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路遥

2024-01-20 | 来源:大美西部观察 作者:闫峰春
       遇见作家路遥,那是四十年前的事。
  1984年1月10日,这一天,对我们当时咸阳师专中文系的全体学生来说,是个盛大的节日。因为适逢腊八节,我们这些“高加林”式的学生,可以在学校餐厅节日加餐大饱口福,更重要的是我们迎来了一位重量级的人物——在人生路上“平凡而伟大”的作家路遥,他莅临咸阳师专中文系开文学讲座。这是精神大餐。40年前,他的文学讲座,他用生命对人生的诠释,现在依然值得我们品读;他用生命书写的《人生》及后来的《平凡的世界》,是激励无数平凡人创造美好人生的精神底色。

《收获》杂志1982年第3期发表路遥的《人生》(2020年10月雷小河摄于延川县路遥故居)。
  《人生》是作家路遥创作的中篇小说,原载《收获》1982年第三期,也是其成名作。主要讲述了农村青年高加林遭遇的人生曲折、爱情纠葛和当时一代农村青年的悲剧命运。作品发表后非常轰动,获得了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4年1月,由路遥编剧、吴天明导演、周里京、吴玉芳主演的同名电影《人生》在全国上映。电影《人生》同样大获成功。记得1984年元旦,学校放假,电影《人生》在咸阳各影院放映,一票难求。我们这些穷学生们各显神通,有的从牙缝里挤钱买票去看,有的冒充家属挤进铁二十局家属院去看,有的翻墙去咸阳西藏民族学院挤着偷看。
电影《人生》插曲,路遥作词(2020年10月雷小河摄于延川县路遥故居)。
  当时的咸阳师专中文系窦炳钺老师,毕业于陕西师大,曾在延安大学任教。1973年,路遥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算是路遥的老师。在电影《人生》正在热映之时,1984年1月10日下午将路遥邀请到学校,与中文系师生座谈,讲《人生》。
  当年的路遥35岁,好像一位邻家大哥平易近人,双目炯炯有神,个头不高,身体敦厚而壮实,虎背熊腰般的体貌,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听他谈论与文学有关的事情,谈论《人生》以及创作。听到年仅30出头的路遥,用21个昼夜写完了13万字的中篇小说《人生》,那时候就相当震撼,对路遥更是崇拜。那时候竟莫名地认为高加林就是我自己,是千千万万个农村子弟渴望摆脱土地走向城市的一个缩影。
  路遥说,化苦难为动力,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高加林”。《人生》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背景,叙述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的人生变化过程。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体现着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人生》发表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主要来源于作品主人公高加林形象的代表性。在创作谈中,路遥说:“像高加林这样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生活经验不足,刚刚踏上生活的道路,不成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绝不能否定高加林身上的一切。”
  在《人生》中,可以看到路遥自身生活的影子。路遥思考并透视了这一现象:农村知识青年在城市化浪潮涌来的种种冲击下该做如何选择?在我们当时刚踏进大学校园的知识青年间引起强烈共鸣。高加林的故事显然体现出了这种艰难选择的悲剧。一方面他留恋乡村的淳朴,更留恋与巧珍的感情,另一方面又厌倦农村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向往城市文明,希望能在那里实现自己新的更大的人生价值。小说塑造了高加林这个处于人生岔道口的农村知识青年的典型形象,通过高加林对理想生活向往、追求及其失败的描写,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
第一张,1969年20岁的路遥;第二张,1966年学生时代的路遥第一次到北京(2020年10月雷小河摄于延川县路遥故居)。
  在谈到电影《人生》的改编时,路遥说《人生》所表现的是一群普通人的人生命运,他们的遭遇不完全是他们自己所能决定的。高加林、刘巧珍、黄亚萍都是好人,但性格中都不同程度潜含着悲剧性和庸俗性的因素。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反映了生活的真实。要通过高加林等人的悲剧性命运,促使观众对社会及人生做出多方面的深刻审视,使人们正视而且能积极地改变我们生活中许多不合理的现象。
  人生总会面临诸多选择,有些是迫不得已,有些是甘心情愿。每一个选择都将会有一种新的人生。 有人说,人生最难的两大选择莫过于爱情和事业。路遥笔下的高加林,其一生的矛盾就纠结在他的爱情和事业上。他从农村出发,经历了戏剧性的一波三折,最后又回到了农村;他渴望实现自身理想,想要拥有美好的爱情。但理想与爱情发生冲突,梦想与现实背道而驰——或许选择现实,或许选择梦想,没有人能够两全,毕竟人生的道路很少可以铺满鲜花。人生,这么宏大的命题,谁的答案是正确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平凡的世界》首版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的李金玉,是该书的责任编辑(2020年10月雷小河摄于延川县路遥故居)。
  今天,重读路遥,怀念路遥。“身体很壮实,虎背熊腰般”的路遥英年早逝,已离开我们32年,但路遥的文学精神、他的作品《人生》《平凡的世界》等,依然有广大的读者和观众,具有深远的影响力。路遥写人生的苦难和奋斗,诠释了黄土地上的强者精神,永远激励着平凡世界的平凡人。
  贾平凹曾这样评价路遥:“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个气势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
  时至今日,他留下的作品,仍一直照耀着,温暖着,指引着无数人。怀念路遥,就是怀念青春与奋斗!那个凝重的、笃定的、精神至上的路遥,那个在平凡的世界为劳苦大众鼓与呼的路遥,永远激励着我们。
  路并不遥远,只要我们踔厉奋发,在人生之路上“上下求索”!
  作者简介
  闫峰春,  华商报原高级编辑,在《延河》《秦都》《华商报》《咸阳日报》等报刊发表过作品,有作品获省部级奖。现在兴平市交警大队工作。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