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开生“面”的渭南,“美滴太”!

2024-02-14 | 来源:渭南宣传 作者:宣传部
今年的春晚亮点颇多,西安“赢麻了”,面食“杀疯了”。张艺谋导演的创意年俗秀《别开生面》一开场,就勾起观众满满的食欲,真是“山高水美不胜收,别开生面乐悠悠”啊!
不知有没有观众和笔者一样,听完演员们以方言细数家乡特色面食后,满脑子都是自己家乡那抹最地道、最正宗、最完美的味道,如果面食“杀”起来,自己家乡的面当仁不让要排在第一。

 

01

作为爱吃面的渭南人,笔者必须给家乡投一票,因为这里的面实在“美滴太”!
比如,南七饸饹,用特制的青石水把荞面和麦面和在一起,醒发揉搓,再用专用饸饹床子压制成形,大火煮熟,浇上臊子、芥末、辣椒,淋上香醋、酱油、蒜汁,每每想起就必须去“咥”上一大碗才过瘾。赤水扯面,面团在拉抻拍打过程中,不断接近筋度极限,几番对折,再一丝丝扯开,使面条等宽而不断,煮熟装碗,加上传统的臊子,浅尝一口就是浓浓的家乡味道。合阳踅面,相传为汉淮阴侯韩信带兵打仗时发明,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不仅味道佳,而且耐保存,被称为我国最早的“方便面”。华阴大刀面,面擀得薄如纸,铡刀切面细如丝,和面、压面、擀面、切面,全是手艺人练就多年的功夫,煮熟的面条光滑细腻、筋道爽口,吃上一口,滋润得不行。澄城手撕面,制作方法“不走寻常路”,既不擀也不拉,直接用手撕,煮熟的面色泽鲜亮有弹性,吃起来爽滑可口有嚼劲,可做成拌面、炒面、汤面,吃起来别具一番风味。

荞面饸饹

此外,还有臊子面、炉齿面、刺角面、红豆面、驴蹄子面……实在太多了,细数中发现有很多自己也没吃过。一想到吃面的心情,真是“嫽扎咧”!除了面,还有太后饼、水晶饼、时辰包子、农家搅团、面辣子、枣沫糊、肉夹馍、手撕饼、月牙饼……这么多面食,既是这方土地对生命的滋养,更是东秦儿女对这方土地的感恩和回报。


02

尽管自己是个土生土长的渭南人,也不禁要问:咱家的面为啥就那么好吃呢?
前几年火遍全国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有句挺有意思的旁白配音,“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式”,用这句话来形容渭南面食倒也贴切。食材“高端”莫过于五谷,烹饪简单莫过于蒸煮。勤劳智慧的东秦儿女,就用这“高端”又朴素的食材,简单却精心地烹饪,做出了一碗让人想起来流口水,吃起来吃不够的人间美味。正如春晚节目中所唱的,“千丝万缕传年味,一捧面粉耀神州”。

大刀面

渭南的面为啥这么好,笔者理解至少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环境。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渭南地处关中平原东部,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自古就是小麦优生区,有“衣食京师,亿万之口”之说。早在2800年前的西周时期,这里的先民就开始规模化种植小麦。得天独厚的资源,给制作面食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二是习惯。据考古发现,面条类食物可以追溯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而有史料记载的则起源于汉代。作为当时京畿之地,关中的面自然是引领时代的。面制作简单、顶饱耐饿,长期以来就是渭南人的主食,并随着历史演进,不断推陈出新、发展改良,形成了现在的千姿百态、各具特色。三是文化。缘于钟情,人们赋予面许多美好的寓意。“上车饺子下车面”,让一碗面成为游子对家的眷恋。生辰的一碗“长寿面”,表达了亲人对过生日者最真挚的祝福。此外,新人结婚吃“喜面”,孕妇产期吃“福面”,赠亲友吃“太平面”,老弱及病者吃“健康面”,在善良淳朴的渭南人眼中,面俨然已代表了生命中所有的美好。


03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爱吃面的渭南人,也传承了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朴实无华的文化基因。

在这片土地,字圣仓颉创造了汉字,酒圣杜康酿造出美酒,史圣司马迁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隶书鼻祖程邈将篆书改革为隶书。这里走出了隋文帝杨坚等6位皇帝,宋代名相寇准等80多位宰相,唐代大将郭子仪、爱国将领杨虎城等300多位将军,以及著名诗人白居易、水利大师李仪祉、著名政治活动家屈武、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
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用一生精力终写成千秋名著《史记》。杨震,东汉名臣,他为官清廉,不谋私利,在调任东莱太守赴任途中“暮夜却金”,留下“四知太守”的美称。郭子仪,唐代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他戎马一生,功勋卓著,为维护唐朝安定贡献巨大。更可贵的是,他能做到受挫不馁、居功不傲、得意不狂,史书称其“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伟大诗人,他秉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原则,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主张,一生创作诗歌3000多首,题材广泛,不拘一格,多反映各阶层百姓的生活,被后世评价为心怀天下的“国民诗人”。寇准,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诗人,他刚正耿直、不畏权贵,一心装着国家和天下百姓的忧乐安危,为国效力,不求回报,被誉为“北宋第一宰相”。
立足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当代渭南人正以历代先贤为榜样,更加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努力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展现出新的蓬勃生机。
扯不完的情,扯不断的面。值此新春佳节,愿家乡渭南,福暖四季迎龙年,万象更新龙腾飞。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