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之乳 福润千秋(纪实文学)

2024-03-22 | 来源:丝路都市文化汇网 作者:赵智宝
 
  ——读李三虎《冯家山的激情岁月》
  李三虎,生于1957年5月,省作协会员,省史志协会会员,大学文化程度,1979年凤翔师范毕业后从教4年,1983年从事地方志工作,任《岐山县志》编辑。
  文学作品有长篇小说《困惑山庄》、报告文学集《步入辉煌》、长篇纪实文学《冯家山的激情岁月》以及诗歌、散文、中短篇小说等,受邀编辑《宝鸡市人民政府志》《宝鸡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志》《宝鸡市烟草专卖志》《岐星村志》《岐山县军事志》《岐山县水利志》等10多部志书.在《陕西地方志》《说古道今》等杂志发表文史资料及方志论文多篇。
  李三虎,1957年生于陕西省岐山县,长期从事地方志和文学创作工作,是一名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地方志与文学创作的双栖作家。
  我与李三虎论年龄长他9岁,我俩兄弟相称,他与我没有共过事,却因为都有着爱好写作的缘故走在了一起。
  他是首轮《岐山县志》编辑,《岐山年鉴》执行副主编;文学著作有长篇小说《困惑山庄》、报告文学集《步入辉煌》,以及中、小短篇小说、诗歌、散文等。
  编辑《宝鸡市人民政府志》《宝鸡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志》《岐星村志》《岐山县军事志》等10多部部门志,并发表方志论文、文史专稿等多篇,这些著作在我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李三虎的纪实文学《冯家山的激情岁月》出版于2009年秋,他在第一时间签名给我赠送了这本书。
  拿到书后,我先用了一天时间粗粗浏览了一遍,在那个封城、封村、宅家的特殊日子里,又细读精读了这本书。
  这部36万字的纪实文学,读得我激情澎湃,热泪盈眶,思绪万千,感慨良多。
  2022年8月,岐山县作家协会组织会员赴宝鸡冯家山水库采风,我作为一名特邀成员,与大家一起游览冯家山水库工程景观,参观冯家山水库纪念馆,聆听工作人员激动人心的讲解,面对先辈当年留下的真情实景,冯家山水库又一次震撼震撼了我的心灵。
  李三虎笔下的冯家山水库,就是陕西的“红旗渠”,一座感天动地的丰碑。
  这部真实记述冯家山水库工程建设历程的纪实文学,并不是作者刻意寻找的创作题材,而完全因为他与那个年代和那一代人的精神、感情发生共鸣激起的创作激情。
  他虽然没有参加过冯家山水库建设大会战,但在幼年读书期间修过冯家山水库配套工程北干渠,体验过寒冬腊月平整土地的劳动,高中毕业后赶上了冯家山工程系列中城北抽水站的建设。
  更重要的是,他的生命体验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末到60、70年代人民生活最艰难困苦的时段,心灵上留下了太深的那个年代的烙印。
  他被父辈们所受的苦难,以及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为创造幸福生活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深深感动,一想起他们含辛茹苦的情景,心中就产生共鸣。
  这种感动和共鸣终于燃烧成一种强烈的信念:
  冯家山水库绝对是一座史诗性的伟大创造,在冯家山水库建设中爆发出的“愚公移山,改造中国”以及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伟大精神,绝对是那个时代人民群众留给中国历史最珍贵的纪念。他暗下决心,必须把这一事件真实地记录下来,留给历史和后代,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富民强国的力量源泉。
  于是,他从1997年开始寻找当事人,搜集各方面的资料,并根据仅有的一些资料写出了部分手稿。
  当时正处于文学的低谷,这项工作进行得艰苦而缓慢,但一直没有中断。
  到了2005年初,他回头阅读自己已撰写成的一些文稿,竟然大受感动,从此下定决心完成这一艰巨任务。
  正是这种情怀,他四处奔波,抓住任何一点线索寻找当事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一件件震撼人心故事进入他的思野中,使他一直沉浸在充满情感冲动的采访和写作之中。
  从那年开始,他停下手中的小说写作,利用一个个节日假日,自费奔波,踏遍宝鸡地区6个县区,寻访了100多位当事人,翻阅大量历史资料,经过反复酝酿增删修改,历时12个春秋,在庆祝建国60周年之际和冯家山水库开闸放水35周年的大喜日子里,让这部30余万字的报告文学巨著《冯家山的激情岁月》,终于在冯家山之水浇灌的西秦大地上问世。
  诚然,在开阔思野、文笔细腻的乡土作家笔下,李三虎之所以将书名定为《冯家山的激情岁月》,不仅在于如此真实而全方位多角度地再现了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宝鸡人民修建冯家山水库的伟大壮举的全过程,还在于对于“文学”二字而言,仍然注重塑造人物形象,抒写主人公的精神风貌,反映他们的思想言行与品德情操。
  时势造英雄。这部作品里,作者所塑造的数十位有血有肉的英雄模范形象,及数百名有名有姓的水利战士的业绩,使作品具有了沉甸甸的分量与感人的力度,会让每一个读者心灵受到震撼!
  打开作品,那种人山人海修筑水库的壮观场面,机声歌声夯声的劳动景象,还有民工们遇沟就打坝,遇丘陵就钻洞,平地就刻渠的英雄气概,从来没有一部文学作品能像《冯家山的激情岁月》一样激起我如此强烈的震憾,也从来没有一项工程建设能像修建冯家山水库那样令人荡气回肠!
  正是这种环境中忘我奋战的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典型形象,一桩桩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最终都定格为永恒的镜头,像电影蒙太奇一样变换,展现在我的眼前,使我不由得跟着作者置身于那个异常艰难却充满激情的岁月,我也深深为作家李三虎不辞辛苦追回那段快要淡出人们记忆的辉煌历史所感动。
  这些无一不是土生土长的李三虎笔下值得渭北高原人永远铭记的家国情怀和精神价值,饱含着这座水库的世道沧桑和人生况味。
  当然,作为积淀深厚、情系家乡的文化学者,在李三虎的眼里,为冯家山水库作传,除了冯家山水库的前世,更看重冯家山水库的今生。
  他用了不少笔墨,浓墨重彩地书写了冯家山水库和水库哺育下的宝鸡人民的命运、生活、观念和习俗,关照近年来宝鸡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地理标志、文化符号、历史人物、风土人情、耕稼人生。
  像从作者心中流淌的库水,一件件一桩桩,满载着他童年的记忆,中年的乡愁和晚年的夙愿,一起向读者呈现出来,读来颇感历久弥新,厚重而宏大。
  眼下,沿着《冯家山的激情岁月》指引,我又一次浏览冯家山水库,映入眼帘的是,冯家山水库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给我不一样的视觉。
  值得庆幸的是,今日的宝鸡水利人,新一代冯家山水利工作者,在先辈开创的水利事业上并没有止步不前,他们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努力开拓创新,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不断推动宝鸡的水利事业向前发展。
  投资近1亿元的除险加固工程使水库大坝固若金汤,使库容由3.89亿立方米增加到4.27亿立方米。
  连续多年的灌区改造,使老百姓的面缸更丰盈,国家的粮库更充足。
  水库的信息化程度跃居关中之最,水利管理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水利文化产业发展齐头并进,得以突飞猛进发展;他们已把水库建设成为了一流的国家水利风景区,让人们在休闲游乐中感受冯家山绿荫和碧水荡漾、风景如画的美景!
  如今的宝鸡冯家山水库,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陈仓大地,滋养着炎黄子孙,真可谓大地之乳,惠及千秋,万世功绩!
  回首往事,沧海一粟。总之,读罢《冯家山的激情岁月》,走进工业重镇宝鸡,自以为与作者在很多方面都感同身受。
  此书记录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宝鸡人民修建冯家山水库的伟大壮举,不仅填补了宝鸡水文化工程记述水库建设的一项空白,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都体现出一种正能量。
  今年5月,时值冯家山水库蓄水运行50周年的纪念日子,我贸然写了这篇读后感,完全是李三虎的这部力作感染了我,也感动了我,促使我完成这一拙作。
  值此我谨将此文奉献给冯家山水库蓄水运行50周年,以兹纪念为修建冯家山水库的艰辛劳动者,缅怀流血牺牲者,不忘初心,薪火相传,让建设冯家山水库的激情永远燃烧!
  作者简介
  赵智宝,男,汉族,1948年出生于宝鸡市岐山县蔡家坡镇王其村,中共党员,副编审职称;长期从事宣传文化工作;酷爱新闻、文学写作,其作品见散于各类报刊、网络,多篇作品获国家、省、市大奖;出版著作《足迹》《乐耕录》《桑榆集》《春华秋实》《大唐科技奇才李淳风》《西岐戏苑》《西岐戏苑评论集》;主编《岐山县科学技术志》《夕阳正红》,岐山县文史资料《创建中国礼仪文化之乡专辑》等,约400余万字。现为宝鸡市政协文史员、岐山县政协文史员,省市县老科协会员、岐山县周文化研究会会员。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