姓文化园”,形成了与全国各地以及国内外李姓宗亲联系与交流的平台,正逐渐起到促进李氏文化发展的引领作用。
  3.系统打造老子文化景观。老子文化显化是文旅发展的困难,鹿邑在原有遗址遗迹的基础上,首先,打造了太清宫、明道宫两个4A级旅游景区,并全面升级了景区的接待水平;其次,建设有老子历史博物馆、老子文化博物馆等民间和官方博物馆,收集展出了大量关于老子的文物资料,展现了国内外和历朝历代的老子文化传播情况;再者,修建了各类彰显老子文化的建筑、雕塑、景观小品等,其中老子文化广场的“天下第一”老子雕像让人印象深刻,让人感受到了先贤们的思想高度,提升了文化自信。最后,还在城市建设等各方面展现了老子文化,如紫气大道等。
  4.积极举办各类文化传播活动。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子祭典》,连续举办“老子诞辰纪念活动”“老子庙会”“老子文化论坛”“李氏宗亲交流”等各类活动,不断扩大了老子文化在不同社会层面的传播。这样的工作也值得点赞。
  三、“老子故里”之争中,鹿邑的做法让人点赞
  说实话讲,我在写前面提到的“批评文章”之前,并不知道老子故里是鹿邑,更不知道涡阳居然也在争夺老子故里的牌子。在笔者看来,这个争和文旅行业时常见到的名人故里之争的原因是一样的,主要是为了一些利益。
  在我看来,很多名人故里之争,是因为历史上没有定论,但老子故里之争,却不是这样的。老子故里在历史上是有定论的。鹿邑太清宫发掘有“唐宋元”时代的遗址、遗迹以及碑刻,详细记录了当时的中央政府对老子故里的认定,而且唐宋两朝皇帝都曾亲临拜谒过,并留下有相应的碑刻记录。这就意味着,在过去的1000多年的时间里,老子故里在鹿邑是没有争议的。如今,有人要争,我倒想问一下,在“唐宋元明清”时代为什么不去争?那会儿不争,现在来争,算什么呢?如此作法,实非良谋。
  老子本人,“不求生前名,不重身后事,死后不立坟”。生前的故里对他来说本来也不重要,其他人争来争去本无意义,以国家的名义也好,以社会的名义也好,定下一个地方来纪念他,目的应是传承弘扬他的思想和文化,偏离了这个目标,我想那些祭祀老子的历朝历代的皇帝、官员、名士以及群众们也不会答应。上千年的祖宗们都哭错了坟,这个玩笑可开不得。
  也或许是鹿邑的底气太足了,鹿邑人似乎不在乎涡阳的争夺,甚至都不讨论老子故里之争,只是潜心干自己的事。这种包容的态度,还是像老子的“不争”心态。毕竟,把老子文化讲得更好,把老子文化传播得更远,才是最重要的。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