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北赶年集

2024-03-01 | 来源:本网 作者:宋增战
       时序进入腊月,拉开了陕北赶年集的序幕,站在陕北的山峁峁,沟岔岔,圪梁梁,纵横交错的褶皱里,看那古老的集市,街头人头攒动,我的记忆喷涌而上。
  这里是陕北革命老区,这里是诗人笔下的远方,更是游子思念的故乡,穿梭于熙熙攘攘,琳琅满目的年货集市上,淳朴憨厚的父老乡亲们带着他们的土特产品,拎着大包小袋置办年货,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希冀汇聚在这里。
  从街头到街道尾,此起彼伏的叫买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谱写成一首气势恢宏的迎春交响乐。这里高喉咙、大嗓门的“伢务”(你们这里)、“们这”(我们这里)、“尔格”(现在)、“俺咪”(我们)……那脆格睁睁、楞格楚楚的乡情乡音,抑扬顿挫的韵律只有地道的陕北人才能听得懂。
  人潮涌动的街道上花花绿绿,人如潮水般涌动。街道上各色人等看得你眼花缭乱:在外打拼一年的小伙衣锦还乡,带着他脸脸俊格旦旦,皮肤白格生生,眼睛花格喷喷,身材苗格挑挑,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媳妇,把各色年货装满了大包小袋;憨厚的大嫂筐子里放着自家喂的散养鸡,向来来往往走过的人群炫耀它的肥美健硕;古铜色脸的大哥载着一车的瓜果蔬菜,面带微笑,热情似火在招呼顾客……就是这平凡世界里的平凡人,用他们的辛勤劳动点亮了寻常百姓的万家灯火。
  街道两旁的小吃铺里,门窗上冒着热气,聚集着取暖的乡下人,那里充斥着熟人的寒暄,满足了乡亲们的口腹之欲。一碗羊杂汤,配上一根油条,一个油旋,还有豆腐脑,芽子炒碗秃,猪头肉……这一盘盘陕北风味的小吃,足以让各类大餐黯然失色。
  在这年关的大集上,锅碗瓢盆的碰撞,烟花礼炮的炸响,饱满的花生瓜籽,新鲜的猪羊牛肉,黄则朗朗的陕北小米,颗粒圆润的绿豆、豇豆、䄻秫米等五谷杂粮,花椒面、辣椒面、茴香面、生姜面面面俱到,调理生活的酸甜苦辣。各种货物在街道两旁一溜摆开,像选美大赛,接受着人们的挑选。卖春联的大哥这边,鲜红的大灯笼悬挂在高空,映照着乡里人的笑脸。红红的春联有的悬挂在绳子上,有的整整齐齐地躺在地上,大小不等的“福”字金光闪闪,让人们应接不暇。大哥们不怎么吆喝,摊前的生意却无比红火,究其原因,大抵是他们贩卖的是人们迷之向往的人间春色。
  穿行在这迎春的大街上,生活中一切的郁闷、忧愁、不快都被这美好的场景融化得荡然无存。
  人来人往的大街上,涌动着“人间至味是清欢”的喜悦与祥和。每个人的眼里都饱含着唾手可得的欲望和买到心仪物品的豪放与欢畅。抬眼可见,乡亲们那一张张质朴的笑脸,洋溢着农人们独有的辞旧迎新的喜悦情调,无不展现着底层奋斗者不屈不挠的浪漫主义情怀。
  在这零下三十多度的大集上,每一位摊主身上都有一种无法掩盖的沧桑与无畏,他们凭着一股朴实的打拼精神和源自血液里的顽强与不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忱与向往,向世人描绘着生活的原本底色。在这艰辛、艰难、艰苦朴素生活的背后所有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不过是人生的调料,无论生命如何跌宕起伏刻在农人骨子里的刚毅炙热,却像一盆碳火随着新年的到来在熊熊燃烧。在他们的心里,人生的标准是把平凡的日子过好就是最高的人生艺术。
  站在高空俯看这陕北的大集,一个个市井长巷,聚拢起来的是烟火,摊开来的是人间,好像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年年岁岁,它以安宁为笔,人情做墨的生活画卷从这里徐徐展开。传承了千百年的陕北大集,把这人间烟火深情地描摹。这一幅幅佳作,远离城市的繁华喧嚣,这里没有尔虞我诈的算计加持,它远离纷扰却从不荒凉,它以这平凡的朴实与热情迎接乡亲们的光顾,展露着乡土气息的生机勃勃。父老乡亲们在寂静和喧嚣中,找到生活的平衡,在努力和闲适中,重塑生活的意义。
  试问,认真生活的你,怎能不爱这样的生活?
  在这弥漫着喜庆氛围的大集上,人们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希望,开启2024 龙行龘龘!前程朤朤!生活䲜䲜,龙年的新篇章。
  晨起暮落,人间烟火。这里是大集,也是家乡,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一岁一礼,执手敬天,盼风调雨顺,愿国泰民安。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