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波涛的艺术人生

2024-01-15 | 来源:本网 作者:贾松禅 王选练
       任波涛,男、1969年生,汉族、中共党员、兴平马嵬人,研究生学历。中国文人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宋庄艺术品交易网执行副主席、西南将军书画院理事、陕西秦风书画院名誉主席、陕西天人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标准化研究所客座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书法家协会会员。被授予“百名中国书画名家”“国家文化传承人物”“中法人民最喜爱的艺术家”“国家文化传承人物”“北京机场书画形象大使”等荣誉称号。

  任波涛的书法,源自长安文化派系,其字秀中有骨,沉稳俊逸,大气爽朗,形似乱花飞舞却不离其树,状如燕行春风却收放自如。他的行书纵敛有度,散中寓整,大动飞跃之中蕴含静安之气,犹如后世评价黄庭坚的书法一样。任波涛的书法,最难能可贵之处,就是“点源的辐射”,重心稳当,肢体夸张,自由度很高。 其诸多书作骨瘦形散,神闲气定,宛若袈裟加身的清癯老僧,开步行走,合法合度,又在法度之外。因此,读任波涛的书法,能时时听见深山古刹寺钟的宏响和林海松涛纵横起伏的声浪,禅意之美跃然纸上,直抵心胸。
  任波涛出身于书香门第。其曾祖父精通文墨,清朝末年在彬州为吏,祖父乃清末一老秀才,一生在乡间私塾教书育人,父亲生前也是一位教师。波涛自幼生长在文化气息非常浓厚的书香之家,耳闻目染的皆是祖辈的文墨笔砚。在任波涛的印象中,家中藏书甚丰,有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的经典,有晋唐明清以来的许多书法碑帖,几乎都是发黄的、残缺不全的古籍黄卷。可惜的是,很多珍藏书籍,被少不更事的任波涛在家乡庙会上卖了钱换牛皮糖吃。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任波涛从小就喜欢写字,班上板报标语之类皆出自他手。但真正较系统地学习书法,还是在他考入武功师范学校后的书法课上。老师从握管要领、执笔姿势、运笔、行笔、中锋与偏锋的应用等,都做了系统的讲解。走进书法大门的任波涛,从此开始了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临帖之路。褚、柳、颜等各种字体都临摹过,尤其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圣教序》,东汉《曹全碑》、北宋文人黄庭坚的行书,任波涛更是爱不释手,临摹不已。
  任波涛参加工作后,偷闲弄笔、继续耕耘。先后在西安书法学院和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班参加过学习,开始真、草、隶、篆各种书体的临摹和研究。他长期生活在周、秦、汉、唐的京畿之地,茂陵的石刻,临潼的兵马俑,黄土地上的秦砖汉瓦,咸阳塬上的汉家陵阙,长安城的碑林墙垣,马嵬坡的诗文存稿等,都给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滋养。无数个残阳如血的黄昏,任波涛徘徊在唐朝贵妃杨玉环的衣冠冢前,仔细抄写研究古人留在长廊墙壁上的诗词书法碑刻;无数个风雨交加的日子,任波涛站在茂陵霍去病的墓前,欣赏马踏匈奴石刻的粗犷之美,观测卧虎石刻的艺术寓意,体验大汉民族纵横驰骋的英雄之气;无数个月落乌啼的夜晚,任波涛爬上昭陵乾陵,望着满天星斗一轮明月,聆听夜风吹来远古的气息,感受锦绣盛唐的文化精髓……在临潼兵马俑、在西安碑林、在汉中古汉台、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等处,任波涛常常一去就是大半天,一遍又一遍地观察、揣摩、体验文物古迹,他用一双审美的眼睛,如饥似渴地为自己的书法创作汲取灵感。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任波涛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酷爱读书,尤其喜欢读文学、历史和哲学方面的书籍。尽管多年来公务繁忙,但依旧保持着每天睡前看书的习惯。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儒释道的各类经典,古今中外的名着及名人传记等,任波涛读得如痴如醉。他认为,这些经典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文化贡献,能够启发人的智慧。不读书难以提高书法的品位,要想提高艺术水平,必须阅读大量的、古今中外的经典名作。除了读书,任波涛喜欢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他的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尤其是穿梭在泰山石刻群和孔庙时,那些石碣、石阙、碑刻、摩崖碑刻、墓志、经幢及石造像、画像石和题名题诗题记等,让他领略顿悟了中国书法两千多年的历史。那些书法作品严谨浑厚,平稳端庄;字形公正匀称。
  任波涛的毛笔书法清新俊朗、典雅大气。他的书法作品及散文先后在《中国改革报》《青年文摘》《读者》《艺术主流》《中国书画报》《中国书画鉴藏》《收藏快报》等刊物发表。作品曾在人民大会堂、北京上上国际美术馆及日、韩、新、法等国展出,多幅作品被官方机构作为礼品赠送日本、韩国、英国、法国、新西兰、迪拜、柬埔寨、台湾、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政要。出版《走进书画家丛书》(合作)。个人简历入编《中国书画辞典》《中国收藏》《中国诗书画档案》及《陕西文化名人大辞典》等。被央视书画频道及中国书法网、西部新闻网、凤凰滚动网等190家媒体报道。出版《艺无止境》一书。
  2023年秋天,在古城西安举办的“中德文化之夜”活动中,任波涛为德国前总统武尔夫赠送了《笃实辉光》的书法作品。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