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文殊寺院

2024-02-24 | 来源:扶风周原视窗 作者:王应祥
       (一)
  来成都第二天的正月初三早七时许,早早醒来带点小吃、饮料一家人就坐车往成都大熊猫基地赶,朋友说:去熊猫基地人很多,排的队伍很长,熊猫早上饮食是九点左右,有时候游客赶不到时间上,熊猫早餐一过,就散步去了,来的人是见不到几个熊猫。来熊猫基地,来成都,孩子主要是奔着来看熊猫“花花”的,因为行程安排较紧的,如果看不到在网上传播的那个可爱的熊猫“花花”,他们会心情不好,撒气的。
  看他们的样子,我也迫不及待了。我们急忙赶到三公里多的熊猫基地售票处,结果售票员的话,给我们头上像泼了满满的凉水。女售票员说,熊猫基地门票要在网上提前预订的。我们赶紧拿起手机进入景区公众号操作预订。
  还好,显示第三天下午有四十多张的票数,看着购票指南对退役、现役军人实行免票的,我又向售票员咨询,售票员立即站起身,热情地向我要了身份证和两个证件,帮我进行操作购票程序,为我办理了免门票费手续。女儿赶紧填入信息预订好第三天下午的四张门票。感恩成都政府和人民,没有忘记我们这些当过兵的人。
  出门由事不由人了,接下来也就调整了行程,先去了成都市比较闻名的佛禅寺院一一文殊院。
  顺着宽阔的街道直向寺院方向走,远看寺院前就拥满了朝拜的人。距离朝拜多的人流,就看见一座古色古香的牌坊,上书“文殊坊”三字,柱上的楹联是:“吉祥福地,智慧禅林。”一打问同行老者,方知这里就是著名的文殊坊特色街区,牌坊后面上书“德慧门”,两边楹联是:“诚意修身开慧眼,正心行善结禅缘。”
  牌坊前有一莲花石座,上面是逐级变细的方形雕刻石柱,顶端有文殊菩萨的坐骑——-镏金铜狮。文殊街北侧是一堵厚朴的红色围墙,围墙内可看见飞檐翘角的古建筑群,很像我们老家关中佛祖塔庙的周原那些寺庙建筑的样子,与同行一问说就是文殊院了。
  文殊院文殊坊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餐饮美食、特色购物、古玩字画鉴赏收藏、养生康体、娱乐演出、商务洽谈、展示展览和文化艺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以横贯古今的时空跨度和参与、体验的游憩理念,诠释和传播老成都的人文风貌、民俗风情和休闲文化精蕴,这里是展示成都特质、代表成都文化的名片,这里也是成都市民怀旧寻古、休闲娱乐的上尚之选,海内外游人宾客来认识成都、体验成都,都是从休闲文化的重要窗口开始的。
  门前街道拴马桩旁文殊院外的的围墙上用金粉书写“南无阿弥陀佛”、“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等字。古朴庄严的照壁,上刻的“文殊院”,对联“睿泽深天地,宗风越古今”落款系康熙年间该寺慈笃海月禅师书写。
  我在院前门外大道上,向院上方和左右方向扫了几眼。看似宽阔的文殊院门前进口已经被三路纵队的S型缓冲进寺院队形占去了一半,由隔离带子隔开的长长入院信徒,每人手中有的两手合一,捏住一柱长长的细细的带有淡红色香杆,有的则一个手垂掉着捏住一柱香杆,进院去烧香朝拜。我慢慢地把视线,放在队伍转弯没有手拿香的那些人,发现有几名手端一大盒佛香的老年居士,他们向信奉的队伍里每个人手里发送佛香。
  我站在排了三路纵队的S型缓冲进寺院队形后面。远看着前面还有几个居士师傅在给队形里人们发送着香。这个成都市的文殊院与西域边关那个文殊山的文殊寺是属于同一教派吗?我带着虔诚心,又有着好奇心,这寺院,发送香,兔门票。我跟着队伍,行着慢步子,随家人进入了入寺的朝拜的人流。
  (二)
  看文殊院整个摆布,是一个封闭的坐北朝南的四合院。
  文殊院的大门不是高大,大门建筑如此的低调,没有想象中的巍峨雄伟。文殊院天王殿为文殊院大门内第一重殿宇,与大门合为一体。单檐悬山式建筑,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重建于道光元年(1821年)。门口还挂有“四川省佛教协会”、“成都市佛教协会”和“空林佛学院”三块牌子。
  殿宇内侧是寺院内务客堂设立的第二处免费为香客赠香处。山门正门上方高悬“古信相寺”匾额。这是清朝道光十年,也就是公元1830年扩建文殊院竣工时,主持国超大师所书。殿柱上的楹联是:“陆海涌精蓝永祝国祚万亿,蓉城辉法界长宣佛化三千”,为清代方丈际微弗文所题。
  进大山门,左为法鼓楼,右为金钟楼,这是每一个佛教寺庙(院)建筑的统一布局。再进入约十米距离为三大士殿,又称观音殿。烫金的“幢法正建”四个较大楷书烫金字在殿堂的后方之上,再向里走二十米,有一大殿堂,叫“说法堂”大殿,这是康熙大帝为寺院题词之后,文殊院师傅筹资兴建的。
  殿堂内中堂上方有烫金的:“空林”二字,下有供桌案,不解其意,遂询问一旁的居士,她带着微有点普通话的四川口音向我和周围信徒讲了空林之意,原来是康熙大帝下访时曾游走文殊院,微服听过主持的经论,大为佩服,遂派人请院主持进京驻皇家寺院,讲经论道教化于人,要给他以丰厚待遇,但是,院主持以各种理由推脱,
  康熙后来亲写赞词赠予文殊院。肯定了文殊院的功德无量。
  “说法堂”大殿比前两殿面积都大,殿内左右两侧各塑金身正坐9位大师共18位大药师佛。大殿后两侧则是十二药叉大将守法神护卫。说法堂又名药师殿,为文殊院传戒、讲经说法之场所。殿宇属重檐歇山式建筑,清康熙三十六年始建,嘉庆十二年扩建。
  向大殿里面行走约二十米,是文殊院的藏经楼,里面上方楷体书写有四个烫金大字“正法眼藏”。里面的下方供桌上为坐姿高大的烫金弥勒佛,据说:这一弥勒佛也是功力不小的开智慧大佛。这个大殿正中供奉烫金弥勒菩萨坐像,道光九年(1829年)铸造。佛龛两侧的楹联是:“大肚包罗见前住位兜率主,微笑圆融当来出世弥勒尊”。上方高悬字大匾“兜率陀天”匾额。
  金身光亮的弥勒佛后面是接引菩萨神龛,龛两侧的对联是:“长伸手接婆娑客相随同路,久立地等世上人打果偕行”,原来接引菩萨专司接引人们去西天净土极乐世界的。天王殿后挂“阿弥陀佛”匾,两侧楹联:“到此无二心只知念佛,个中证三味全在当人。”
  在弥勒佛的右侧供奉封放着释迦牟尼佛的佛舍利子,左侧供奉为着唐僧佛祖的舍利子。文殊院最里面的这个藏经楼,为单檐悬山式建筑,于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始建,道光四年(1824年)重建。殿分二层,楼上为藏经储藏处,楼下为举行佛事活动场所,供奉由缅玉佛一尊。殿中壁绘有“狮子吼”彩图一幅。
  从右侧通道门口侧门道进去,见有一玉佛殿,玉佛殿内供奉的缅甸玉佛,为“空林八观之一”是文殊院僧性鳞和尚于民国11年(1922年)历尽艰辛,步行募化到缅甸花钱请回的,这是非常宝贵的缅玉刻雕琢的。
  出了右侧大门就是千佛和平塔了,塔为六角形,共11层,据寺院师傅说:塔重27吨,塔于1988年新建而成。塔壁上铸999尊浮雕佛像,连同底层中央铜铸释迦牟尼佛像1尊,共1000尊,故得名千佛塔,庄严雄伟,气势磅礴,立体感极强,为这座千年古刹添姿增彩。
  千佛和平塔是成都人常来朝拜之地,朝拜千佛和平塔须绕塔顺时针转绕三圈,每转一圈必须在塔的正面方稍停,面向有功德箱位置跪拜向佛塔私语叩头,在转塔时,塔的周围各方向都设有排水头像,手必须在石刻动物头像上摸一摸,因为,开智是在头上开智能,所以,要摸一摸每个石动物的头部,以启开灵智。
  绕塔转了三圈,见塔的右侧一殿屋下有一大石龟,龟头,龟脖子,龟背上被人抚摸得光滑油黑。我走了过去,站在石龟旁,就听一信徒给众人说:如果自己身体那里不舒服了,就相应地摸一摸龟的部位,他说,听这里当地人讲,是挺灵的,有奇缘妙功之力。看着几个信徒在虔诚的摸着大石龟不同部位,我也不由地摸了几下。
  (三)
  成都文殊院坐北朝南,天王殿、三大士殿、大殿、说法堂、藏经楼庄严肃穆,古朴宏敞,为典型的清代建筑。两旁配以禅、观、客、斋、戒和念佛堂、执事房,形成一个封闭的四合院。
  这个文殊院是川西著名的佛教寺院。相传隋朝时,隋文帝之子蜀王杨秀的宠妃,为当时的「圣尼」信相所建,故称「信相寺」。五代时一度改名「妙圆塔院」。宋代仍称信相寺。据《成都县》记载,明朝末年,信相寺毁于兵火。建筑俱焚,唯有十尊铁铸护戒神像和两株千年古杉,历劫尚存。
  成都文殊院能保留和后来的发扬光大。据传说是在文殊院灾后清代时,有人夜见文殊院有红光出现,官府派人探视,见红光中有文殊菩萨像(塑像没有被烧毁)。慈笃法师便发愿恢复庙宇,由于其德行远播,众信徒谓其是文殊菩萨的化身,纷纷响应。康熙年间,佛教盛行,便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官民捐资、集资重建庙宇,并改名为“文殊院”。
  这个文殊院坐北朝南,建筑面积约20亩大。文殊院内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殿、说法堂、藏经楼庄严肃穆,古朴宏敞,为典型的清代建筑。两旁配以禅、观、客、斋、戒和念佛堂、职事房,形成一个封闭的四合院。文殊院内有大小300余尊佛像,无论是石刻、铜铁铸造,还是木雕泥塑,都是至高无上的艺术之作。在千佛和平塔的东、西、北三面,的环绕长廊,称为“碑廊”,据了解,内有众多名人题刻,非常珍贵。每一块纂刻的石碑都加装了玻璃罩,以起到长久保护作用。
  成都市区中心地带的文殊院,是中国长江流域四大禅林之首,系国务院确定的全国汉语系佛教重点寺院,是集禅林圣迹、园林古建、朝拜观光、宗教修学于一体的佛教圣地。文殊院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历经唐、五代、宋、元、明诸朝多次维修。文殊院建筑面积较大,全木质建筑,气势恢宏,巍峨壮观。各殿镂空窗花式样繁多、精巧,堪称国内佛寺之冠。两百余尊铜铸、铁铸、彩塑、脱纱、木雕、石刻佛菩萨造像工艺精湛,造型饱满。虽经历朝代战乱和政治集团对宗教政策的纷争,但却能够得以保存完好,实为国内佛寺所罕见。院藏大量珍贵宝物、典籍,书画,最为特殊珍贵的是文殊院供奉有令佛门四众弟子心仪神往的两份舍利,即“空林二圣”——佛陀舍利和玄奘法师顶骨舍利。还有舌血《华严经》以及康熙、果亲王、刘墉、张大千、谢无量、丰子恺、赵朴初、启功等名家书画大作是尤为著名。
  当你走进文殊院这座千年古刹,不仅被这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所震撼,更会感受到他所散发出来的勃勃生机,会让你有了无形的精神力量。
  看了这里的文殊院,和以前我在部队时参观过的那个祁连文殊寺和窟,悉知文殊菩萨管学问、文化、智慧、考试、教育、祈福和保佑等事业。很多学子在考试之前都会向文殊菩萨祈求智慧和好成绩。
  在佛教中,文殊寺院的文殊菩萨,他的实力在佛教中是非常强大的,被认为是智慧的象征。佛教中共有九位大佛,分别是释迦牟尼、文殊、普贤、观世音、地藏、大势至、药师、阿弥陀、弥勒。九位佛都具有极高的地位,每位菩萨都是各司其职的。文殊菩萨在众佛中的实力是非同一般的,他在九大佛中被排名为第二,他的名字“文殊”在梵文中的意思是“具有妙智慧”的意思,因此,他被认为是佛教中智慧的象征。
  (四)
  关于了解和知晓前文所提的祁连山文殊寺的文殊菩萨,是我参军去边关我们部队驻地不远,一个叫文殊寺院的地方。
  当兵的我们多次进去看过。知道这个叫文殊寺院里,是为供奉文殊菩萨佛神的地方。
  祁连山北边我们坦克二营隔河对面,就是很闻名的文殊寺院,每年春、夏时,文殊寺院有庙会,部队下午六点开饭后到晚点名时,有一个小时的自由活动,营区与文殊寺院、石窟隔河床相望,年轻人对宗教就猎奇,我们就会进文殊寺院的石窟那里转一圈,看一看。
  老兵班长有时候给我们说一些文珠寺院故事,他说:“这个文珠山的文珠寺院年代久远了,据说是藏传佛教在这里唯一保存完好的经典壁画石窟。是早期藏传佛教从古印度传来的,现在,在西域这样的藏经藏画石窟保留的不多了,里面彩画和各种图像多得很,图画很是奇异,胆小的人看得会害怕的!”
  在营区这边就会远看着空谷幽涧中的文殊山间窟洞无数,一个挨着一个。文殊山为祁连山主峰北坡的一条支脉,因传说文殊菩萨曾在此显圣,故改为文殊寺。别看文殊山目前是一眼苍茫,在史料的记载中,以前,山前山后都是祁连山雪水长年流淌,此地是有树有水的,环境极为清幽,是僧人坐禅修行绝佳之处……
  祁连山北文殊山文殊寺的洞窟,根据山势开凿于文殊山的前山和后山的崖壁上,分布于南北约1.5公里、东西2.5公里的范围内。现存窟龛100多个。
  祁连文殊山石窟群是始建于北凉时期(401—433)。现存元代泰定三年(1326)所建《重修文殊寺碑》记:“所观文殊圣寺古迹,建立已经八百年矣”。从公元1326年上溯八百年,为公元526年,时在北魏孝明帝孝昌二年。在此以前这里属十六国前凉统治。所有以上这些朝代,都是佛教盛行时期,文殊山共有大小寺观三十多所:属于道教者约占三分之二在后山,佛教庙宇仅有千佛楼、观音阁、地藏寺、文殊寺,睡佛寺等十数处在前山。清人《重修肃州新志稿》记载: “山峡之内,凿山为洞,建屋为寺,俗称三百禅室,号曰'小西天”。
  文殊山前山三窟:第一窟,原名千佛洞。开凿于悬崖高处,窟外有清代建筑的殿堂式窟廊三间,也是敦煌千佛洞早期造像多见的布局。窟四壁仍保存有类似敦煌北魏风格的壁画原作,这是文殊山窟群中最值得珍贵的早期遗迹。
  第二窟为塔柱式,窟前壁坍塌修复。第三窟原名万佛洞,从窟内塔柱式的构造上,可确定为早期开凿,窟壁壁画也为后代重画。
  而后山三窟:第一窟,原名古佛洞,为中型塔柱式。塔柱中层雕出龛像,龛型和龛楣结构以及莲花龛柱装饰,都类似敦煌千佛洞早期形式。
  第二窟原名千佛洞,窟内结构大体类似古佛洞。第三窟残留有塔柱结构形式,造像壁画溃烂。
  文殊山前山佛教寺窟居多,文殊山的后山大都是道教的宫、观。后山道观,有斗姆宫、无量殿、眼光娘娘殿、龙王宫、玉皇宫等。
  (五)
  祁连山文殊山口,也是历朝历代驻兵防守之要口,是现代祖国北疆防御外敌侵入的第二道防线。这里东山,山石陡峭,数万年前,洪水冲刷的断崖,形势颇为险峻。峡内地形,逐渐向西南开阔,南北两山,层峦叠嶂,沟壑深幽,清泉流水,林木葱郁,气象十分清静。又有梵寺、道观,石窟山洞,石径、天桥,遍布其间,为神佛、仙道栖息修炼的地方,构成了一处天然美丽的长纵峡谷。难怪我们这个坦克部队所属一个重编坦克师,84701部队,从1969年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前夕,急速驻防到这里。
  上个世纪60年代末期,中苏边界起事时,毛、朱、周中央领导对西北边疆形势研判达成了共识,决定组建一个坦克师驻防西北边疆,军委迅速从几个部队抽调组建起了坦克第xx师驻防在祁连山东边,而我们重编坦克xxx团,84719部队,就驻防这个文殊山……
  文殊山能形成为佛、道两家的宗教胜境,推其原因。是因为地居欧亚孔道的丝绸之路的前沿线,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荟萃之所。中国在西汉以前仅道教一家在流传,开始是道教盛行的天下。自东汉明帝时佛教传入中国的后,这里的道教受到了藏传佛教的冲击,延至魏晋时期,寺庙以山开洞窟,又兴起绘画造像之风日渐风靡。即从目前考古证明,古代绘画,首见于出土的墓葬。砖雕绘画的艺术风格,恰与敦煌莫高窟的早期壁画、文殊山的千佛洞壁画,尽管内容题材有所不同,而技法风格,确是前后相承,如出一辙。有专家称,考察证明众多石窟的开凿,最早当始于前凉时期。大为彩壁画,还有浮雕画,经久不褪色。
  祁连山北的文殊山,山硖之内,凿山为洞,盖房为寺,内塑佛像数百,山中空也,壁画绘画石窟无数。壁画艺术可与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相媲美,是早期洞窟壁画的原创之作,非常珍贵的。
  这个西域文殊寺石窟保存较好,还要归功于文殊寺石窟曾长期存放历史档案,一直被当地政府档案部门占用着。
  朝拜了成都市的文殊院,把看到的成都文殊菩萨和众佛神的塑像再与边关的文殊山文珠寺的文殊菩萨和众佛像相比,但从佛像塑造和殿堂所陈设布局上对比看,这个成都市文殊院众位佛神形态,让人感觉丰盈、面慈许多。在我印象中,祁连文殊山文殊寺佛神塑像的面相,头形多带有西域人的容貌特点,在神像的塑造上,不太细腻,佛神体态不胖,略有粗造之感。边关的文殊寺所处的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地域,难免塑像风格有地域成份。但二者最跟本的区别在于,成都市的文殊院文殊菩萨是汉传佛教,而祁连文殊山文殊菩萨属于是藏传佛教。
  佛教从古印度传入西域十六国后,再传入到国内,经过了与道教文化的冲击、相互摩擦与交融,形成了现在的多个佛系派别,有的神像在佛教、道教场所都均有供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佛、道两家玄妙颇深。  
  中国的少数民族大都有自己民族的信仰,除此外,汉族人有的是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其实,佛教从古印度人传入中国以后,再没有了他们印度人的影子。在印度国家,他们印度人是不信仰佛教的,印度人只信仰他们的印度教,这原因我们不得而知。现在,信仰佛教的国家只有中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几个东南亚国家。   
  宗教信仰是人们在有点精神失落,人生迷惑,烦恼,妄想祈欲平衡,或者,当今浮躁社会生活中,对事物感到心神无助的精神寄托。在有点浮躁的当今社会生活中,宗教信仰成为人们平抑精神的一种释放平台。它或多,或少,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件事情,现在,信仰的人,还逐渐趋于年轻化层面,让人们是不是有点忧虑呢!
  在过去,宗教场所,本是老年人,还有中年人信拜的地方,但是,你看看现在,每一个宗教场所,大都趋于年轻人的身影了。焚香之地,怎能奈何多了年少的娃娃们,这样的社会状况让人细思极忧。
  (六)
  当今社会,年轻人压力太多了,上香叩拜,只是寻求一份心理平衡,一份安慰,一份情绪的释然。当你看看我们的国民教育,就不足为怪了,网络经常曝光国民教育,在一些重要环节上,常常都出了问题,教育都成为非常内卷的时代了,年轻学生崇拜烧香叩头,这种现象也就见怪不怪了。面对我们的年轻人和大学生,他们有的逃课,不上进,不奋斗,不拼搏,只想着去上上香,叩叩头,求安慰。知道是,“求人不如求自己”的。却想着去“尽人事,听天命”,自己遇到事了,只有是“由事不由人”的萎靡不振思想。
  从毛泽东时代开始,我国破除封建迷信已经几十年,尽管从改革开放后,宗教政策有所放宽,但是,这些年一些宗教场所,还是在无限无止休自由化扩大和建设,这是一个社会不正常现象。时至今日,越来越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却加入到求神拜佛的队伍中来,这种现象带给人们的震撼是巨大的,当然,也引起了政府意识形态部门官员的重视。 
  也许这些大学生并不都是“宿命论者”,这样做可能也只是出于好奇,或寻找一种精神寄托,表面看来这算不得什么,其实这种现象背后掩藏着一种很深的社会危机——大学生在巨大的升学就业压力之下,自己的信心以及心理承受力正在逐渐降低,意识形态思维受到冲击。于是,在面对未来不可预知的困难的时候,他们不是选择用自己的实力去克服困难,而是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逃避。而一些寺院就是利用年轻人的这些弱点,抢占意识形态领域阵地,与政府意识形态领域搞“擦边球”,这是很敏感的。比如我们关中一处有名寺庙每年就会搞什么“大学生法会活动”,时限还不短,当然,引出这个例,并不是寺院举办这种活动是违规违纪的,说重点,这就涉及到了意识形态的问题了。作为年轻人和大学生是要科学把握意识形态内涵的,要分辨清虚假意识形态的事情。
  有个学者说:“年轻人和大学生参加宗教活动,迷恋上宗教活动可能会被思维误导,因为宗教活动本来就带有很强的引诱性和利导性。如果不加以鉴别,思想很容易被引入道场的道路上,从此可能会走向人生的另一个道路上去”。 
  我国著名作家张爱玲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在最无助的时候最相信的人总是上帝。”现在的社会压力与日俱增,年轻人和大学生的自信心却在一点一点地萎缩,由于对自己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他们更多地流露出一种迷茫和失落。这样的前提之下,他们很容易把拜佛、学道当做是一种精神依靠来寻求解脱。如果放任这种现象无限蔓延,对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很容易以此为借口来逃避困难和责任。一段时间以来,校园迷信宗教屡见不鲜,关于网络上的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报道更是长篇累牍。所有这些现象都在传递着同样一个危险的信号:解决年轻人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成为一个社会突出问题。
  当年轻人和大学生的压力令一个人感到无法承受的时候,人的心理就很容易因此而扭曲或者逃避现实。我们的社会需要的不仅仅只是学术上的精英,更需要一种具有健康心理、积极向上态度的社会精英。政府除了积极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之外,在教育年轻人和大学生的问题上,每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应该为他们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生活环境,避免人为给他们添加太多的压力。通过教育应该让他们树立起这样一种观念——“求人不如求己”,只要付出努力,自己就总会得到回报。好在这些年大多数学校配备上了心理医生,据了解,现在,在县(区)级人民医院均配编有2一3名的心理医生,有的医院设立心理科门诊。
  年轻人和大学生都是经过了那么多年的科学文化思想的熏陶和教育的,怎么能出现这样的状况呢?只能说,我们的教育出问题了,政府的主管部门失责了。我们的科学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都输给了“寺庙”了,输给了宗教场所了。
  反过来再纵观现在的宗教场所,门票,法事活动等都是以收银子为目的。宗教祖辈圣洁的初心却没有了。
  这次看到成都文殊院还为游客免费送香、免门票一事,是成都文殊院自建寺院起,就一直奉行这个佛陀的宗旨。他们坚持不违于佛祖本心的这个高明之举,让来到这里的人都崇敬和感慨。当然,送香、免门票,很值得其它佛系寺、院、庙、堂和道教、宫、观、馆、院等宗教场所效仿和遵循。
  作者简介
  王应祥,陕西扶风人,党校经济管理本科,军人出身;曾任士管所长,武装部长,县国防教育办和军事志办主任等;先期在部队和地方宣传报道上,刊发新闻、摄影作品上千篇;在《中国农机化报》《人民军队报》《陕西农民报》《宝鸡日报》等省、市级报刊和网络媒体等发表散文,小故事,短诗歌百余篇(首),十余篇文章获省、部级刊物二、三等征文奖;主编的《扶风县军事志》一书,总参展评会中获全国县、市级军事志书展评三等奖;主编《宝鸡疫情志》扶风篇、《宝鸡市脱贫攻坚实录》专志扶风篇、《扶风县疫情志》,曾任县党史、地方志编研员;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省、市散文杂文学会会员,市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市作协会员,县作协副主席,县社科联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