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布谷鸟——我所熟知的赵智宝(散文)

2023-10-16 | 来源:丝路都市文化汇网 作者:邵辉
      
       今天,秋气格外晴好,深蓝色的天边分布着一团团一丝丝如棉花似的云朵。
  我在老家休息,无意从《丝路都市文化汇》网络平台上看到赵智宝先生的两篇文章,又一次引起我的注意并产生了阅读的兴趣。
  一篇是《转鼓艺术之乡——岐山》;另一篇是《岐山县李家村,古丝绸之路上千年村落》,写的都是本乡本土岐山县境内所发生的事情,语言平实而通俗,情感炽热而丰富。他把家乡岐山一件件有亮点的事情用手中的那支笔写出来,奉献给社会,奉献给更多的读者,履行着宣传家乡,讴歌岐山,坚持以文化人的义务和责任为担当。 
  我与赵智宝先生是岐山安乐的乡党,共同的职业,共同的志趣,氤氲在石头河滩的那一丝浓浓的乡情让我们走得很近,交集的时间很长。40多年来,虽然我们不在一处,但都是做着一件同样的事情。
  赵智宝先生退休20年来,陆续推出五六本或新闻或文史类着作,在岐山,这是一个并不多的文化现象。
  有时静下来,我常常在想,赵智宝先生为什么能像一只布谷鸟杜鹃鸟和蜜蜂,不知疲倦地采撷家乡的精神之花?
  为什么他一生与笔为伴,与时俱进,半个多世纪以来,凡是发生在家乡的新闻事件名人轶事和闪光的历史事件在他的笔下变成文字的流淌,像石头河的水,像渭河的浪,亮着歌喉把家乡歌唱?
  我努力地从他的身上琢磨着寻找着我要得到的东西。
  我终于得到了苦苦寻找的答案!发生在赵智宝身上的一切,都是源于他对家乡的热爱,对脚下这块浸润着先贤智慧精神的土地那一丝丝绵绵地情感,源于他的那颗初心和生命的坚守!  
  在陕西,在关中西府,岐山总是显得有点特别,在外地人看来,岐山人总是那样出彩。
  岐山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这里有5000年的文明史,徐徐而行的周原风里飘散挥发出3000年的周礼文化传承。岐山县的地下埋的周文王等,也埋的是数不清的青铜器,地上是臊子面,擀面皮,西岐肘花岐山辣子岐山醋。
  从周秦后稷的农业文明到现在的现代农业,工业文明以及成批涌现的新型高素质农民,扶贫攻坚乡村振兴,打造中国西部最大的汽车生产和零部件基地,一路走来,引领着岐山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
  赵智宝先生被家乡的发展感动着感奋着,这些便成了他笔下写作的取之不尽的源泉!岐山是全国有名的“作家县",是个文人成堆的地方。赵智宝先生凭着自己不懈奋斗和笔耕不辍,也跻进岐山县的文化人行列。他虽然早年只上了个农业中学,现在能有这样的发展这样的声名,这正是我钦佩他的地方。     
  赵智宝先生从石头河畔的稻田堎上走来,从当年的农村业余通讯员,后来的地方新闻工作者,再到县委通讯干事县广播站站长广播电视台台长,写作成了他生命的全部人生的快乐。喜怒哀乐和忧愁全在这个笔身上,这支如椽巨笔利的笔成就了他的人生。他执着做着有益于人民有益于家乡有益于社会的事情,写新闻办广播办电视到现在县政收资深文史研究员,满满的正能量!   
  “谁将秋菊号黄花,红紫缤纷胜彩霞,桃李无非居岁首,何如晚节见精华。”这是来自吴金铭先生的古诗,作者哪个年代何处人氏?尚不得知。但我以为用这首词去形容赵智宝先生正好恰当!
  (2023年10月14日于岐山安乐老家)
  作者简介
  邵辉,号陈仓山人,岐山县蔡家坡镇化明村人氏。大学本科文化,终身供职媒体。及至老年,未能辍笔,仍然干着自由撰稿之类的闲事情,现为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国学研究会会员。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