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花
2023-07-04 | 来源:本网
作者:陈辉
那一天,老爸和往常一样,吃完早饭在房间歇息喝茶,这是他老人家多年的习惯。喝毕茶,他起身到院子里去走路,这也是他多年坚持锻炼的习惯。
手里的拐杖搀扶着他慢慢地行走,虚弱的身体已经离不开那杆毛竹了。伴随着爸的走动,拐杖在地面上“嘎、嘎”地声响。但是,缓慢的戳地声音,没有了往日那么规律的节凑。
那根拐杖是终南山的毛竹做的,工艺确实精致巧妙,是四弟出差时买回来的。它的顶头拐弯的部位,让爸已经把玩得油光明亮。爸经常说:“这是老四给我买的”。老人就是这样,儿女的一点孝敬,他们都会在心里记着,可很少诉说自己心里的难处。
爸的身体大不如前,近期不能出门去外面锻炼了,只能每天在家里的院子里活动。但是时间也不能太长,大约半个小时就要回房间。今天也是这样走了一会,就停下来回去歇着了。
老人的生活作息既简单又复杂。简单到就吃点家常便饭,其余什么要求也没有;复杂是每天需要吃的药很多,一大堆药排成队,要一一按时间服用。妈和我们弟兄们细心地照顾和服伺着,不敢有一丝地马虎。
已经晌午十一点多了,妈问爸中午吃啥饭,他伸出来手指头,好像一个手指头都很沉重的样子。用微弱的声音说了“挂面”两个字,妈是知道意思的。原来爸是说:就下指头细的一撮挂面就行了。
我只以为体弱有病口味清淡,爸的饮食也一直就这样简单,一般中午就吃一小碗稀汤挂面,一切如常就并没有在意。妈去厨房做饭,爸躺在床上休息,我在房间陪伴着他。谁能想到爸说的“挂面”两个字,竟是我听到的他老人家最后一句话。
大约半个小时后,爸的呼吸有些异常,我和妈都感觉好像情况不对劲儿。我大声呼叫爸,他没有一点反应。呼吸十分困难,已经不能言语了。我立即给大哥、二哥、四弟以及其他家人打电话。四弟人还没到家,他叫的医护人员很快就来到了。他们立即查看了爸的病情,并展开了全力抢救措施。
爸的身体一直虚弱,长期心脏不好并伴有多种基础病,医护人员尽了最大的努力,仍然没有挽留住他老人家。他以享年八十四岁的寿龄离开了我们,尽管平时大家都有所心理准备,但仍然痛彻心扉、泪如雨注。
送走了爸以后,我回到槐里路的院子。打开大门走进去,东墙根花圃里的景色尽收眼底。月季花粉白相间朵朵怒放、两盆夹竹桃葱枝绿叶摇曳自得、高过屋顶的白玉兰春天时灿烂夺人,花圃的台边仍然摆放着爸的花铲和洒壶。
走进爸的房间看见空无一人时,顷刻之间我的泪水奔流而下。坐在那个再熟悉不过的床边,抚摸着似乎还有余温的被褥,眼水不住地模糊着我的眼睛。我突然肝肠寸断地意识到:再也见不到我的老爸了。
那一夜,我在花圃边秉烛焚香,一次次续香燃焚、一回回换蜡点烛,我祭花、我祭天、更祭我的老爸。天上的星空疏朗,夏日的夜风习习。我坐在椅子上,面对香烛、面对花圃,向苍穹倾诉、和老爸对语。我觉得他一直就在我跟前,仿佛一伸手就能握住他柔软的掌心,也更想和他老人家唠唠叨叨地说一会儿话。
我爸是一个幸福的老人,他有五个儿子,大哥、二哥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大哥曾经告诉我们,对家里不论有多少贡献不说,不孝敬老人是绝对不行的,这是一个家庭成员的基本品质,也是咱们的家风规矩。因为有两位哥哥的言传身教,如此榜样的力量,任谁都是不能漠视的。
槐里路的这处院子,是大哥出资为父母购买的。他觉得老人应在城里生活,而自己在外地工作照顾不上。就尽其所能,专门给爸妈安排好了住所,时不时还回来看望老人,尽一份自己的孝心。四弟、五弟在当地工作,照顾老人更为方便一些。两个弟弟都是尽心尽力、都在精心关爱着老人的生活起居。
爸的晚年生活过得很是宁静安然,二哥的付出真是功不可没。大哥一直在外地工作,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二哥承担起了家里的重要责任。但凡家务管理、爸妈健康、子侄学习、成家立业,以及亲戚间的礼尚往来等等,都是他亲力亲为。特别是在孝敬老人方面事无巨细,一一落实从无懈怠。我有时候想,遇到了一个好哥哥,不如说爸养了一个好儿子。
每年在爸忌日的那一天里,我都以自己的方式纪念他,多数都会烧纸焚香予以祭拜。在这样的过程中,和他老人家对语交流,寄托我对他的哀思,也诉说我的功成与失意。我觉得只有在这样的场景,我才能敞开心扉,向远在天国的老爸以诉衷肠。除此之外,做儿子的苦楚又能向谁倾诉呢?
这几年对环保的要求比较高,祭奠故人也不能污染。我就改为一束鲜花送心香,用祭花的方式寄托我的思念。无论以什么样的形式,每当在这样的日子里,就觉得是我们父子亲切拉手的时刻。让我用祭花的孝敬行动,永续连接着和爸的前世今生。
明天又是他老人家的忌日,转眼间爸离开我们十几年了。窗外的雨淅沥沥地下着,我在电脑前敲打着键盘,又啰啰嗦嗦地给爸说了这么多话。我就想和爸多说几句话,也想告诉他老人家:咱家里一切都好着呢、也没有啥可操心的事情。其实,儿子最想说的就是:“爸,你娃想你了”!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
陈辉,陕西乾县人。作家、评论家、刊物总编。长期从事文化工作,作品散见于各类媒体达二百多万字,并获各级多种奖项数十次。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陕西省分会副主席。
手里的拐杖搀扶着他慢慢地行走,虚弱的身体已经离不开那杆毛竹了。伴随着爸的走动,拐杖在地面上“嘎、嘎”地声响。但是,缓慢的戳地声音,没有了往日那么规律的节凑。
那根拐杖是终南山的毛竹做的,工艺确实精致巧妙,是四弟出差时买回来的。它的顶头拐弯的部位,让爸已经把玩得油光明亮。爸经常说:“这是老四给我买的”。老人就是这样,儿女的一点孝敬,他们都会在心里记着,可很少诉说自己心里的难处。
爸的身体大不如前,近期不能出门去外面锻炼了,只能每天在家里的院子里活动。但是时间也不能太长,大约半个小时就要回房间。今天也是这样走了一会,就停下来回去歇着了。
老人的生活作息既简单又复杂。简单到就吃点家常便饭,其余什么要求也没有;复杂是每天需要吃的药很多,一大堆药排成队,要一一按时间服用。妈和我们弟兄们细心地照顾和服伺着,不敢有一丝地马虎。
已经晌午十一点多了,妈问爸中午吃啥饭,他伸出来手指头,好像一个手指头都很沉重的样子。用微弱的声音说了“挂面”两个字,妈是知道意思的。原来爸是说:就下指头细的一撮挂面就行了。
我只以为体弱有病口味清淡,爸的饮食也一直就这样简单,一般中午就吃一小碗稀汤挂面,一切如常就并没有在意。妈去厨房做饭,爸躺在床上休息,我在房间陪伴着他。谁能想到爸说的“挂面”两个字,竟是我听到的他老人家最后一句话。
大约半个小时后,爸的呼吸有些异常,我和妈都感觉好像情况不对劲儿。我大声呼叫爸,他没有一点反应。呼吸十分困难,已经不能言语了。我立即给大哥、二哥、四弟以及其他家人打电话。四弟人还没到家,他叫的医护人员很快就来到了。他们立即查看了爸的病情,并展开了全力抢救措施。
爸的身体一直虚弱,长期心脏不好并伴有多种基础病,医护人员尽了最大的努力,仍然没有挽留住他老人家。他以享年八十四岁的寿龄离开了我们,尽管平时大家都有所心理准备,但仍然痛彻心扉、泪如雨注。
送走了爸以后,我回到槐里路的院子。打开大门走进去,东墙根花圃里的景色尽收眼底。月季花粉白相间朵朵怒放、两盆夹竹桃葱枝绿叶摇曳自得、高过屋顶的白玉兰春天时灿烂夺人,花圃的台边仍然摆放着爸的花铲和洒壶。
走进爸的房间看见空无一人时,顷刻之间我的泪水奔流而下。坐在那个再熟悉不过的床边,抚摸着似乎还有余温的被褥,眼水不住地模糊着我的眼睛。我突然肝肠寸断地意识到:再也见不到我的老爸了。
那一夜,我在花圃边秉烛焚香,一次次续香燃焚、一回回换蜡点烛,我祭花、我祭天、更祭我的老爸。天上的星空疏朗,夏日的夜风习习。我坐在椅子上,面对香烛、面对花圃,向苍穹倾诉、和老爸对语。我觉得他一直就在我跟前,仿佛一伸手就能握住他柔软的掌心,也更想和他老人家唠唠叨叨地说一会儿话。
我爸是一个幸福的老人,他有五个儿子,大哥、二哥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大哥曾经告诉我们,对家里不论有多少贡献不说,不孝敬老人是绝对不行的,这是一个家庭成员的基本品质,也是咱们的家风规矩。因为有两位哥哥的言传身教,如此榜样的力量,任谁都是不能漠视的。
槐里路的这处院子,是大哥出资为父母购买的。他觉得老人应在城里生活,而自己在外地工作照顾不上。就尽其所能,专门给爸妈安排好了住所,时不时还回来看望老人,尽一份自己的孝心。四弟、五弟在当地工作,照顾老人更为方便一些。两个弟弟都是尽心尽力、都在精心关爱着老人的生活起居。
爸的晚年生活过得很是宁静安然,二哥的付出真是功不可没。大哥一直在外地工作,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二哥承担起了家里的重要责任。但凡家务管理、爸妈健康、子侄学习、成家立业,以及亲戚间的礼尚往来等等,都是他亲力亲为。特别是在孝敬老人方面事无巨细,一一落实从无懈怠。我有时候想,遇到了一个好哥哥,不如说爸养了一个好儿子。
每年在爸忌日的那一天里,我都以自己的方式纪念他,多数都会烧纸焚香予以祭拜。在这样的过程中,和他老人家对语交流,寄托我对他的哀思,也诉说我的功成与失意。我觉得只有在这样的场景,我才能敞开心扉,向远在天国的老爸以诉衷肠。除此之外,做儿子的苦楚又能向谁倾诉呢?
这几年对环保的要求比较高,祭奠故人也不能污染。我就改为一束鲜花送心香,用祭花的方式寄托我的思念。无论以什么样的形式,每当在这样的日子里,就觉得是我们父子亲切拉手的时刻。让我用祭花的孝敬行动,永续连接着和爸的前世今生。
明天又是他老人家的忌日,转眼间爸离开我们十几年了。窗外的雨淅沥沥地下着,我在电脑前敲打着键盘,又啰啰嗦嗦地给爸说了这么多话。我就想和爸多说几句话,也想告诉他老人家:咱家里一切都好着呢、也没有啥可操心的事情。其实,儿子最想说的就是:“爸,你娃想你了”!
作者近照
陈辉,陕西乾县人。作家、评论家、刊物总编。长期从事文化工作,作品散见于各类媒体达二百多万字,并获各级多种奖项数十次。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陕西省分会副主席。
责任编辑: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