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合阳面花(散文)

2023-10-23 | 来源:丝路都市文化汇网 作者:党勇
  合阳面花,是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在乡间也叫花馍。俗称喜馄饨,或插花馄饨。起源于何时,无从考证。但它作为渭北平原我们合阳人特有的产物,在合阳这片大地上大行其道。
  特别是在农村大喜之事,诸如盖房、结婚、过年。那是必定要带的上等礼品。由于它特有的“公关”功能,一般生活中不见它的踪影,对于它的外交作用,作为陕西省以外的外省人,根本看不懂,也摸不清。
  我所认识的外省朋友老是好奇的问我:你们老家还做那个大馍不,做那个大馍干什么用?我也给他们答不出个所以然来,回答的自己都想嘲笑自己。只知道它是农村人认为是大事,喜事所必须带的贺喜之礼品。
  对于花馍的认识,我是浮浅的。小时候由于物质匮乏,粮食极缺,对于花馍的喜爱,不亚于现在的小孩对零食的喜爱,难以言表。只要家中有花馍,就跟在母亲后面嘟囔着小嘴要吃。其实,真正喜欢吃的是花馍里面的油酥,芝麻和花椒叶填充的馍芯子。对于花馍作为礼尚往来的作用以及欣赏价值,小时候的我根本不懂,能吃上花馍,能幸福一天。幸福就这么简单。
  花馍分为两种,一种是插花花馍,一种是贴花花馍。两种花馍的做法都一样,我个人感觉插花花馍更高端、大气、上档次。能拿得出手,能起到宾主双方都满意的效果。特别是农村结婚时,插花花馍都是由直系亲属舅舅、姨夫、叔叔、姑姑带来,而且必须得是成双成
  对,喻意“好事成双”细心的主人会挑选一对好看的花馍留下放在新人洞房,作为观赏装饰之用,为洞房增加点喜庆的气氛。
  这种花馍的特点是底馍小,插花大,插花必须围满馍面周围。内容也丰富多彩,龙鳯呈祥,花开富贵,狮子头,老虎头,狗头等憨态可鞠形象造型,喜庆的色彩比较浓厚。当然,这里也有贴花花馍,也是贺喜之馍,在这就不多论叙了。
  再说说贴花花馍,相对而言,这种花馍没有插花花馍大气,但它也不可小视。
  这种花馍在过年非常火爆,它的盛行对象主要是己结婚的女子带丈夫和孩子回娘家拜年所需。这种花馍相对而言简单明了,特点是底馍大,贴花小。仅仅起到一个装饰作用就行了。
  贴花是以馍面中心为圆点,辐射到馍面周围,造型以花卉为主,章显出它的富贵。这贴花馍不讲究“显摆”,但求实用。馍越大越好,更显示出出嫁女儿对娘家的重视。前十几年前传闻一位女儿回娘家拜年,蒸的花馍竹笼装不下,可见这馍有多大。虽说是传闻,但我宁愿信其有,也不可信其无,从这个传闻中足以看出出嫁女儿对娘家的养育之恩真诚的回报。
  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花馍也随着市场水涨船高,去年给同事买了一对插花花馍,花了千十个“孔方兄”听的朋友张口结舌。现在又听说这花馍走出合阳,走出国门,飘洋过海到国外。可见它的魅力多强大,己经有了政治意义了。
  对于花馍的制做,有一套的制作要求和程序,主要以巧手妇女为主。
  记得自己结婚前夕,母亲倾其所有智慧,动用她的人脉,请了左邻右舍的婶婶,姑姑来我家蒸花馍及圆馍,在来之前,母亲早早搬来两个小桌,一张放在炕上,一张放在房屋地面,另把做花馍所需的剪刀,镊子,梳子等工具备好,能请来的都是蒸花馍的能工巧匠,五,六个人一桌,或盘腿而坐,或坐小板凳。
  我和妹子跑前跑后作为后勤补给人员,力所能及的提供蒸馍所需的发面及工具……
  与其说是蒸馍,不如说是左邻右舍妇女的大聚会,十几个妇女,边说边干,就象麻雀开会,说说笑笑,热热闹闹,叽叽喳喳。说的内容也是包罗万象,奇闻轶事,社会百态。
  (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党勇,陕西合阳坊镇灵泉村人,退伍军人,文学爱好者!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