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糕馍制作工艺

2023-06-17 | 来源:本网 作者:吕松柏
       岐山的挂面风翔的酒,
  扶风的鹿羔馍京里走。
  关中西府的饮食文化,薰陶出了不少名优小吃品牌,扶风的鹿羔馍便是其中之一。
  扶风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为周秦发祥之地,涛涛渭河如绸带,从扶风塬下飘迤而过,苍翠的乔山似画屏,连绵于县北,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富,交通便当。古老的文化积淀,催生了社会文明的发展,也孕育出了许多名优小吃食品,鹿羔馍作为扶风的地方名优特产小吃,从古传到今,享誉大神州。
  鹿羔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唐六典?膳部》记载:“民间九月九日,以粉面作糕,上置小鹿,号食禄糕”。另外,据世代以制作鹿羔馍为生的传承人王浩义介绍,相传当年武则天在位时,来法门拜佛,路经扶风县城,进孔子殿拜谒。孔子殿外的“照壁”旁边有个摆摊刻图章的,近旁还有个卖鹿羔馍的人,那时候,鹿羔馍不叫鹿羔馍,而是叫作“柱丁石馍”,因为这馍的样子,极象一个鼓形的柱石样子,馍边沿白如雪,底部鼓起的地方,黄如金,样子小巧玲珑,中间还有一个圆圆的凹坑儿,散发着阵阵扑鼻之香,武则天拜谒孔子后,出了大殿,被这馍吸引住了,吃了馍后,对卖馍人说:“这馍好看好吃,可这“柱丁石”名儿不好,说着拿起刻图章人刻的一个梅花鹿印章,蘸了印泥,在“柱丁石”的小凹坑里印了下去,顿时,一只活泼可爱的小梅花鹿羔出现在馍上,馍上印了小鹿羔,显得更好看了,遂赐名“鹿羔馍”。从此以后,“柱丁石馍”就更名为“鹿羔馍”了。因为受到武则天的青睐,鹿羔馍更是名声大振,流传至今。
  鹿羔馍的名称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鹿与“禄”谐音,在民间,福禄寿代表着吉祥福寿,加之武则天赐名,更具凝重和神圣之感。由于鹿(禄)有祝福吉祥福寿之意,所以鹿羔馍也便成为馈赠亲友的佳品。
  此外,鹿羔馍的形状极富艺术价值。鹿羔馍的形状外圆内凹,具有象征意义。外圆,象征团圆;内凹,形似聚宝盆,象征财源滚滚;外边黄如金,里面白如雪,寓意珍贵如金银,馍中心处一只鹿羔鲜活生动,寓意福寿绵长。因而很受人们喜爱。鹿糕馍不光外形好看,吃起来更是美味可口,入口香甜酥脆。吃时越嚼越多,吃后余香在口,鹿羔馍最大的特别是耐于存放,经二个多月也不霉坏,仍可食用。过去,交通不发达,出远门往往需费时日,临行时,带上鹿羔馍,可管保一路上不受饥饿之苦,有些本地人到了外地,不服水土,吃不惯当地的食物,出门时就多带些鹿羔馍,吃上多日也不馊不霉。所以,人们出门时,往往忘不了带鹿羔馍。外地人来扶风,临走时,好客的主人也往往为客人准备些鹿羔馍,作为礼品来馈赠。
  鹿羔馍只所以很好吃,关键在于它的制作工艺特别讲究,且加工费时费力,十分辛苦,用料又极为精严,每个环节都需要花费很大气力,又需认真仔细,要有耐心,真所谓是“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
  扶风县城关镇桑渠村的王浩义,现年74岁,这辈子,他以制作鹿羔馍为生,他的父亲王万德、祖父王家余都是一辈传一辈,以制作鹿羔馍为生的,据王浩义介绍,他很小的时候,家里就以鹿羔馍为业,爷爷兄弟三人,至老没分家,过在一起做鹿羔馍,家里养了三头驴,专门磨面、驮馍,一盘石磨全天不停地磨面,换牲口不停磨子,八个烙馍锅轮换着烙,当时他家做鹿羔馍的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生意最红,出手最快,往往不用上街卖,买家订货就已订完了,而且供不应求。民国十八年遭了年馑,不少卖鹿羔馍的人被迫收了生意,外出逃难。他家没有逃荒,就靠做鹿羔馍养活一家人渡过灾年,他们把白面用来做馍,黑面留给自己吃,麦麸皮用来喂牲口,免免强强渡过了灾荒。王浩义回忆说:“即使是在灾荒之年,他家制作的鹿羔馍,也从没有疏忽大意过,更没有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爷爷的家法很严,要求很严,宁肯自己多吃苦受累,做馍的工艺从不马虎的。
  鹿羔馍的制作工艺,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选料、配料:鹿羔馍的配料十分讲究,用料如下:
  1、小麦面粉  2、菜籽油   3、川糖   4、发面(酵子)
  配方:每50面粉、6斤菜油、6斤川糖、发面随季节变化而灵活掌握。
  最好的面粉是上茬为苜蓿地种植的小麦,品质好、劲口大,如没有苜蓿地的小麦,最低程度也要选用正茬麦。重茬麦坚决不用,因为重茬麦太松泡、没劲,做出的馍皮易裂。现在做鹿糕馍的面粉,最好的是用“小偃六号”小麦磨成的面粉。
  菜油是土法木梁压榨的菜籽油。
  糖要选用四川产的川糖,包麻纸浸透后使用。
  酵面的搭配,冬天可多些,夏天可少些。另外,阴天、睛天也要有区别、灵活掌握。
  二、和面:将按比例配好的面和好后,反复挤压,挤压用的是扛杆原理的杠子,边压边掺面粉、边掺面粉边压,一直到硬得实在掺不进面粉为至,再放在一旁待面团“发醒”,“醒软”了再压,直至压不动为此。这道工序最累人,也最重要,馍好吃不好吃,耐放不耐放,全在这道工序上,所以不能图省力而草率行事。由于鹿糕馍里面含的水分极少,不易霉坏,所以当地人也把鹿糕馍叫“干粮”。
  三、烙烤:1、烙馍的锅,为平底锅,有边无沿,也称火鏊,一锅只能烙14个馍,再多了,火不匀称,保证不了质量效果。2、用火:烙馍不能图省事,用硬柴火烧,而一定要用麦草火烧,烧锅不用风箱,而是要人将麦草捋顺,形成一束,握在手里摇着烧火,火重了,馍皮易烤焦,不好看,火轻了,面里的糖就会醒稀,致使馍变形。所以,火既不能太大,也不能过小,全凭人掌握火候,待馍半熟以后,要改用小火煨烤,慢慢上火色,一锅馍大约需二个时辰,才能烙好。
  大概是因为鹿羔馍制作的工艺太累人,用料要求太严格,加之火候不易掌握,发面多少难以把握,所以,虽说鹿羔馍是扶风县的名优小吃特产,但县内做鹿羔馍的人并不十分很多,且又都集中在县城附近,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并不去做,据我们调查了解,扶风县城的附近只有几十户人家做鹿羔馍,尤其是扶风县城东关的东四堡村,从古到今就是做鹿糕馍的“干粮窝”。当地民谣:“出东门,上东坡,东四堡是个干粮窝,人也背,驴也驮,驮到城里卖鹿羔”。过去,东四堡村60多户人家,就有40多户专做鹿羔馍,可称得上鹿羔馍“专业村”。到目前为止,村里不少人已经放弃了鹿羔馍制作,转行从事别的项目。能坚持下来做鹿糕馍的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家了。由于鹿羔馍对食材要求较高,又须精工细作,真材实料,且费时费力,难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好多年轻人已经不愿意从事鹿羔馍制作,鹿羔馍传统工艺的保护面临很大困难和问题。
  到目前,除了扶风县城东关东四堡村和关中风情园还有做鹿糕馍的外,县境内以至关中西府,甚至大西北地区,做鹿羔馍的人很少很少,这样,就更显得鹿羔馍珍贵稀有了。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制作鹿羔馍的人,较之于传统工艺,已大有不同了,选料上不严格、配料上不规范、工艺制作上更是不比往昔,将用杠子压面改为用压面机压面来替代,将用麦草烙馍改为用电饼档烤来替代,这样“替代”的结果,致使馍的质量为之下降,王浩义说:“我爷爷常说‘十担假不如一担真,馍做假了,就把生意糟蹋了’”。
  “扶风鹿羔馍”作为历史名优小吃,是扶风悠久的饮食文化珍贵遗产,在关中地区享有盛誉,深受老百姓喜爱。鹿羔馍传承1000多年,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保护鹿羔馍传统工艺,使之发扬光大,对于弘扬民间饮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项目产业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扶风的鹿羔馍,为其稀少,所以更应该做好,让这个从1300多年的唐代传承下来的名优小吃,焕发出更让人馋涎欲滴的香味来。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