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文旅+”多点开花 山水之城添“彩翼”

2023-12-13 | 来源:志丹党建 作者:刘子纬

九吾山

 保安革命旧址一角

听老红军讲故事

惠民演出

舞蹈《致富果》剧照

乡村游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近年来,志丹县始终把文旅产业作为调结构、促发展、拉内需、激消费、保增长、惠民生的重要产业,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不断探索“文旅+”融合创新发展路径,深入推动文化旅游与各行业、各领域广泛融合,助推“三产”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文旅产业持续由“量增”向“质变”跃升。
  开发与保护并重,持续打造红色地标
  志丹被誉为“革命红都、将军故里”。这里历史遗迹厚重,红色资源丰富,革命印记深刻,自然风光独特,尤以刘志丹烈士陵园、保安革命旧址、抗日红军大学旧址等红色旅游景点和永宁山、九吾山等自然风光景区为代表,成为了红色研学游、黄土风情游、生态休闲游的特色旅游目的地,并以此为依托,实施“文旅+教育”,也使志丹县成为全国各地众多企事业单位和党组织以及学校、机关等重温革命峥嵘岁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回去以后我会把这次在志丹学习了解红色文化的经历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和同事,也希望今后能有机会再次来到志丹这块红色宝地,学习了解更多的文化和精神。”通过在志丹的参观学习,云南省人大外事侨务干部“传承延安精神提升党性修养”培训班学员魏雪晶深有感触。
  与魏雪晶一样,游客韩振越也有自己的收获,“今天参观了保安革命旧址,让我感触很深。当时老一辈革命家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工作和生活,实在不容易,我们要学习革命先辈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在高度重视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志丹县把革命文物保护、开发利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做好各项工作,不断加大对革命文物的修缮、开发和保护,让红色资源“活起来”,助推县域经济发展,提高了志丹县红色旅游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据志丹县文物管理所副所长王立平介绍,近年来,志丹县围绕打造红色旅游和红色教育培训目的地目标,坚持“保护、利用、创新”三大主题,先后完成5处革命旧址维修保护,正在实施永宁寨及国家文化公园、保安革命旧址周边环境整治等文旅融合项目,即将启动小沟中央红军医院、刘坪中央党校、榆树沟毛泽东旧居、刘志丹故居等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并深度挖掘和讲好党中央在保安、刘志丹等革命故事,切实把红色资源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用好活教材,激励新担当,持续打造志丹红色地标。
  实施旅游融合发展,实现文旅多点开花
  实施“文旅+农业”,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这是志丹县发展旅游事业的一大特点。走进志丹县顺宁镇保娃沟门村,一排排整齐有序的大棚、供游客悠闲旅游的蔬菜采摘园无不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顺宁镇保娃沟门村在全面加快田园综合体建设中,一手抓乡村旅游硬环境建设,一手抓乡村旅游软环境优化,充分依托水果大棚种植、蔬菜采摘园、拓展训练基地、水上乐园、农家乐等休闲农业基础,让游客既可以欣赏到乡村田园风光,还可以采摘游玩、品尝当地美食。
  通过一天的休闲旅游,延安的游客冯晓浩已深深地被这里所吸引:“我是延安的,第一次来咱们志丹的保娃沟门村,刚才吃了咱们的农家饭,特别好吃,因为我是城里娃,很少来农村,可以体验到这种农家乐,还可以领略农村的这种风土人情,特别是刚才在蔬菜园采摘,感觉特别好。下边还有人工湖,可以垂钓、休闲、烧烤,一站式的,周末带家人和孩子来这里游玩,真是不错的选择。”
  在建设田园综合体的基础上,顺宁镇还坚持“盘活资源、集约经营、效益为先、多极驱动”的思路,以“宜居、宜游、宜乐”乡村旅游的特色品牌为契机,不断借助外力给村集体经济“输血”,着力打造城乡休闲“副中心”。
  据顺宁镇党委书记郝斌介绍,顺宁镇临近县城,区域交通、农业产业和自然资源优势比较明显,发展乡村旅游拥有比较好的基础。为此,镇上围绕保娃沟门村现代产业园区建设,把乡村旅游作为主要引擎,纳入总体规划,大力实施增收项目培育工程、综合环境改造工程、支部班子提升工程和集体经济引领工程,带动全镇产业建设和群众收入迈上新的台阶。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该县乡村旅游产业迅猛发展,后劲十足。除了顺宁镇保娃沟门田园综合体外,还涌现出了金丁镇仰天池民俗休闲农业园、义正镇稠树梁苹果基地、永宁崾子川田园综合体等一批乡村旅游发展示范点。
  实现跨界融合发展,为文旅带来新活力
  跨界融合为文旅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而文旅融合也在非遗保护传承、文化保护传承、文艺创作中不断走向深入。志丹非遗文化展馆、永宁镇崾子川村史馆、旦八镇民俗馆等一大批传统文化展馆建设落成,助推志丹剪纸、刺绣、洛河战鼓、陕北说书等民间艺术技艺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金贵玲,志丹剪纸非遗传承人。今年已60岁的金贵玲,自幼受外婆和奶奶影响,8岁就开始学习剪纸,13岁就能脱稿剪十二生肖,2019年被授予志丹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志丹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
  “我把这次个人防护的知识用剪刀剪出来,剪成窗花,发给左邻右舍,让他们都贴在窗户上。这个他们看了很容易懂,就知道怎么做好个人防护了。”手里拿着自己刚刚创作出来的作品,金贵玲感觉很有收获。
  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戏曲艺术,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志丹县文化艺术培训中心组织国家三级戏曲演员走进校园,为学生们普及戏曲知识、教唱戏曲选段、讲授秦腔的起源与演变历史,让孩子们感受戏曲魅力,传承戏曲文化。
  “这次老师们走进课堂,为我们普及戏曲知识,让我们感受到了国粹的魅力,也更加吸引我去了解戏曲、学习戏曲、表演戏曲、传承戏曲。”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开展,让志丹中华苏维埃红军小学学生张一铎很受鼓舞。
  志丹县文化艺术培训中心主任杨明瑞介绍说,让学生耳濡目染,接受传统戏曲文化的熏陶,从而喜欢戏曲、热爱戏曲,为传承戏曲艺术打下坚实基础,把我们民族艺术瑰宝发扬光大。
  除此之外,县文化艺术培训中心还组织文艺志愿服务队走进镇办、社区、村庄、学校、企业等地,常态化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宣传党史、传习新风,让新时代文明进村入户,让更多群众享受丰硕的文化成果。
  看了进社区的演出,居民房建英很是满意:“将高品质的文化艺术活动送到社区,也送到了我们身边,演出非常精彩,也为我们的业余生活增添了不少的色彩。”
  近几年,志丹县先后成功举办了五届高质量春节联欢晚会,大型陕北民歌舞剧《兰花花》《挂红灯》多次赴省进京、出国演出,深受好评;极具地方特色的“红都组合”“小花鼓组合”先后登上央视舞台,获得佳绩;舞蹈《昊天沣鼓》《致富果》《黄河追梦人》获得第八、第九两届陕西省艺术节“群星奖”,其中舞蹈《致富果》2022年入围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十九届群星奖决赛。年均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文化“三下乡”、文明大篷车志愿服务活动120场次。加快永宁山和猫项峡谷3A级景区创建、推进革命红都景区4A级景区创建,提升志丹旅游深度和吸引力。老崖窑、秦直道等景区景点成为了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顺宁镇保娃沟门村、金丁镇胡新庄村、双河镇麻子沟村、永宁镇杨城村和象咀村成为了县级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
  回望志丹文旅的发展历程,呈现出显着的特点就是:文旅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效显着,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艺术创作成效斐然。
  在发展道路上,面对新征程、新机遇和新挑战,志丹县将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文旅产业发展全过程,继续以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文化提升旅游内涵,以旅游促进文化繁荣,持续实施旅游品牌发展战略,加快推动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繁荣发展。届时,这座“红色印记深刻、旅游资源丰富、黄土风情浓厚”的山水之城,必将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伟业中绽放时代的光芒。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