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担纲正旦正当时(纪实文学)

2024-01-24 | 来源:丝路都市文化汇网 作者:赵智宝

  ——记中国秦腔“四大名旦”提名奖获得者宝鸡市岐山县剧团团长郭君芳
  郭君芳,女,岐山县人,1973年出生,中共党员,是岐山县剧团一名正旦演员,现任县剧团团长。
  她数十年如一日,勤奋学艺,刻苦磨砺,唱、念、做、打完美结合,为戏迷呈献上一台又一台精彩的演出。演出的剧目有:《窦娥冤》《忠保国》《五典坡》《狸猫换太子》《双官诰》《庵堂认母》《隋官密刺》等剧目中主要角色。
  曾在宝鸡市“盛锦杯”青年秦腔演员演唱大赛中,取得了“十佳演唱奖”第一名的好成绩,又荣获中国秦腔“四大名旦”提名奖。
  1986年升初中时,郭君芳就在岐山剧校来校招戏苗子中被选中,开始了每天踢腿、下腰的基本功练习。在剧校学了五年后,考入岐山县人民剧团。
  十几岁就到县剧校,要接受更加专业的训练,那是很苦的事。当时,她的父母不太愿意让她唱戏。
  但她从小太爱秦腔,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坚持要在剧团唱下去。由于她当时年龄小、身子弱,练功时还受过伤。
  为了早一点学会空翻动作,有一天她利用吃饭、休息的时间在练功房站在桌子上练后空翻。
  由于早上练功消耗过大,且旁边没有人保护,就从桌子上摔下来了,两前臂粉碎性骨折,在家休养了不到3个月,她就急着回戏校了。从此后戏校的老师都说她是个“戏疯子”。
  有一次演出快开场了,在《杀庙》里唱秦香莲的那个老师却突然生病上不了台。剧务就问有谁能顶上?她自告奋勇,说:“我能上!”
  老师们都不相信也不太放心,但也没有别的办法,最终还是让她顶替上台了,而且效果不错。
  后来,老师问她,没见谁给你教,你咋能唱的这么好?她说“是我自己学的”。
  正是因为那次偶然的替补,她从此正式走上了秦腔表演的道路,而且有了自己的角色定位,最主要的角色就是正旦、小旦、老旦。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初次登台演出的成功,使初出茅庐的郭君芳备受鼓舞。
  她更加刻苦地练功,在各位老师的言传身教和悉心指导下,演艺水平不断提高,很快便成了团里的新星,受到当地戏迷的青睐和称道,并且在2010年获得了宝鸡市“盛锦杯”百名优秀青年秦腔演员演唱大赛第一名。
  她表演的《三娘教子》,扮相端庄,行腔委婉,如泣如诉,将戏中主人公王春娥的爱子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获得了决赛当晚的最高分。
  拿到了第一名,所有人都为她感到高兴。当她站在领奖台的那一刻,勾起小时候练功受伤、第一次登台的紧张、比赛中的小失利,还有一直培养她鼓励她的老师和老乡的记忆,让她感慨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她当时就表示:今后会用更大的努力,更好的成绩来回报给她帮助的人们和广大戏迷!她说到做到。
  在2004年至2005年的“中国秦腔四大名旦评选比赛”中,她代表岐山县剧团报名参加,获得了秦腔“四大名旦”提名奖。
  郭君芳主工正旦,也就是青衣,先后在《赶坡》《窦娥冤》《狸猫换太子》《清风亭》《三娘教子》等多部戏中担任主要角色。她历来以扮演庄重、朴实、贤惠的中国传统妇女见长。
  比如,《赶坡》是秦腔传统名剧《五典坡》中的一折。王宝钏守着寒窑苦等丈夫薛平贵归来,虽然日子过得清贫凄苦,但表现的是贫而守贞的气节;薛平贵还朝后,王宝钏被接进了薛平贵府中,展现出来的又是大家闺秀的气质。她把这些都把握得恰到好处。
 
  还有《三娘教子》里的王春娥,丈夫遭人迫害,两个小妾忍受不了贫穷先后改嫁,留下一个儿子乙哥。
  乙哥并不是王春娥亲生的,但她立誓要与老仆薛宝含辛茹苦,抚养乙哥,送他上学堂,靠自己织布来维持这个破败的家庭。而乙哥在学堂被同学们讥笑为无母之儿,他回家后就不认三娘为母,处处顶撞三娘,三娘怒不可遏,用刀立断布机,以示决绝。
  这出戏带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她学这出戏的时候压力很大,因为很多名家老师都演过了,她不能演得太差了。
  所以就一遍遍的熟读剧本,琢磨人物内心情感并与对手不断磨合排练,终于熟练的把握了三娘这个角色。
  演出后,很多人都被感动,说郭君芳”真把人物角色演活了!"《三娘教子》演出的成功,使郭君芳迎来了她艺术道路上的春天。
  在秦腔名师的传授指导下,她的表演艺术又有了很大的跨越,但她并没有感到满足,除了勤而不辍的苦练基本功外,还拜秦腔名家广雪琴为师,追求更大的发展。
  2006年,她参加一个比赛,特意拜着名秦腔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广雪琴为师。
  广老师专门为她排了一折自己的代表剧目《庵堂认母》,又帮助她制作秦腔专辑,收录了她演出的代表作《窦娥冤》《赶坡》《三娘教子》等。
  郭君芳从心底里明白,广老师给她排《庵堂认母》,就是看她的悟性好,不怕吃苦,肯下功夫,希望她能将这出戏传承下去,把秦腔艺术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郭君芳始终认为,秦腔有它特殊的魅力,特别能吸引人。作为一个演员,首先要爱戏。只有自己爱,有兴趣,才愿意为它下功夫。她对秦腔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自小爱看、爱琢磨。现在最爱看中央11套的戏曲频道。
  其次,角色定位要准确,要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她的嗓子有点苍,但是浑厚圆润,穿透力强,让人听了很舒服,很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就是,唱腔吐字要清晰,字正腔圆,让人能听得懂。最后,就是表演要细腻,要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用心去演,用情感人。的确,她就是凭着这些,一步步走来,有了舞台上自己的特色,有了自己的戏迷。每当演出结束后,戏迷就会跑到后台来跟她沟通交流,支持鼓励。这样的场景经常会使她感动得当场落泪。
  艺无止境。
  郭君芳从13岁走进戏曲学校起,背粮学艺,最终考入岐山县人民剧团,一路走来十分不易,现已成为西岐大地上孕育出的一名秦腔新秀。
  如今,郭君芳挑起了岐山县剧团团长的重担,业务、行政管理一肩挑,把剧团搞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不仅出戏还出人才。
  2017年11月,岐山县剧团在九省区举办的中国秦腔传统优秀剧目汇演中,以秦腔传统剧《狸猫换太子》参加本次汇演,集体荣获优秀奖,她本人也获得表演优秀奖。
 
  郭君芳心里最清楚,作为一个县级剧团,只有出人才出剧目才能凝聚人心,才能让剧团走的更远,更有前景。
  为此,郭君芳举全团之力,联手打造廉政教育戏剧精品,以流传西岐故地召公“甘棠遗爱”故事为创作题材,精心创编出大型秦腔传统历史剧《甘棠清风》,被搬上舞台与观众见面,并亮相省戏曲研究院大剧院、第九届陕西省文化艺术节。
  她在这出戏中把一个失去儿子的母亲的内心世界表演得淋漓尽致,赢得戏曲界专家、名家连连点头赞许。这样的场景一定会继续,还会更加热烈。因为郭君芳演正旦正当时,她还很年轻!
  作者简介
  赵智宝,男,汉族,1948年出生于岐山县蔡家坡镇王其村,中共党员,副编审职称,宝鸡市老科协银发人才专家库专家,宝鸡市政协文史员,岐山县政协文史研究员;长期从事新闻宣传文化工作,曾荣获陕西日报社二十佳通讯员、宝鸡日报社十佳通讯员;出版着作有《足迹》《桑榆集》《乐耕录》《大唐科技奇才李淳风》《春华秋实》《西岐戏苑》,主编《岐山县科学技术志》《夕阳正红》《中国礼仪文化之乡创建工作专辑》(政协岐山县文史资料第十五辑)等;其中《大唐科技奇才李淳风》被宝鸡市社科联评为社科类着作三等奖;《西岐戏苑》被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宝鸡市秦腔博物馆收藏,并荣获宝鸡市老科协、杂文散文学家协会“着书立说奉献奖”。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