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子与慢性子

2024-01-04 | 来源:本网 作者:肖海娟
      对于急性子的人,有个方言叫“日急忙慌”的,他们遇事通常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是:坐立不安、急急忙忙、慌慌张张;甚至丢三落四的。而语言上表现的则是:语速快、结论快。
  如果慢性子与此类人相处,他的磁场一定会受到干扰,思绪立马乱了起来。而急性子的人嫌慢性子的太“磨叽”。
  我们这代人童年时期,经常与姨姨、舅舅、叔叔家的孩子们一起玩耍。外婆(或者奶奶)同时带几个孙娃,由于娃们多,那个环境是安静的状态少;多数是又吵又闹。大一点的孩子吓唬一下弟弟(或妹妹),做个打人的手势(或者语言)上惹惹哪个,第一个哭的娃就是个急性子的,其实也没把他怎么着。哇哇的叫唤声,惊动了外婆,外婆顺手就往大点那个头上给个“毛栗壳子”。通过我的思考和观察着,急性子的那个根本没“吃亏”,反而是被大人“保护”着。
  还有个现象就是,急性子的人吃饭相当快,三下五除二,热腾腾的一碗面下了肚子;而慢性子的人用筷子挑着吃,于是,急性子的人会嘲讽慢性子的人说:“你吃面数根根呀!”慢性子的人会说:“细嚼慢咽,你今后就知道这样是正确的。”
  身边有两个闺蜜,一个是典型的急性子人;一个则是妥妥的慢性子人。她们最大的性格特点从做饭就能看得出来,急性子那个通常不到一个小时饭菜就做好了,厨房弄得乱七八糟,大家见状开玩笑说:家里像进贼了一样乱!再看看那菜切的是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炒酸辣土豆丝里面包含着土豆皮和辣子籽。
  那个慢性子闺蜜,做饭时不慌不忙地,摘菜、洗菜、切菜、装盘,锅碗瓢盆摆放整齐;厨房收拾十分整洁。炒出来的菜色香味俱全。急性子的那个总会冷冷的说到:“肚子如果饿了的人得忍着饿哦!”
  长大上班后发现,急性子的人会滔滔不绝,比任何人都会说,结果人家根本不动手去做事。而且往往急性子的人第一时间跑到领导办公室去,无论你证据充分与否,也不管是不是一面之词;反正,人家很快就和领导沟通了一遍。慢性子的那个就是被动,被叫到领导办公室,被迫着问为什么工作效率那么慢?也是,工作量都给了慢性子的人,期望值框在了慢性子人身上;他不被累垮才怪呢?
  孰对孰错?只会默默做事,稳稳当当的人被扣上了“四平八稳”的帽子。光说不练、风风火火的人被贴上“雷厉风行”了标签。这个现象在某些企业尤为突出,显而易见。慢性子的人不是反映问题慢,而是比别人多些时间在思考。
  在如今生活、工作节奏比较快的环境里,“慢性子”不再被人看好,甚至会被人否定。人们往往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忘记了事情的本质和内涵,不再客观的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从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甚至一叶障目。
  再者说,如果急性子人当了领导,干工作急于求成,做表面文章,搞豆腐渣工程;慢性子在形式主义上的表现,如按步就班,不推不动。那真就是“人事”上的大麻烦了。
  其实,应该辩证地看待急性子和慢性子,他们的性格差异同样也是有好处的,比如:应该在决策上多点慢性子,慎重一点;在工作落实上急性子点,闻风而动、说干就干。同时,在单位用人上,根据性格不同,把合适的人用到合适的位置,什么时候让急性子人上,什么时候慢性子出头,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动性。
  我们不是提倡学习“慢性子”,也不是批判“急性子”;至少,该慢下来思考时就要缓缓的;该行动迅速时就要迈开步子。凡事都有两面性,人也是如此,希望大家都能急缓并进,稳稳做事、诚实守信。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