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毕程周陵古史考辩

2024-04-20 | 来源:本网 作者:赵志愿
  西周王陵先有祖庙,春夏秋冬四祭。后有文王卒于毕,丧于毕,葬于毕。次有武王祭于毕,东观兵。再有武王崩,丧于毕,葬于毕从文王。才有周成王葬于文王陵前。文武周公均葬于毕。后有周康王卒,从文王武王成王陵前。从此才有了历代祭西周王陵的惯例。
  史料记载,周文王卒于毕,丧于毕,葬于毕。周武王祭于毕,卒于毕,丧于毕从文王。周成王葬于文王陵前。周公葬于毕。周康王卒,从文王武王成王陵前。就周成王葬于文王陵前。就证明周文武成康为西周王陵,地址都在于毕的这个地方。
  那么毕在什么地方呢?如《天文星象》展示:殷商未,周朝初的毕邑和程邑,以及毕郢国都和毕星同位,毕星天浊是二十八星宿之一,为白虎星座七星之一,每年冬至这一天,毕郢和毕地是上下垂直的合为一体,叫天地一体。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天文现象。据说在炎黄时期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中为帝王星座,那时冬至这一天,帝王星座和万灵明庭,所谓寒门,谷口,甘泉上下垂直。西周帝王星座和毕郢国都上下垂直。秦代先帝王星座和秦都皇城上下垂直。秦始皇时和西汉长安,都与帝王星座上下垂直,这就是天文现象。
  如《山海经,大荒北经》有“鲧攻程州之山”。注:“程山及程”。《四书释地》曰:“唐名毕原在殷名毕程。”如《史记,周夲记》“程即郢”。如《经学厄言》曰:“金编以为郢与程通。毕程为商时国,为周所灭”。如《周书》:“周王宅程,程州即文王卒之毕程。”如《大开武解》:“天降宅于程,程与郢,是文王常居于程。”如《史记,周夲记》《竹书记年》:“周公季伐程战于毕,灭毕程盖古国,久居其地。”如《周书,史记》“毕程盖古囯,(公元前1130年)武乙二十四年,王季文王灭之久居其地”。如《史记,吴太伯世家》“自岐迁程,顺以事上,比以亲民,厌赏刑减,政自己去,是为公季。”如《孟子,离娄下》:“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程,西夷人”。如《周书》“文王在程作程典,程寤。”如《周书,和寤》:“王乃图商,乃在鲜原者,文王虽作丰邑,而卒于程,葬于毕。”又“武王图商乃在鲜原,盖丰为新都,营建初就,尚未定居故耳”。《呂贤具备》“武王赏穷居于毕程矣”。《呂氏春秋》“则武王也穷赏居程”《刘向传》:“文武周公葬于毕”。《左氏禧二十四年》雷震曰:“毕咸阳县,祭文王昭也”。《诗》曰:“毕原丰郇文之昭也",注:“昭为明亮,毕在长安西北,毕为周文王十五子封地”。陵昭指咸阳周陵前陵昭四村皆为文王后人在此守陵。宋太祖赵匡胤还将陵昭的王姓人改为赵姓,为周文王守陵。
  如《史记,鲁公世家》“葬周公于毕从文王”。注:毕地名,在咸阳北,周文王,武王均葬于毕,毕国名,在咸阳北”。如《括地志》“周公墓在雍州咸阳北十三里毕原上”。“
  安陵故城,即周之程邑,在咸阳东二十一里。”如《长安辞典》“西周为灭商,遂渐向东用兵,先在泾河渭河之间的毕营建宫城,做临时国都。周文王以毕邑为新都。
  如史料碑文刻石记载:“咸阳之北,毕原之上,周文王武王之陵在焉,而周公太公墓亦在。盖自历代以来,世世崇祀,载有典册,举莫敢废。维毕之原,维周之道,君子世尊,式略维好。文陵丕显之殿,武陵丕成之殿及门厩坊牌,咸旧撤敝,加饰修美。二陵周围,僚以广垣,比旧增廊,通计四百余丈,沿东故址建更衣亭三间,西建厩厨所。又因故需建道院房九间,其轩廊严静,盖俨若二圣,雍雍然,肃肃然,竞然之在其上也。”又表周公太公之墓,各题一碑,墓上周固有祠有隘,计丈百有七十,然鲁公伯禽之家入焉。太公祠祀矣,及更堂三间,而匾由“武成”。门垣之筑,盖差于周,有侯于后云。美哉洋洋,乎文武成康之德,穆若:之灵,箤天地之和。镐京奠其极,毕原维其居,灵台峙其形,王者之迹,在兹也哉。”
  西周王陵的碑文石刻:
  (1)太史公曰:诗(经)人道西伯,以受命年称王而断虞芮,年武王伐殷。
  (2)唐梁肃碑文石刻(西伯受命称王议)。
  (3)唐孙郃碑文石刻。
  (4)宋卢多逊碑文石刻:宋太祖敕修周武王庙。
  (5)宋黄逊淳碑文石刻:宋太祖敕修周康王庙序。
  (6)宋程颢理学大师碑文石刻:姬宗世谱序。
  (7)明孔天胤(印)碑文石刻:修周文武周公太公墓碑铭。
  (8)明唐龙碑文石刻:周文武成康四王庙记。
  (9)清爱新觉罗丶玄烨碑文石刻:
  西巡祭告周文王陵。
  (10)赵恒祚碑文石刻:重修太公钓鱼台记。
  (11)唐高郢碑文石刻:姜嫄公刘庙碑。
  (12)明唐崎碑文石刻:周太王祠记。
  但是有人提出这不是周陵这不是第一次,但从汉武帝开始,北魏北周隋唐武则天,以及宋元明清历代多个皇帝,有的亲临周陵,有的派大臣,都来周陵祭祀和维修周陵寝祠及庙堂,如同祭祀人文始祖黄帝一样,可见周文王武王的价置和规格,是何等的高贵。
  关于周陵的事实,要用事实证据来说话,假的就是假的,真的就是真的,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我们还是用事实来说话吧。如《唐长安志》毕原在万年县西南30里的原地,在细柳北。细柳北夲是周秦时的柳中,是汉周亚夫屯兵之地,在渭阳之北,为北细柳,这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又一说周公葬于毕,毕在镐东南杜中。皇览解曰:文王武王周公皆在京北镐聚东杜中。《周夲记》说毕,在镐东南杜中,以诗证之,是时镐有二地,一在渭(水)南,一在泾(河)北。如《文王有声》镐京群雍,宅是镐京。此是武王建的镐京之宅,但历史证明武王建镐却穷居毕程,根夲未住镐宅,这众多证据都证明这一奌。如《诗经,六月》猃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此指泾河北之镐。《释地》解曰:周有焦获。郭璞曰:今扶风瓠中(郑国渠首)是也。《寰宇记》曰:焦获薮,在泾阳县北处十数里,亦名瓠(谷)口。夲邑周文武王陵,在泾阳境南数十余里,适当时焦获东南,亦当镐方东南其附近村落,以杜命名者二,北杜,南杜。中多杜姓或即当日杜中,故《史公云耳》。《皇览》谓:文王周公冢在镐聚东杜中。始于史公同。如《左传》毕,文王昭也。杜预注曰:在长安西北。《续汉书,地理志》长安有杜邮,兰池。可见咸阳在西汉为长安管辖。如潘岳《西征赋》长安疆域颇详中有:造长山而慷慨,越安陵而无讥。可知后人混镐为一,岂不知汉长安辖境沿革,遂于周文武陵,大开聚讼,悉不知镐建于文王十二年,此地为文王十二子封地。此时文王己葬毕六年之久。只有泾阳之镐才是商殷时的古地名。历史永久,这里的东南杜中才是西周王陵的真正葬地。北有北杜(咸阳北),南有南杜(咸阳杜家堡),中为杜中(周陵),东南为杜邮(唐咸阳)是也。
  从上众多历朝历代祭祀周陵的碑石和历史记载证实,先有周祖祠庙堂,汉元帝以后再有了陵园墓冢,这已得到周秦汉北魏和隋唐宋元明清朝迋的认可,每年都派专人祭祀修缮己成为共识,虽然有人说不是真周陵,那谁能证明真正周陵在那里,真正周陵按夏商周三代《古葬之法》《古葬之制》《古葬之礼》《古葬之归》《古葬惯例》都证明周陵在毕程京都西北方位,这是必然的结果,己经过二千多年的祭祀证明。周秦汉以后各朝代祭祀现周陵己成为惯例,这是事实。在真正周陵未发掘前,我们也不能数典忘祖,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因为百家姓百分之八十都是周文武王后代,让他们不去祭祀周人自己的祖先,背叛祖先,作为后代,这说不过去吧。况且中华民族二千多年,己把祭祀黄帝陵和周陵作为祭祀祖先的惯例,我们祭祀周陵就当祭祀周祖庙一样继续下去,完成我们对祖先的哀思和悼念吧!这才是正道,是每个中华儿女对祖先的祭祀和遵从的民族习惯,必须要坚持下去,这是人们的意愿,应当还社会一个公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来促进当地社会的发展,是必由之路,让我们在改革开放的征途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吧!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